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
孩子上课不喜欢主动发言怎么办?
中考5:5分流,考不上高中怎么办?
上了高中后,怎么努力成绩还是上不去,是智商不够吗?
总之,前面的焦虑刚消失,后面的焦虑便接踵而至。
焦虑有益还是有害,关键在于度——焦虑程度要与事情的危险程度相匹配。
老虎会吃了你,非常危险;
狐狸会吃你家的鸡,使你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野猫会偷你家的鱼,但你辛苦一点儿,多打点儿鱼就可以弥补。
面对上述三种危险,你的焦虑水平应该和它们对你造成的威胁相匹配:对老虎产生的焦虑最多,狐狸次之,野猫最少。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
有的属于老虎级别,比如,那些影响孩子健康、乃至威胁孩子生命的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
有的属于狐狸级别,虽然不致命,但可能显著影响孩子的未来,比如道德品质、社交障碍、学习障碍等。
而大多数问题,只属于野猫级别,从长远看并不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一次考试没考好,对你安排的兴趣班没有兴趣,对一个女孩子心生爱慕……
遇到老虎级别的问题,你才应该整夜睡不着觉、心急如焚,想尽一切办法全力解决;
遇到狐狸级别的问题,你就应该高度重视、仔细研究,制定方案一步一步认真解决;
而那些野猫级别的问题,你当然也要应对,但完全没必要情绪波动、大动干戈。
过度焦虑让家长使用过多的资源去解决一个次要问题,从长远看得不偿失。我儿子今年13岁,家长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给孩子报什么辅导班。“初一数学难度上去了,课外不拓展,将来恐怕跟不上。听说××培训机构的数学不错,一起报吧。”“你家报英语了吗?现在学习还没那么紧,是不是应该提前多学点?”“现在就可以学化学,要不要提前学一下,省的初三时间不够?”这时,我一般都是使大家扫兴的那个,认为同时报3个以上的课外班,纯属浪费时间。这时总会有家长来劝我:“孩子反正有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多学点知识,又不损失什么,对不对?”机会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你想过没有,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东西很多,但孩子的时间有限。对孩子学习的过度焦虑,会使家长对各种机会的实际成本和真实收益无法做出理性判断。家长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那些能量化的知识学习上,比如单词量、读书量、刷题量,而忽视了那些无法量化的能力的培养,比如自主性、创造力等。自主性、创造力的作用,至少不比书本知识和考试能力的作用小,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和机会。孩子的弱科如果自己没法解决,就需要去校外寻求帮助;但对于孩子擅长的科目,就一定要鼓励他自己进行深入的学习探索。因为孩子的长项,未来很可能成为他赖以谋生的手段之一。自己找题做,自己出题做,自己钻研更高等级的学科知识……强势学科的学习就要完全扔掉拐杖,自主探究,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主性和创造力。如果一个孩子整天被家长安排各种课程,在课程中又要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怎么可能发展出自主的思考和规划能力呢?我们在找另一半时,不会拿对方和马云比财富、和金城武比相貌、和爱因斯坦比智商、和C罗比身材,因为理智的人都知道,那不代表平均水平。但是在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却容易以偏概全,犯取样偏差的错误。老师会把学生的写作范文发到群里,如果一个班40个学生,老师发了4个孩子的范文,你一天看到4个孩子写得一手漂亮文章,还能沉得住气吗?这时候,你早忘了那只是班上这次作文写得最好的前10%的尖子,而错将其当成是全班的平均水平了。更糟糕的是,父母还特别容易把不同孩子的优点集合到一起,组合成为自己脑中“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和梦中情人、白马王子一样,虚构出来的人物。你在买车时不会既追求德系车的安全,又追求日系车的油耗,还想要美系车的宽敞,国产车的价格。但到一说到孩子,却理直气壮地今天拿孩子的成绩和班里的学习尖子比,明天拿他的兴趣特长和班里的艺术骨干比,后天拿他的性情和邻居家的“乖”孩子比。