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证据“馆校合作系列课程顺利结课

5月18日,北京自然博物馆首次尝试的馆校合作系列课程——“生命的证据”顺利结束。不同于以往我馆面向学校的单次活动或课程,本次系列课程共计16课时,全部在馆内完成,东城区精忠街小学的一个自然班为受众对象,科学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共同参与支持,分8周连续完成。

系列课程以拓展学生自然科学兴趣、了解科学研究过程为主要目标,主要内容由我馆科学教师根据过往经验,参考学校科学课程进行设计和执行,整体内容架构设计基于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主题特色和馆藏资源、基本陈列,从未成年人对于恐龙、化石的浓厚兴趣出发,整合原有的教育活动内容,并对原有内容中知识结构空缺部分重新进行设计和完善,以情境创设、实物感知、过程体验、知识架构完整为主要特色开发完成。系列课程的主题选择和单元内容的设计完全不同于学校的其他学科,但参考了学校科学教育过程中科学探究、科学过程、科学同社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教育目标,围绕科学大概念中的“生物多样性、存活和灭绝都是进化的结果”概念的构建,借助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从证据的角度出发理解科学家如何了解到那些已经灭绝了的生命的存在,进而又推断出了生命的演化历程,并体验参与了如何借助化石证据开展科学研究、科学猜想等内容,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体会、感受和分享科学家科研过程的辛苦和坚持,借助馆藏资源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感知自然科学。

整体课程结束后,校内、外的科学老师共同就本次系列课程的内容设计、难易程度、知识体系、教学组织过程中的不足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从前概念分析、展厅资源的利用、课程中的组织过程和节奏控制等角度为我馆科学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宝贵建议。东城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老师、科学教研员也参与了本次系列课程,随堂听课、记录,并提出修改和调整建议。我馆将总结本次系列课程活动经验和不足,调整内容结构,完善细节,推出“生命的证据”菜单课程。下一步,我馆计划基于水族厅设计开发“水生生境全攻略”菜单课程,也欢迎各学科教师、区县教研员自荐参与选题的构建和内容的开发

“生命的证据”菜单课程整体或其中的各单元现面向北京市各区中小学生(五年级至初中一年)开放,学校可通过电话预约。

活动时间:周四、周五

活动地点:北京自然博物馆

接待人数:40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