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薏苡仁在治疗疑难病症中新用:脑动脉硬化症
导读:薏苡仁药食两用,属于极为平常的药物,很少有人会想到在疑难病症中可以委以重用。本文列举了在以下四个疾病中,重用薏苡仁取得良好效果的5个医案,在方中薏苡仁的用量达到120g。
重用薏苡仁在治疗疑难病症中新用
作者/张丽、张洪林
薏苡仁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果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作用,常用于泄泻、水肿、湿痹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等证。用量一般为9~30g。
薏苡仁药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被列为上品。唐代《广剂方》中,就有用薏苡仁煮饭、煮粥之说,宋代《食医心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清代龚应园《三福丹书》中都对薏苡仁煮粥治病有进一步论述,常服有延年益寿之功。近代研究证明,其有抗病毒、治癌瘤作用。在此启发下,经积多年临床实践,每在疑难病症中重用薏苡仁,疗效卓著,现介绍如下。
脑动脉硬化症
脑动脉硬化症,多由痰湿阻窍,流注全身所致。用薏苡仁为主化痰湿收效捷。
病例:霍某,男,72岁,1994年5月22日初诊。
患者于1992年5月开始,自觉双上肢麻木,手掌皮肤感觉迟钝,未治疗。1994年2月出现颜面浮肿,双下肢软弱无力,站立行走不稳。经多普勒检查提示颈内动脉血管弹性减退,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脂化验:胆固醇总量7.61mmol/L,三酰甘油(TG)3.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mmol/L。西医学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经住院西医治疗2个月余,未见明显好转,故于1994年5月22日转中医治疗。
症见动作迟缓,走路蹒跚,表情淡漠,舌苔白腻,脉迟弦。证属痰湿内阻,流注全身,治宜化痰开窍,活血通络。
方由生薏苡仁120g,生山楂30g,大米(或小米)60g,大枣10枚组成。熬粥,每日1剂。间断性服粥近半年,自觉头脑清醒,上肢麻木消失,步行稳健。于1995年7月20日复查,各项化验检查均属正常范围。
体会
薏苡仁在治疗疑难病中之作用,通过以上病例可窥一斑。在疑难病中,凡具有痰、湿、热证之一,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滑数,均可重用薏苡仁。薏苡仁药性平和,且无不良反应,故可长期服用。
除治大动脉炎外,另外对脑动脉硬化症、冠状动脉硬化供血不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栓塞性静脉炎、海绵状血管瘤等,均收到满意疗效。
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多发性脂肪瘤以及癌瘤。
薏苡仁具有抗病毒作用,能够提高机体抗病毒机能,故可用于治疗病毒性皮肤疣、病毒性心肌炎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