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战略,就是未开战之前,你已经有了七分胜算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198天的第198篇原创文章


最近一个在日本创业的表哥,遇到了一点困扰,来找我咨询,请我给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他是在日本读的研究生,毕业之后,直接就创业了,先后经历了两次创业。

后来他和中国的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合伙成立了一家医疗公司,专门提供中国用户的到日本的高端医疗服务,包括做体检,癌症筛查,还有一些具体的治疗服务,除了医疗方面,还提供医疗+旅游的一条龙支持。他们成立公司之初分工明确,中国伙伴负责中国的销售工作,而他负责在日本当地的接待。然而中国的销售端迟迟没有做起来,中间还涉及到合伙人之间的股权分配不均,所以,更多的时间基本都放在了权益的博弈上面,业务做不起来是情理之中。

经历了这样两次经历,他想重新开始了。

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他找到同在创业的我,希望听听我的意见。

正好最近我在听李善友的课,里面专门讲到如何选择第二曲线的跑道,让我很受益,我觉得也同样适用于他现在的境遇,所以,这篇文章,就把李善友提到的一些理论,结合我自己的思考,分享给他。

首先,的确不要快速地下结论,尤其在这样一个换赛道的时间节点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但创业公司往往会用“我们更拼”来蛊惑自己和团队往前走,然而,现在,巨头往往比我们还要拼。

初创企业,不仅仅需要勇猛,更需要用脑子思考。

思考什么?

思考创业是不是有一些基本法则可以遵循?如果你要按照这个基本法则去创业,你的成功率是不是会大大提高?

答案是肯定的。

只有找不到基本法则的人,才会说承担风险,来蛊惑自己和团队,结果最后成了一个炮灰。

那么,创业创新成功率的大数法则是什么呢?

李善友给出来的结论是:错位竞争。

在市场当中,几乎每一个领域,都会有巨头,你面对巨头如何竞争,对于一个新进的企业,或一个初创的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选择点,事关生死的一个选择点。

所以,竞争的关键是错位竞争。

与其花更大的力气,十倍的力气,让你比现有的巨头,在它擅长的领域比它做的更好,不如你花两倍的力气,找到一个完全新兴的领域,属于你的优势跟巨头去,错位竞争。

李善友说,我们讲这样一句绝对的话,在领先企业,已经占据主导性优势的环境当中,任何me too产品,都会沦为鸡肋。

也就是说,创业的第一法则是,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巨头如腾讯、阿里巴巴,也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当年,腾讯要做搜索,就照搬着百度做,结果却没有错过错位竞争的搜狗,最后只能把自己的搜索产品卖给了搜狗;

后来,腾讯做电商,也是追随淘宝去做,也草草收场。

腾讯微博更是花大力气和新浪微博PK,结果,还是做不过新浪微博。

微信出来之后,马云集阿里巴巴整个集团之力,来推“来往”这一战,然后,即使巨大如案例者,打这场战争,结果是,来往在第二年的排名,仅是第15名,难道我们比马云爸爸的战斗力更强?比阿里巴巴的资源更强吗?

你看,如果已经有巨头在,那你就会有一个天然的屏障,天然的鸿沟过不去。

所以说,任何公司,向巨头已经占据的领先地位,正面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

因此,李善友给出的几点建议是:

一、不去做根本打不过巨头的生意。

二、可以选择做“鸡肋业务”。

什么叫鸡肋市场,就是我要是不做吧,有点可惜,我要做,没有什么油水,赚不到钱。

所以,这样的活,往往是非标的,非标商品是一种脏乱差的苦活,毛利率非常低,标准产品能够规模化,提高运营效率,但非标是很难做这样的事情的,是苦活,是巨头不屑做的一个领域。

一件事情不怎么转钱,又难又慢,bat怎么能看得上呢,你要知道bat事赚惯了大钱的,而且很容易躺着就赚了大钱的人,它根本不可能愿意躺在泥里边,跟你争那一毛钱两毛钱。

正如美团的王惠文说,我们已经爱上了含金量低的事。

而这个时候,错位竞争之下,你的蓝海就来了。

三、看是不是一个大生意

比如说,美团的确切进了熬苦忍的所谓的鸡肋市场里面,那也是基于美团有这样的一个判断:服务的电子商务,是一个规模不逊于商品的电子商务,甚至更大。

当然,一种切入方式可以从外包开始。

你去跟行业大哥说,这个低端市场对你来说,毛利率太低了,市场份额太小了,这个市场对您来讲是鸡肋,您把这个活外包给兄弟吧。

而对于老大来说,它的财务因减少了老公成本等一系列的支出,财务表现也会更好,何乐不为?

你领略到错位竞争的战略之美的吗?

所谓战略,就是未开战之前,你已经有了七分胜算。

在找到了错位竞争的跑道之后,还有什么方法论能够帮助海鲜颠覆式创新呢?下一篇我们继续说。

End


作者:申鹤

国士无双影视工场创始人&CEO

个人公众号“不在圈子里”

每天更新和创业、影视、体育、知识系统相关的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