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 马蹄寺石窟
马蹄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裕固族为甘肃张掖所特有少数民族)马蹄区的临松山中,北距张掖市市区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石窟由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属凉州石窟模式。初名“薤谷石窟”,后因现编第八窟(马蹄殿)窟内马蹄迹印而得名。包括马蹄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以及上、中、下观音洞七个部分,现存窟龛70余个。各窟群均开凿在马蹄山谷或近水的红沙岩崖壁上,间距2--7公里,各部分有2--20余窟不等,洞窟排列有横向也有竖向,最高的“三十三天”达5层。 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马蹄殿青石板上有两个明显的马蹄印迹,地名、寺名均由此而来,民间传说马蹄是天马下界留下的。
战火绵延,马蹄寺原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多被毁于战火之中,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马蹄寺、观音洞以及众多石窟等。马蹄寺在北凉时期,最早为汉传佛教寺院,后来逐渐成为藏传佛教寺院,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青海东科尔寺的属寺,寺院自建寺以来,香火就极为鼎盛,最盛时的僧众可达1000余人,而建国初期僧众也尚有50余人,足可见历史上马蹄寺的辉煌。文革时期,马蹄寺再一次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寺中石窟、壁画、佛像几乎被毁坏殆尽,就连石窟外的建筑都荡然无存。
马蹄寺石窟群中,以现存的造像和壁画而言,以金塔寺和千佛洞最重要,就其洞窟规模而言,以马蹄寺北寺为最突出。我们这次去看了千佛洞和北寺窟群,可惜没看成金塔寺,因为进山还有很长一截路,冬天山路不好走。
一看这就有藏传佛教味道
在马蹄寺千佛洞值得一提的是凉州瑞像固定的造像模式:佛陀着右袒袈裟,左手握衣襟于胸前,右手下垂,掌心向内或向外,施与愿印,跣足立于莲台上;造像风格方面,释迦双肩浑圆,束腰,袈裟紧贴佛身,如同曹衣出水,充分体现了一种人体美,保留了浓郁的印度余韵。当然也有一些造像与此相比存在细微的不同,比如中唐第231窟西壁龛顶东披中央的图像。瑞像呈立姿,左手握衣襟,但是所着却是通肩式袈裟,右手不是下垂,而是置于胸前,结印契。从永昌凉州瑞像遗迹,到河西和敦煌诸石窟的造像,如张掖马蹄寺第6窟、瓜州榆林窟第17窟、第28窟和第39窟,莫高窟第203窟、第300窟等一批初唐时期的石窟,再到同时期如莫高窟第332窟中心柱西向面的巨幅壁画,以及中唐以后的单幅瑞像图,特别是莫高窟五代第72窟、榆林窟第32窟的瑞像故事壁画,主尊凉州瑞像均是这一造型,数百年间没有变化。
俯瞰寺院
旁边的塔林留下的印象更深一些
北寺又名普光寺,有大小窟龛30余个,其中以第3、7、8窟为代表,其第三窟为北寺规模最大、结构较特殊的洞窟,又名“三十三天”。该窟分五层,自下而上,第一、二、三层,每层平面平列佛窟五个;第四层列三窟;最上一层为一个窟。窟内平面多方形,人字坡顶,或盝顶四面坡,每窟内正壁开一大龛,每龛内塑一佛,龛外四壁上方影塑千佛,下方绘壁画。该窟由外观看,各层窟的排列似一宝塔,高达数十米。
先看一张网上的晒唐卡的三十三天
附:金塔寺石窟开凿在大都麻乡刺沟内的红砂崖壁上。共东、西两窟,均为平面呈长方形的早期中心柱窟,覆斗顶。中心柱四面分三层开圆拱形龛,龛内泥塑造像。四壁顶部绘壁画。塑像大部为北凉原作,元代重修,壁画有两层或三层,下层为北凉原作,上层为元代重绘。最具特色的是东窟一层龛楣两侧悬塑的飞天,相对作凌空飞舞之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