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三代精髓 弘扬家学渊源  郑家本

吸取三代精髓 弘扬家学渊源

陈代斌  罗红柳

郑氏中医世家,悬壶济世百年,家学源远流长。其祖师爷郑钦安(家本先生之曾祖)是著名伤寒学家;师爷郑仲宾(家本先生之祖父)师从于钦安先生,“夔门郑氏温病流派”奠基人;师父郑惠伯(家本先生之伯父)师从于仲宾先生,“夔门郑氏温病流派”创始人。他们三代均为著名中医,流芳千古!家本先生系郑氏一脉相承,嫡传第四代著名中医,幼承庭训,累承家学数十年,对祖宗三代百年的宝贵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特别是对“夔门郑氏温病流派”的精髓更是刻苦研习,探究渊源,并能在常年实践中开拓创新,丰富发展。迄今为止,硕果累累,成就斐然。

家本先生的老师郑惠伯,临床诊疗非常强调用中西医双重手段诊断疾病,但只用中医辨证论治。郑惠伯老先生要求对每位患者,尽量先诊断出属西医的什么“病”,这既能掌握病情及转归、风险与预后,亦能与西医交流时有共同语言,还有利于选择应用针对西医“病”的有效方药,如青蒿素治疗疟疾、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因此,他要求家本先生从习医开始,即按此方法进行。家本先生尊师教诲,至今仍保持这种学习和诊疗方法。

家本先生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曾用三年多的时间将西医内、妇、儿科常见的100 余种“病”认真研读,再将其老师郑惠伯、冉玉璋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验一一对应,使每种“病”既有西医诊断,又有中医辨证,特别是将两位老师及其他名师的辨证论治经验汇集其中。待将每个“病”整理完稿后,即呈老师审阅批改,力争将老师们数十年临床经验继承下来。这些宝贵经验,又经过家本先生数十年临床运用,长期观察,疗效甚佳,并不断吸收最新成果,加之他的一些创新,因而不断提高了辨证水平与临床疗效。他的老师的这种研习方法对家本先生习医、业医影响极深,获益终身。家本先生认为,采用中西医双重诊断,单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对当今的中医是非常适用的,特别是对于在综合性医院工作的中医更为适用。这种方法后来各地亦广泛运用。

1993 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先后出版的《基层医生手册》《中西医诊疗方法丛书》就是例证。家本先生应出版社之邀,为两部著作撰写出百余种“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内容,40 余万字的文稿,受到编审好评。例如《基层医生手册》一书中,

急性肾小球肾炎(西医诊断部分略),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内容(家本先生撰稿):

① 风水泛滥型:眼睑及面部浮肿,继见四肢、全身浮肿,尿少色黄赤,常伴恶寒,发热,咽痛,苔薄白,脉浮数。治法:散风解表,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茯苓、白茅根、连翘、鱼腥草、地龙。皮肤感染者加金银花、紫花地丁、牡丹皮;高血压者加白菊花、黄芩、车前仁、夏枯草;水肿甚者加赤小豆、泽泻。

② 湿热壅盛型:头面四肢甚至全身水肿,皮肤色泽光亮,胸腹闷胀,烦热口渴,尿少色鲜红,舌红苔薄黄滑,脉滑数。治法:分利湿热,解毒凉血。方药:小蓟饮子合泻心汤加白茅根、赤小豆、泽泻,减去当归。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柴胡;尿淋沥者加海金沙、瞿麦。

③ 湿盛困脾型:浮肿由面渐及全身,按之没指,甚至阴囊肿亮,尿短少,倦怠身重,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沉缓。治法:通阳利水,健脾和胃。方药:胃苓汤合五皮饮加益母草。恶风寒者加苏叶、防风。

这种诊疗方法,经长期临床验证,疗效确实满意。家本先生还将这种诊疗方法传授于成都中医学院函授生、奉节卫校中专生及西学中学员数百人。他们毕业后于临床运用此法,事半功倍,均获良好疗效。由此可见,运用中、西医双重诊断,单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便于在基层推广,对于基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惠伯先生还教家本先生“以方系病(证)”的诊疗方法。例如《验方新篇》中的四妙勇安汤是治疗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验方,根据脱疽系气滞血瘀、经络阻塞、不通则痛的病机,推而广之,只要是相同病机,不论何病,均可“异病同方”而获满意效果。他按老师指引的路子,临床中还悟出,

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胃炎、咽喉炎、胆囊炎、前列腺炎、乳腺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老年性阴道炎等诸多西医诊断的炎症,只要是病机与之相同,均取得满意的疗效。为此,家本先生还专门总结出《四妙勇安汤在妇科炎症中的应用》一文,发表在《中国中医名论要览》专著上。这种以方系病(证)的诊疗方法,开拓了临床思维,增加了辨证论治的方法,提高了临床疗效,使家本先生受益颇深。惠伯先生在诊断技巧方面也给予家本先生很多指点。

