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质量的哲学思考
作者:项 润
来源:中国·泰山质量论坛
产品质量是蛋,管理质量是鸡,文化质量是基因。要想吃好蛋,必须有好鸡,要想有好鸡,必须有好基因。——这是“质量型发展”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质量三层大厦的层次功能写真式的一种说法。
当然,在此基点上需要的是“立体质量”概念和内容,即三维三层三表现七因素。
质量三维:物质、意识、生态(人文+自然)三个维度。质量百年,虽然成果丰硕,一个基本特征是聚焦于产品,似乎产品质量是质量的全部,也就有摊大饼式的产品属性“大质量”概念。那么,更具价值的意识及其形态有没有“质量”?不管“文明的冲突”说法正确与否,民族的、国家的、宗教的、地域的等文明本身的质量,以及文明间关系的质量存不存在?因此,人、组织、精神的质量,生活、学习、工作的质量,机制、模式、标准的质量;决策、执行、反馈、结果的质量……,在一个“质量无处不在”的三维地球空间中,质量仅仅是产品的问题吗?
质量三层:底层的产品质量,二层的管理质量,顶层的文化质量,在哲学视角下,只有三层的质量大厦,应该将质量的全部活动内容收纳下来。所以就有开头的写真式说法。
质量三表现:生存、竞争、发展。从个体的人以及动物、植物这些自然生命体,到各种组织如国家、民族、宗教、政党、企业、学校、军队、医院等社会生命体,不是普遍存在这三种基本形态吗?那么,它们必然的有质量问题。因为,消失的物种、消失的国家、消失的组织,是生存不下去的质量问题,平稳或跌宕、含金量或注水程度是发展的质量问题,成功或失败、衰落或兴盛是竞争这一充满智慧能力、能量的质量。
图1 立体质量的内容与结构关系
质量七因素:以观念为核心,体系、机制为载体,生态、行为为表现,模式为手段,效应(果)为结果的7因素,是抽象了质量作为人文活动的基本因素,也就是说无处不在的质量就是这7个因素“化合反应”的结果。
质量无处不在,但我们未必能认识清楚,因为,既有的质量常识像大半瓶水占据了瓶子的空间,而且,经典质量时代的质量观已经地心说一样牢固的扎根于脑袋之中。要立体起质量,就要破除已经百年之久的物理质量体系。
1、健全的质量体系。
这是如图所示的结构与逻辑关系,包括了物性、管理、文化、组织、制度、标准、运行、结果的8大构成,而非围绕产品质量的一套体系文件。
图2 质量体系八大构成
2、质量内容
站在三维的角度审视质量,其内容当然要涵盖所有的方面,这是十分庞大的,毕竟质量无处不在。可概要为物态、人、组织、文明四态,物性、管理、文化三层次,以及绩效结果等四个方面,其体系如图3。
可以看出,在物性质量层面,是十分熟悉的质量对象,但质量的长鞭除了产、供、销、服务的领地,人、财、研发、培训、信息等内容却是难及,至于管理质量、文化质量领域,质量的触角似乎只是延伸到提法、名词,工具、方法、规范、标准、内容、体系、理论、思想等近乎自然原生态。
图3 质量内容框架
3、质量思想
质量思想是组织灵魂的内涵部分。如果将组织思想视作一棵树,价值观是其基因,组织的精神是其内生力根系,理念是其主干,机制是载体,人、财、物、销、供、产、信(息)、教(育)、(科)研、机关等专业属性的内容是其分支,组织行为、传播表达以及结果是其社会存在的表现。这就形成对应的质量思想内容体系,其形象模型如图4。
概要而言,质量思想是由意识、知识、组织三大体系构成的,它们各有自己的要素;围绕着物态、人、组织、文明质量四对象的稳定成长升级目标,由要素、路径、管理、图谱组成一个质量思想实现的钻石菱形,这是质量思想物化为现实表现的发生器,它作为内生力制造厂,像一座全要素工厂,源源不绝地产出着社会发展的力量。软件只有安装到硬件身上才能释放程序的价值,精神的原子弹也只有附于肉身、机制载体,才有惊天动地的力量。否则,纸页承载的思想智慧,要么尘封于故纸堆中,偶尔现世露峥嵘,或是沉潜于现实的后面;要么活跃于富于能量的社会,引爆成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图4 质量思想生物模型
4、质量思想钻石菱形
图5结构了质量思想钻石菱形的内容,这是围绕着物态、人、组织、文明这一终极核心。
图5 质量思想钻石菱形
首先,质量思想必须明确的要素结构体,包括什么要素内容,及其组成结构,采用什么方法。这是必须明确的前提,它构成了解决问题的锋刃。
其次,思想者就是要牢牢聚焦这一结构体,并为之构建、配置教化、研发、人才三要件,坚实并通畅实施的基础路径。
再次,按照纲领的导引,一步步实施,产生内外效应。
最后,在决策、执行、监控的作用下,全程动态管理运营的状态。它犹如一个生命体,在掌控快慢、大小、松紧、高下的基础上,调控着整体机制发展进程。
5、质量思想体系
质量思想的要素、结构及其逻辑关系如图6。其中,需要明白的是质量思想水平与活力是需要考量的,因为思想有真假、高低、优劣的差别,其考量尺度掌握在数量、质量、恒量三量体系手中。
图6 质量思想内容体系
在质量意识体系中,具有什么样的观念、精神、意图是主体。几乎所有的人和组织包括国家、宗教、民族等都有着良好的意图(理由),但观念、精神的偏正、优劣,决定了意图与现实相生、相悖,成功与失败虽然不过一念间,这种一念的差别,一再地验证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局,对于命运这样的长程内容,一念之间的主轴贯穿或是堆积,更是先天性地判决了天差地别的两种状态。