要知道,这世界上除了“我的孩子”,就全是“别人家的孩子”,这相当于要让孩子一个人打赢全世界。这些错误,你在找老公或者买车的时候不会犯,为什么在孩子身上就会犯呢?因为你太焦虑了,过于担心那些“素质”、指标对孩子的影响。你对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就会反复检查孩子的各项指标,宁可往上比过了头,也不愿往下比松了劲。而这些指标并不会决定孩子的生死,大部分指标甚至都不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重大影响。这样不客观、不准确地比较,只会让你过多地注意那些其实根本没那么重要的事情,给孩子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对孩子的成长毫无裨益。你可以想一想,在孩子惹得你头大的那些问题里,是不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我的孩子做作业拖延时,我就想起我自己,在做不想做的工作时,也是各种拖延;当孩子在学习数学遇到瓶颈想要放弃时,我就想起我自己,当初上学的时候也不喜欢钻研难题。区别只是在于,我现在比孩子的能力更强,所以他现在学习上遇到的那些困难,在我看来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道题很难吗?说明你还没有练到位。再想一个小时,你肯定可以拿下。”当你说出这样的话时,说明你觉得孩子不勤奋、没毅力。何况,不许孩子拖延、做白日梦,会不会也遏制了他的创造力呢?一直要孩子不停地努力、奋斗,会不会损害了他内在价值观的自发成长呢?归根到底,孩子和我们一样,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自己不够完美,也就不应该奢望有完美的孩子。更为重要的是,他是你亲生的孩子,是你最爱的那个人。孩子现在正逐步成为初中狗、高中狗、大学狗、考研狗,未来也许成为销售狗、程序狗、护士狗,也许成为科研狗、培训狗、创业狗。每个孩子都要做一段时间的单身狗,最后大部分会变成房贷狗、养家狗。你的孩子最终到底成为哪款狗,你也不知道。这就像薛定谔的猫,最终是个什么状态,只有打开实验箱子的门,才能知道。薛定谔的狗,就是育儿中最神奇的一点——你的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性,可能成为各种狗。也就是说,你的孩子现在是各种“狗态”的叠加。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身上那无限多种狗态,每天都会坍缩无限多倍。最终,他只会成为一种狗。以上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的孩子有无限多种可能的人生,但这各种可能性每天都在降维、合并,最后在现实中,他只会走一条人生之路。童年期的孩子,就像微观粒子一样,在本质上就是不确定的。这个不确定性,当然会引起你的焦虑,这无可厚非。可是请不要忘了,你要面对的问题,只是一个薛定谔的狗,而不是薛定谔的猫。薛定谔的猫要面对的,是生死问题。孩子得了重病,或者吸毒、滥交、加入黑社会,这时候不确定的是他能不能正常地活下去,你应该焦虑得日夜睡不着觉。薛定谔的狗要面对的,只是方向问题。他究竟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一个男孩子,不喜欢金融、计算机,却喜欢画画、街舞怎么办?
文科狗和理科狗,哪类狗都可以活出精彩人生;无论是金融狗、IT狗还是艺术狗,每一种职业都可以带来乐趣和成就感。也许在你的眼中,猎犬就是比哈巴狗好,黑狗就是比白狗好,可是你的狗宝宝也许不这么想。也许到最后你会发现,无论哪一种人生,都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欢乐。孩子的这些选择,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沉重。更何况,不管你怎样焦虑,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人类的观测并不能决定粒子在哪里,你的教养也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未来。那么,为什么不拥抱这个不确定性呢?所以,请放手让孩子去做一只薛定谔的狗。让他去体验探索未知世界的惊奇,让他去感受在不断地试错与校正中完善自我的骄傲。既然无法预设孩子的未来,那就用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吧。你失去的是担心孩子偏离你设计的人生之路的焦虑,得到的将是孩子自己开创未来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