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拳击需要“营养素”,而不是所谓“消炎药”!!!
中国拳击想做出成绩,真正打出国门只需一个字“稳”。
近日,有关邹市明发布声明,对7月28日卫冕战遭日本拳手木村翔TKO落败的结果提出质疑,并向WBO提出上诉被接连驳回的新闻,占据了多家体育媒体版面的显眼位置;伴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邹市明的声明中所提到的“不想我赢”的人,被国内某拳击媒体指为邹市明前教练、恩师张传良,某国内知名拳击记者更是先后撰文数篇,列举张教练多项“罪状”,恶言痛斥其“撒谎、吹牛x、德不配位···”等等,单方面手撕炮轰,俨然一副顺势而发,欲置其于万劫不复之地的汹汹气势······据了解,此事经网络各媒体发酵,引起的负面影响颇大,往大了讲,恐伤及中国拳击运动。
在这里,笔者想说的不是该系列事件中孰是孰非,——无论是张传良,还是邹市明亦或是中国千千万万的拳击人们,都是给在现代中国拳击史册上留下一笔的功勋人物,他们多年来为中国拳击做出的突破性贡献有目共睹、不可磨灭——。而是在当前中国拳击刚刚走过辉煌时期,正在经历艰难过渡期的现状下,中国拳击但求一个“稳”字,这终归是所有拳击人的大幸。
众所周知,2008年是中国拳击辉煌时期的起点,在张传良教练的带领下,中国拳击队在奥运赛场上摘得两金一铜,实现零的突破,邹市明与张小平分别摘得48公斤级金牌与81公斤级金牌,这不仅仅是成绩上的突破,也代表着中国业余拳击水平在小级别与大级别,都确确实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业赛场上,熊朝忠、杨连慧、蔡宗菊等实力派拳手也纷纷实现突破,一时间,拳击运动的热度与影响力在中国扶摇直上,吸引了众多国人关注的同时,也吸引了各方资本的垂青,一改以往被长期边缘化的尴尬地位。
这样的辉煌时期的出现,你可以把功劳一项一项分配到每位拳击人的身上,——教练团队的专业能力与悉心指导,拳手本身的天赋与不懈努力,经纪人的策划包装能力,媒体报道的影响力与推动作用······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以上种种有力因素以团结共赢的态度,牢牢结合在一起,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才在资源有限的局面下,开创了中国拳击“看得见曙光”的新纪元。
辉煌期过后,是漫长的冷静期。伴随着中国拳击市场的起步和成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拳击、财经界人士将目光投向此处,准备大捞一票,“财帛动人心”之下,拳击业内的不和谐声音开始陆续创出,无论是业余还是职业领域,将帅不和、拳手与经纪人翻脸互撕、媒体报道踩杀捧杀······平心而论,尽管经历了短暂的辉煌期,但拳击运动在中国,至今仍未完全摆脱边缘化小众运动的地位。我国现代拳击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期间经过了20余年的暂停期,起步上便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世界拳击强国;即便是在亚洲,中国仍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拳击强国。群众基础与人才储备量薄弱,拳击文化历史积淀不足、推广乏力,始终是中国拳击运动发展中一直寻求解决方式的大问题,也是需要各方拳击从业者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方向。
熊朝忠、杨连慧等人职业“神话”的相继破灭,以及中国拳击队近年来的成绩下滑,让我们逐渐冷静下来,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拳击的现状;而邹市明遭日本拳手击败跌下“神坛”,更是进一步证明,曾经的辉煌时期对于中国拳击来说,仅仅是一剂强心针;而如今起步中的中国拳击想要真正良性稳定地发展,需要的是各方从业者们精诚团结,共同缔造出的环境和谐稳定、更利于拳手和市场成长的“营养空间”,而非攻击揭短、打着正义旗号披露所谓“黑历史”的所谓“消炎药”。
现阶段的中国拳击,最该做的不是讨论谁对谁错,而是以史为鉴,进行检讨与进步。中国拳击想做出成绩,真正的打出国门,一个字“稳”,是最基本的前提。这关乎我们所有拳击人的生存环境以及我们最初的梦想。
格斗时代原创
文:善良、拳事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