最为残酷的现实,是普遍对于思想的忽视,思想发展几乎成了样子货,思想建设是照本宣科的解读、复读,更高层次的思想创造处于无人区,尤其处于顶层的哲学领域,几乎全面陷于个体及其普遍性而少有了社会文明普遍性的真理揭示,在深钻个体共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却在社会宏观的群体共性方面几乎荒芜。所以,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最需要哲学指路的社会与芸芸众生组织,却发现世界的黑暗丛林中只有哲学萤火虫一样的依稀星光,不见如伏尔泰、尼采、黑格尔样的大家巨匠用思想的太阳、月亮给予照耀。
一个不关注灵魂健全、健康、健壮的人与组织会怎样?人类之所以能够拥有文明,就是它能形成思想并在传承、丰富、发展的过程中予以体系化,第一个轴心时代得以爆发,是老子、孔子、亚里士多德们开创的总括人类文明规律学思想及其体系,在绵延后世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以普世的规律、精神、观念,照耀着洪荒变成文明的路径与过程。
然而,以顶层之势俯瞰文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在现实的世界已经矮化为个体活动、微观活动解剖学的层次,僵化为教科书式的机械辞条,边缘化为可有可无的存在,矗立在历史旷野的思想灯塔成了房间一角的豆油灯。
本来,科技的发展驱动后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的进程一直在加速,为思想的发展提供着超级充沛的养分,然而,哲学思想的失职使这个时代出现了空白。
思想的贫乏必然繁衍出社会的畸形。
6、全向质量KPI
这个KPI体系,首先不是对数量模式KPI的全面推倒重来,而是融入中的升级。毕竟数量文明几千年,必然积淀了太多的内容资源可资发现、开发、深加工,因此,它所需要的任何的传承与弘扬,都是对合理部分、优秀部分而言的,也是对不适宜内容的替代。因此,其内容框架如图7。
图7 质量模式KPI框架
有必要说明,这个框架的生命力在于各质量板块的指标要素提取,经济结果的要素如产量、销量、成本、质量、交期等,弄不明、吃不透、卡不准指标要素,就会似是而非地搞成一大堆,严格管理、加强管理变成注水猪肉。
KPI其实是个好东西,其灵魂是抓住关键少数、主导性指标,然而,被注水后的KPI一点不冤枉地背上了一系列罪名,甚至已经被污名化,其中最大的罪名是KPI搞死了企业,原因在于背离了KPI原理,以KPI的名义造就了大量非KPI的内容。——说白了,KPI也只是工具,当工具成了替罪羊,说明使用工具的人是多么的可恶。因为,人自己的欲望和观念错乱致死企业,面对惨局,造事的人没有担当的肩膀却大肆甩锅。
质量模式的KPI体系可谓对数量模式的颠覆式升级,因为,是单维度到多维度、由局部、点、线性到全局、面、立体。而且,低级的数量模式已经在简约中构造了繁琐,特别是失去源头的定向,而就事论事的追求程序正义,导致“科学管理不科学、质量管理不质量”的病变与癌瘤,甚至由于数量指标的核心内容被大量非根本性、非关键性、非基础性内容所遮盖,以至于管理者一时兴起打补丁、贴膏药、刷涂改液,致使中基层陷入事务主义、形式主义、繁琐哲学的沼泽,持续地戕害着数量模式的生命。
刘邦入关的约法三章,成为管理史上的经典,是抓住了本质。所以,质量模式尽管也难免会同样染上“科学管理不科学、质量管理不质量”的病毒而制造大量的怪象,但在管理的原点上,已经超越数量模式,将关键点抓在了自己手里。
7、立体质量大框架
质量的程度,文明的强度!
然而,随人类起源便如影随形而具有的质量,直到今天我们却未必能掰吃清楚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内容、之类的对象,以及质量是什么东西。大至国家、民族、宗教、信仰,中至企业、军队、学校、城市、社区、乡村,小至个人、岗位、家庭,质量的内容、结构、形态、评价、过程、结果都有质量的问题,但有多少人能将质量说得清、道得明、谈得透、干得精、悟得彻?
如果将质量建筑在物质、精神、生态(自然+人文)的三维体系之上,形成如图8所示的内容构成,是不是可以让我们一窥庐山真面?
图8 立体质量内容体系
也就是说,立体质量的内容体系,主要分为图中所示的三大主体、三大体系、三大层次、三大结果。
显然,质量的视域如果仅仅罩在“产品”之上,我们就难以告别社会质量、文化质量、经济质量、政治质量、科技质量、法律质量等低水平层面的种种问题,而一直在其纠结盘缠中失明、失理、失智,不能自拔,更不能洞开上升的通道,跨上一个个质量文明的进阶。
项润,中国·泰山质量论坛组委会主任,北京盛世泰山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著作有《质量型发展》《信仰,企业长寿第一密码》《国家质量简纲》《全员营销——非营销部门的营销管理》、中小企业系列《市场与营销》《竞争与发展》《成败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