他除了强调要四诊合参外,还强调对

心血管疾病,要特别重视脉诊、听诊;对消化系统疾病、急腹症,要特别重视扪、触、叩诊;对温病,要特别重视辨舌、验齿;对儿科疾病,要特别重视问诊、腹诊、舌诊;对妇科疾病,要特别重视问诊……

例如他对西医诊断不明的发热,以及诊断明确的发热而用抗生素无效者,仅凭舌红苔白厚腻如积粉,即诊断为湿热秽浊内蕴膜原,投达原饮加味,屡建奇功。

这些诊断技巧和经验,确能提高诊疗效果,经家本先生数十年运用,获益匪浅。理论指导实践 辨证关键在脏腑中医学在数千年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医疗实践中,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各种疾病的规律,逐步形成了八纲、脏腑、经络、六经、气血津液、卫气营血、三焦等丰富多彩的辨证方法。它们各具特色,交相辉映,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辨证体系。然而,众多的辨证方法是否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辨证的关键是什么?各种辨证方法与它的关系如何?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家本先生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和实践,将理论知识不断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家本先生提出的“辨证关键在脏腑”的思想,一直贯穿其理论和实践的全过程,形成了他的理论基础之一。王清任说:“夫业医者,先明脏腑。”中医的藏象学说以脏腑为基础,以五脏为核心,外连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经络、皮毛脉肉筋骨,互相关联,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秦伯未基于“司外揣内”提出“所有病证……都是脏腑生理、病理变化的反映”。家本先生说:“无论外感疾病,内伤杂病,都是脏腑经络发生病理改变,然后才出现临床症状,辨证方言之有物”。由此可见,各种辨证方法,都要以脏腑经络的病理改变为辨证的物质基础。再从各种辨证方法看,它们最终都落实到脏腑上,而未闻有何种辨证方法离开脏腑而立论,故曰:辨证关键在脏腑!剖析各辨证方法与脏腑的关系,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得以证实。六经辨证,是辨析外感疾病和杂病的方法。它是根据六经分属相应脏腑的关系,来寻求其累及所系脏腑。

例如,

太阳病主要反映膀胱的病变,部分太阳表证反映肺的病变;

阳明病主要反映胃与大肠的病变;

少阳病主要反映胆的病变;

太阴病多属脾的病变;

少阴病多属心、肾病变;

厥阴病多属肝病的病变。

由此得出,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主,三阴病证主五脏病变。

显然,六经辨证实质是落实到脏腑经络病变之上。正如刘渡舟所说:“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变的反映。”可见六经病证未离开脏腑经络而立论。卫气营血辨证,填补了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

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不难看出,所谓卫分证,病变在肺;气分证,病变在胸膈、脾、胃、胆、肠;营分证,病变在心包与心;血分证,病变在心及血脉。虽曰卫气营血辨证,仍未离开脏腑而立论。三焦辨证是根据《黄帝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着重阐述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吴鞠通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中焦、脾与胃……下焦,肝与肾。”显见,上焦主肺、心包病变,中焦主脾、胃病变,下焦主肝、肾病变。三焦辨证还是以脏腑而立论。气血津液辨证,是脏腑辨证的补充。气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依赖于脏腑功能活动,而脏腑功能活动又是以它作为物质基础。故脏腑病理改变,必然要导致气血津液的紊乱;反之亦然。此足以说明气血津液辨证亦未离开脏腑立论。经络辨证,《灵枢》载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既是病邪传入脏腑的路径,又是脏腑病理反映与体表的通路。因此,通过患者体表的症状,可辨出其属何经、何脏、何腑的病变,它直接以脏腑立论。八纲辨证,是辨证的总纲。然而,它只能反映疾病大致的性质和发展的总趋势,对确切的病位则无法辨出。例如八纲辨证的表寒、里热、阴虚、阳虚证,但属何脏、何腑?还不清楚,因此不能视为一个完整的“证”,更不能作为论治依据。只有与脏腑辨证结合,才能具体辨出如风寒犯肺、胃热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方可作为论治依据的“证”。脏腑辨证,建立在藏象学说基础之上。它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用以推求病因,明确病位、病理、正邪盛衰的辨证方法。当然,它不能取代其他辨证方法,而应根据外感或内伤疾病的不同,有机结合其他辨证而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不论何种辨证方法,最终都体现到具体脏腑之上,从而明晓脏腑的病理改变。因而,家本先生特别强调:中医的辨证关键在脏腑。病理症状互参 辨证与辨病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之一,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则。有人说:“治病难,难在识病。”此语毫不夸张,正好说明辨识疾病的重要性。朱肱在《南阳活人书》中说:“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如暗得明,胸中晓然,无复疑虑而处病不差矣。”可见认识疾病是治疗疾病的先导。家本先生在早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疾病是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邪正相争,阴阳失调,产生特殊的病理变化,构成不同的病机及有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固定的症状和相应的证候。要准确识病,还得从“症”“证”“病”说起。“症”是指单个的症状,是疾病的外在现象,同一症状可以出现于不同的病、证之中;“证”即证候,通过对症状辨析而来,是疾病某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个性,是对疾病发展某阶段的病理概括,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是论治的依据,在宏观上表现为特定症状、体征的有机组合。在文字学上“证”与“症”通,但中医学现已严格区分。“病”由证表现出来,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病理概括。辨病的目的在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与相关疾病的鉴别。由此可见,“症”“证”“病”三者既互相联系又有区别

