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霍对匈连战连胜,赵李连战连败,为何汉武帝对匈越打越差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宣称“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将匈奴定为汉朝的“九世之仇”,坚决北伐匈奴,这一年的马邑之围掀开了汉武帝对匈战争序幕。

公元前89年,汉武帝暂停对匈战争,下罪己诏声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二年之后,汉武帝去世,但在武帝去世这一年,“匈奴入朔方(如今鄂尔多斯西部及巴彦淖尔西南部),杀略吏民”。

历史上,刘邦七年建汉,李渊一年建唐,朱元璋十五年建明,抗战八年败日........汉武帝在位54年,对匈战争历时42年之久,却为何还是没能彻底消灭匈奴呢?

众所周知,卫青、霍去病在世之时,汉朝对匈几乎百战百胜,两人一共斩俘收降匈奴30余万,打得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尤其是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余里,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的肯特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此后又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史称“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虏)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

但鲜为人知的是,漠北之战后,汉武帝对匈战争失败居多。其中公元前103年,赵破奴率领两万骑兵攻打匈奴左贤王,却全军覆没,赵破奴降敌;公元前90年,李广利北伐匈奴损失惨重,当时李广利率军7万,最终几乎全军覆灭,给国家民族造成极大的损失,此战李广利投降匈奴。

卫霍对匈连战连胜,赵破奴、李广利却连战连败,打不过衰弱的匈奴,汉武帝为何不能彻底消灭匈奴?

笔者认为,第一个是匈奴改变了战略,而汉武帝却变得盲目自信了。

1,卫青霍去病时代,汉武帝是对匈反击战,是“以弱国对强国”的心态,步步为营,首先是夺取河套地区的河南之战,其次是获得陇西的河西之战,第三才是漠北之战。总之,卫霍对匈战争,是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有前进阵地依托,但到了卫霍之后,汉军几乎都是深入大漠的战争,缺乏后方支持。

2,汉武帝对匈反击战时,匈奴无惧汉朝,是“以强国对弱国”的心态应战,一直与汉朝硬碰硬,结果遭遇一系列惨败。经过卫霍打击之后,匈奴进行了战略调整,不再与汉军硬碰硬,往往也不再用同等兵力与汉军作战,而是或诱敌深入大漠,或重兵围困,或截断汉军粮草

赵破奴两万骑兵攻打匈奴,遭遇派八万骑兵包围而惨败;李陵5000步兵,遭遇3万匈奴精锐骑兵围困,最终兵败投降;李广利7万大军,深入漠北数千里,直至如今蒙古色楞格河,军心疲惫时遭遇匈奴5万精锐骑兵突袭而惨败。

第二个是在投降汉军帮助之下,匈奴战术水平迅速提升,也对汉军战术战法更为了解。

公元前98年,李陵投降匈奴一年之后,武帝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但公孙敖回来汇报:“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意思是李陵帮助匈奴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后来得知,公孙敖根本搞错了目标,帮助匈奴练兵的叫李绪,原是汉军塞外都尉,后来投降匈奴,对匈奴帮助极大。

其实,汉匈之战中,如李绪这样的汉奸又多不胜数。因此,除了通过血的教训,认识到了汉军战术战法之外,通过汉军俘虏帮助练兵,不仅提高了匈奴人战术水平,更加深了对汉军的认识。

笔者认为,战术战法是一方面,还有一些史书不见记载的提升,比如武器装备、铁器炼制技术等的提升,都可以通过汉军俘虏来实现。据说,阿拉伯人获得中国造纸术,就是源于怛罗斯之战中被俘唐军。

第三个是匈奴生活形态与自身战术,以及茫茫草原的地理形势,让汉武帝难以彻底消灭匈奴。

冒顿单于在给汉文帝的信中,谈及他统一北方草原的功业,就骄傲地宣称:“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这不仅是战术问题,而且是与游牧族的生活形态密切相关。《史记》记载:“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射猎本身就是匈奴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匈奴可谓是全民皆兵,聚则为兵,散则为民。

这一种生活形态,又直接影响了游牧者的战术形式,形成了所谓“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总体衡量标准不是打不打得过,而是有没有利,损失太大的胜仗不打,不在乎面子,只在乎能不能获利;而一旦打不过时,就会不停迁移,所以汉军北击匈奴多次遭遇无功而返。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茫茫草原的地理形势,出兵太多后勤压力太大,出兵太少又容易被击败,出兵了又面临能不能找到匈奴主力的问题,比如李广就曾迷路。打败了匈奴,又无法占领漠北之地,对领土扩张并无助益,最终迁移的匈奴再度回来,所谓“春风吹又生”。其实,历史上中原王朝对抗游牧民族,首先就是草原地理难题。

因此,即便汉武帝后期的赵破奴、李广利等击败了匈奴,也难以彻底消灭匈奴。

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汉宣帝派遣五将军率16万骑兵,乌孙发兵5万骑兵,共同出击匈奴,取得了对匈战争的最后胜利。

但这一胜利是短暂的,汉匈真正的战事一直延续了三百年之久,直到东汉永元三年(91年)大将军窦宪、耿秉深入瀚海沙漠,大破匈奴于金微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彻底解决汉朝历时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不过,匈奴虽败,却让鲜卑摆脱匈奴威胁而壮大,鲜卑取代匈奴成为中国的边患。

笔者认为,能消灭草原游牧民族的,往往还是另一个游牧民族,而农耕文明的中原王朝很难做到。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