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主任的觉醒(一)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有一个总的感受,就是教育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门艺术。区别在于,技术掌握得精准可以解决一切疑难,而教育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和手段是万能的,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完成一项技术可能要求严谨、娴熟,完成的过程可以严肃和冰冷,而创作一门艺术,需要作者有更多自由的发挥和创造,更需要投入真情、执着和火热,雕琢的过程应该有愉悦的体验和美好的享受。
然而遗憾的是,这份原本应该很美、很幸福的事业却真的很少有人从心眼里喜欢去做。不是我们的老师思想境界低,也不是仅仅因为辛苦和劳累,多数老师是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楚和折磨,面对教育的种种弊端、困惑与无奈,面对我们的孩子和家长,既无力改变也就选择了回避。尽管如此,值得欣喜的是我们仍然有一支强大的队伍在这里尽心尽力地坚守。 2007年,送走了我的那个三年十班,然后接手我现在的这批学生。没想到,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顺过劲来。教过那个班的老师都知道,那个集体团结、和谐、积极、乐学,成绩也自不用说,07年的高考全班54人中有52人考入普通本科以上。相比之下,现在的这些孩子在行为准则、学习习惯、情感交流、活动能力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是一般的差距。
在我这里,原本很高的期望值不断遭遇巨大的反差,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当沿着我以往的路一次次失望和失落以后,我知道我必需翻过前面那一页,重新开始。这一重新开始,使得我对班主任的工作又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或许就是我的所谓“觉醒”。
我的班主任的觉醒(之一)
觉醒之一:终生学习
没有爱的教育不是教育,有爱的教育也不一定是真教育。 任何一个班主任谈带班,一定都是爱字当头,用心去做。多年的班主任能收获如许,现在回想,凭借的是什么呢?可能就是浓浓的为师的爱心、朴素的做人的良心、缘于母性的宽仁之心和多年练就的超凡的耐心。 然而,面对如今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当有一天,我们发现用仁爱之心劝解不了反叛的时候,发现用爱和良心打动不了漠视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教育只凭借爱心和良心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不是单纯的学习借鉴,不仅仅依靠成败经验,不是凭借抓几个典型案例获得,而是要你每天,每时每刻,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都要遵循的一种教育的指导理念。这种理念要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要遵循教育以及人的成长的规则。
这种教育的思想,是靠坚持不懈的学习和思考。看那些成就卓著的教育前辈们,他们一生都在艰苦卓绝地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完善他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我们需要学习,通过书籍、网络等各种渠道有效地去学习。那些影响中国基础教育的名家,魏书生、李镇西、朱小蔓、叶澜、肖川、朱永新、黄克剑等等,他们的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在网上我们都很容易去浏览。咀嚼名家,不一定借鉴他们的做法,我们要体会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对教育的那种责任与态度。
不去学习,我们就可能因为“没有改变的必要”而满足于自己狭窄的“个人经验”;不去学习,我们就会因为“没有改变的可能”而陷入无尽的抱怨和牢骚。和学生一样,学习过程中的时常“顿悟”会让我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后的每一点改善会让我们获得超越自我的幸福感。把学习当作个人的需求,就会发现我们可以自己尝试解决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工作压力、专业疑难以及教育困惑。能解决一些问题,我们就会自己减少工作带给我们的一些忧郁,而增添一些教育的幸福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