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是什么呢?家本先生说:简言之,即辨证与辨病结合。临证贵在辨析,治病重在识证。即以中医阴阳、脏腑、经络、病因等学说为其理论基础,以四诊收集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协同寻求疾病的本质。在利用西医学诊断技术的优势明确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求因、分型论治。在总结辨证论治的规律时,必然要归纳出各种病的常见证型。病的全过程可形成不同的证,而同一证又可见于不同的病之中,病与证具有纵横交错的相互关系,两者结合既能准确反映疾病的现状及病理变化,又能准确指导疾病治疗。辨病与辨证结合,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提高中医治疗疾病的针对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0)

相关推荐

  • 名师讲堂回顾 | 《金匮要略》讲座

    吕翠霞,博士学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匮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金匮要略>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仲景杂病证治规律研究:体质与病症关系及证治规律研究:经方调治老年病研究 ...

  • 从式法截法谈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一直被称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区别于其他医学的特征性标志.近几年有学者提出这两个说法源于五.六十年代的中医院校教育,历史上并不以这样的 ...

  • 中医诊断法和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诊断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四诊"的方法诊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辨别证候,对疾病作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诊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扁 ...

  • 郑家大屋,澳门唯一的“大夫第”

    位于澳门妈阁街亚婆井的郑家大屋是郑观应家族故居,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买办出身,又是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他是实业家,又是思想家.他的<盛世危言>震动华夏,光绪皇帝.孙中 ...

  • 青矜ㆍ素履——渤海大学书法研究生郑家玮个人作品展

    指导老师: 陈国成.张明.王者利.张逢波 展览时间: 2021年4月29日--5月5日 展览地点: 渤海大学弘艺馆 序 五体之中,以草体尤为特殊.章草肇启西京,盛于东汉,为篆隶之捷.所谓捷者,形态由繁 ...

  • 140㎡三室,三代人的简约新家

    本户型与上一篇案例为同一户型的不同做法,大家可以回看一下上一篇<  140㎡三室,三代人的轻奢美宅>,做法大部分相同,细部有不同的地方. ▲原始图纸和上一家一模一样,同样是满足三代人居住, ...

  • 郑家豪 | 稻香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稻香 三等奖作品 富阳区江南中学  高一(1)班 郑家豪  指导老师:季丰 二月,在肥沃的黑土地上 洒下春天的种子 那一 ...

  • (35)永嘉路39弄郑家弄

    郑家弄位于陕西南路东侧的永嘉路39弄,之前的别墅区.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面积永嘉路39弄郑家弄新式里弄 1930年砖木二.三层12幢 9220平方米 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弄,之前 ...

  • 《龙文鞭影》卷一 七虞 郑家诗婢 郗氏文奴

    <龙文鞭影>卷一  七虞 郑家诗婢  郗氏文奴 郑家诗婢  郗氏文奴 [拼音]:Zhèng jiā shī bì  Xīshì wén nú [人物故事]: 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师事马融, ...

  • 【沈阳掌故】郑家洼子的青铜短剑

    青铜短剑是铜.锡合金制成的丁字形短剑.它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青铜器时代的产物.青铜制成的剑,有长有短,因文化内涵有别,又因其与同时出土的文物相比较有其自身特征,形成了"青铜短剑文 ...

  • 【郑家乐】迷人的春天

    迷人的春天 福清市实验小学三年五班   郑家乐 指导老师:陈秀妹 冬天悄无声息地走了,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它不像夏天那么炎热,不像秋天落叶那样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它的美是 ...

  • 易盖房丨18m×23m,​河南驻马店郑家新中式别墅

    每日get绝美乡墅案例 项目名称 河南驻马店郑家新中式别墅 项目经理 龚芏铨 图纸编号 2084 建筑面积 197㎡ 占地面积 197㎡ 基地面积 410㎡ 建筑尺寸 18m×23m 建筑结构 砖混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