腾讯音乐难逃反垄断铁拳,独家音乐版权时代会结束吗?
网视导读:2021年7月13日下午,2021中国互联网大会“创新和知识产权发展论坛”出现了这样的场景,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华为、百度、京东、科大讯飞等33家互联网企业,共同签署了《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反垄断自律公约》。
2015年7月9日,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其中要求下线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
此后的动作中,腾讯音乐对于音乐版权的谈判远远快过了阿里的虾米与百度的千千静听,在三家中最快拿下索尼、环球、滚石、华研、寰亚等公司音乐版权,并在之后作为中间商狠狠赚了不少差价。
(2020 年 2 月 27 日,在网易财报电话会上,网易 CEO 丁磊曾表示:唱片公司以独家形势在中国授权这不合理,包括网易云音乐在内等需要购买版权的公司需要付出超过合理价格两到三倍的成本,希望音乐版权费用回归理性。)
一边是赚差价,一边是抓住核心不放松。
2018年,在国家版权局就音乐版权局的约谈与推动后,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就网络音乐版权合作事宜达成一致,相互授权音乐作品,达到各自独家音乐作品数量的99%以上,但腾讯音乐方面,1%未覆盖的独家音乐作品中包含了周杰伦等知名歌手的作品。可以说,这1%的作品内容含金量十足,构成了腾讯音乐的核心竞争力。
在之后数年的实践中将与对手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全靠腾讯音乐集团于版权方面的先行一步。
2021年1月,虾米音乐公告将于3月5日彻底停止服务。停止服务前,虾米音乐已经从昔日坐拥3亿用户,到月活、市场占有率不足腾讯音乐旗下的零头。
图:比达咨询《2020中国数字音乐上半年报告》
包含运营策略的失误与版权的缺失让本身小而美的虾米音乐黯然离场。这些缺失造成的用户流失、活跃度下降难以避免,但是其中简洁明了的音乐信息归纳,与更懂用户、更精准的用户算法,还是让网友们发起了一场盛大的对虾米的“追悼”。
天下苦音乐版权垄断久矣。诚然,在这场多家资本下场、竞相烧钱的战斗中,以获取的精品内容以赚钱、反哺自身是理所应当、不可避免,但是,当其中投资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出现购买会员依然有“推广”、VIP会员才能购买单曲下载、常听歌曲在大数据计算下突然由免费变付费等等现象时,只是愿意为听歌付费、付费更多期望支持创作者而非为平台买单的用户很难不为种种现象而烦躁。
当然,有关“霸权”,也并不只是音乐平台的锅。上游的音乐公司,也存在种种乱象。
比如之前2021年6月15日,音乐人吴向飞控诉环球音乐非法侵占其版税,环球音乐提供给他的版税金额数据与使用方提供的数据存在非常大的出入,并揭露在没有词曲代理权的情况下,环球音乐长期非法向各大平台收取使用费的行径。
以环球音乐的体量,在有各家竞争者的前提下,尚构不成垄断,但以其行业地位与体量,通过暗中的非法操作,环球音乐也达成了对上游作者、下游平台的压榨,所幸此次被揭露出来。
如果报道为真,在腾讯音乐需要因为涉及垄断而被放弃独家音乐版权之后,版权乱象问题也应成为其中重点。
此前界面新闻的报道中,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现已下发内部邮件,并宣布对 QQ 音乐和酷我在内的业务线和相关人员进行调整。随后,路透社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准备命令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放弃唱片公司的独家音乐版权,而除了放弃独家音乐版权外,腾讯音乐不再需要出售酷我和酷狗音乐——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腾讯选择切割公司还是版权,相比较单纯让腾讯接受“制裁”,让音乐领域生态不再因垄断中的竞争而引发病态的高价竞争,最终转移至用户恶意盈利,才是更加本质的内容。
理想中打破垄断的未来,是腾讯音乐以及其他重新站上同一起跑线,诸多音乐APP需要回归本质,面临用户对APP体验是否满意而选择付费的“文艺复兴”。不过,所谓“放弃唱片公司独家音乐版权”的调解,当真这么容易达成吗?在已经做出相当多投入的前提下,腾讯音乐最终做出什么选择,是切割还是接受调解,最终调解结果如何,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