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分辨古树茶与台地茶,从此买茶不上当
普洱茶有古树茶和台地茶之分,二者间有很大区别,从品饮体验上,原料价格上,后期存储价值上......
古树茶
一般指民国以前种植,树龄百年以上的茶树,要求更高的老茶客认为三百年以上的才算古茶树,因为一般三百年以下茶树如不经过拼配,在品饮层次,厚度感上或许没有以上来得明显。古茶树为大乔木,小乔木树型,大至中小叶片都有。大部分古茶园经历过数十年至乃至百年的放荒和遗弃,更生态,更具有自然与野放气息。茶品内含丰富,饱满,释放平缓,均匀,每一泡间汤质稳定,非常耐泡。
小树茶
新中国建立后种植的有性茶园,代表为班章小树茶园,曼松万亩茶园。小树茶一般应指新中国建立后种植,树龄二三十年以上,不到百年的茶园,且茶青内质符合普洱茶原料选择标准,能支撑后期存储转化。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好,适合茶树生长地区的小树茶,茶叶品质不一定比一般的古树茶差,但一些地区的小树茶内质没有增长起来,与台地茶无异,因此一些人笼统的将小树茶与台地茶混为一类。
台地茶
无性,无需茶种,扦插种植。现代及外省种植的茶园大部分属此类。树小,茶树寿命短,但产量大,容易管理;品质不好,內质薄,但稳定;不能用于制作普洱茶。
爱普洱茶,买普洱茶,虽然有时候初心不一定是追求几十年上百年的转化价值,但谁都希望买到古树茶,尤其是付出价值等于古树茶价值时,更不愿被欺骗和背叛。
古树茶与小树茶,台地茶之间,鉴别不是那么容易,即使从业多年,没有一定的脉络和仔细的研究也常常失手。而市场往往喜欢把树龄提高,一则追求经济利益,二则迎合消费者。甚至很多用台地茶制作普洱茶,9块9一饼,打个名山古树,不用谁信,照样卖,因为价格在这里,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伤和气。但这类操作也就间接扰乱了整个市场,让一心找找古树茶的朋友迷失方向。
在古树茶与台地茶的鉴别上,市场流传着很多江湖说法,有的说根据叶片大小判断,有的说找找有没有马蹄,也有的说根据苦涩度等,或者都不靠谱,或者都是片面之词。今从干茶到叶底,总结几条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区别,试茶时可综合参考判断。
,一,干茶,外形
1,古树茶的采摘以一芽二叶至三叶为主,也有一芽四叶,长短不一致。台地茶以一芽二叶为主,也有一芽一叶。
2,色泽上古树茶以青褐色为主,台地茶以墨绿色为主,需根据茶种工艺来定,色泽感观也有偏差。
3,古树茶比台地茶发芽晚,积蓄足,根茎深,获得内在营养更丰富,因此看起来,尤其芽头比台地茶油润饱满。
4,古树茶条索表面更清晰,芽毫细节更完整。指的是细节,不是芽毫多少。芽毫多少不能说明问题,有的还偏半野生型的古树茶白毫很少。
5,马蹄;茶梗切断口,不齐,块大,形似马蹄。有说看见马蹄就能认定为春茶古树茶的,其实马蹄只是采摘手法不当造成,这种不当手法对茶树伤害很大,这些年茶农越来越注重保护茶树,所以马蹄也越来越难见到。但反过来手工采摘才容易出现此类失误,因此发现马蹄对辨别原料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二,冲泡,汤色,品饮
台地茶不耐泡,一般可泡六七泡,正常的古树茶可泡十几泡,少数可泡到二十几泡。且小树茶汤色,滋味不稳定,可能一泡就苦涩茶韵凸显,后继无力,渐渐变弱,汤色也逐渐变淡。古树茶从洗茶后正式泡开,一直到尾水前,汤色基本无变化,每一泡间的口感差别也比台地茶小得多。
苦涩度不是判断古树与台地的依据,但厚度与回甘是,苦涩的同时能明显感受到茶汤厚度和层次,一般是古树,台地茶质薄,苦涩而单薄,似乎只有一个层次,没有其它。而且入口后古树虽有苦涩,能很快化开,转化为甘甜,香韵,使口腔立马变得舒适舒适,台地是黏连不化,容易刮舌,滋味少变化。
三,叶底
泡开舒张后的叶底比干茶更容易看清。古树茶一般油润度,鲜活感,柔软度及韧性都很好,因为采摘比较奔波等原因,可能有红梗及部分黄片夹杂,但整体色泽均匀,观感舒适。台地茶与之相反,叶片质薄,缺乏观赏性,也许,新茶时看起来整体比古树茶漂亮齐整,但观察到细微就比较杂。二者在叶脉上也有一定区别,古树茶叶脉粗,清晰,凸起。台地茶短小,细微,几乎与叶面相平。
四,香气
茶有香气,用鼻子闻的干茶香,杯底香,泡开的茶叶香等。其中很多人爱闻杯底香,认为杯底香是鉴别茶品好坏的重要因素,每开一个好茶,赶紧闻闻洗茶水后的公道杯,连忙夸赞“好香。”我也有这个习惯,一般古树茶常见杯底香,且杯底香纯正能说明工艺不错,没有受污染。但很多时候杯底香也可以因为工艺原因产生,不能绝对茶品。
还有个香气指的是味蕾直接感受到的香气,根据产区,山头茶种特色以及后期工艺决定,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香气,有的茶不以香气为特色,因此香型不能作为判断依据。但可以参考持久度。古树茶汤质稳定,香气可从第一泡一直伴随到最后,而很多台地茶与树龄小的小树茶,往往前一二泡香气足,之后便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