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逼出来的
上周五语文课上,为了复习课外四首古诗词,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竹里馆》底下的“赏析”和右边的“注释”五分钟,一会儿抽查,让学生站起来朗读一遍,有一处错误打一下手心。教室里立马忙乱起来,问问题和查字词典的学生多了起来。
有好几个平常不爱问问题的学生,也拿着课本走上讲台问我这个字怎么读,那个词儿怎么读。
统计了一下,这段被问的是这些字词:喧嚣、羁绊、涤荡、信手拈来。
从这个事情上看,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个缺陷和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个不足。
先说我的缺陷。平常我都是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没有,结果学生都不举手或都说没问题。我也就没再往下深究下去。其实是有的学生不深入,根本就没看文本自然就没有问题,或者是嫌麻烦不想问问题,或者有问题也碍于情面不敢问。这样,就把问题掩藏了起来。以后,我要多预设几个问题来抽查他们。
再说学生的不足,主要是学习主动性非常差。
这四首古诗,在平常的诵读中,少说也读了二十遍。在这二十遍的诵读中,就不能抽空顺势把“赏析”和“注释”读了吗?读时碰到生字词,就不能顺势查了字词典吗?学生的表现就算做了直捷的回答:不能!
要说学生没有字词典,那是不可能的。在他们一升入初中后,我就要求他们人手一套商务的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和第5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只是因为沉,学生大多懒得天天背,这也就造成了在课堂上想查却没有字词典,回到家有了字词典却忘了这档事的后果。
我平时一直教育学生要养成勤查字词典的习惯。有些字词的读音或意思,有时候老师都解决不了,惟一可依赖的就是权威的字词典。我们学的教材和练习册上的生字词自然不用说了,即使是你从地上捡起来的一片纸,如果上面有你不认识的字,你也要及时查字词典。这叫“不放过任何一个生字”。
学生手里有字词典,书上有、眼里没有生字词,惟一的解释就是学习主动性不强。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读什么就读什么,没让干没让读,自己就坚决一点也不多干多读。学生是属磨盘和算盘珠的,不推不转,不拨不动。学习主动性差,是导致学习不好的最大障碍。
如何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这是师生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我这方面来讲,首先要把课讲好,使之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努力吸引学生学习,由兴趣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改善检验手段,通过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各个环节的方法,来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再次,就是用“武力”逼迫一下,至少可以造成了虚假繁荣的现象。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