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篆书第一人——刘自犊
刘自椟,也署自读、自犊、自独、嵯峨山民,号迟斋。1914年腊月初八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东里堡的一个名医世家。刘氏世居东里,为三原望族,秦中旧有“东刘西孟社树姚”之谚,即谓其地。三原为关中名邑,自古就以“人文蔚起,学风特盛”饮誉海内,嵯峨山下、泾河南北,奕世以来,名贤辈出。
刘自椟曾任西安工业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1985年1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聘任为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以擅长篆籀文字,古朴浑穆,有金石气,独步当代书坛的刘自椟。
刘自椟在中学时候就跟随著名学者、书法篆刻家、陕西省图书馆首任馆长贺伯箴先生学习诗文、书法。贺先生精于篆刻,擅长篆隶二体。在贺伯箴的指导和熏染下,刘先生开始临习和钻研《峄山碑》,悟到了篆书用笔圆转挺拔的特点。后来,刘先生在其师处见到邓石如篆书《弟子职》拓本,爱不释手,便将其字双钩填墨,用作范本,潜心摹习,寒暑不辍,达七、八年之久。
为了丰富篆书知识,他曾在临邓之余,手抄《说文解字》数遍,又广泛搜求历代名碑拓片和名家手迹,上自甲骨钟鼎、汉碑篆额,下迄吴大澂、吴昌硕,凡能见到的,不管残拓破纸,他都倾囊以致,因而每使生活陷于困境,却恬然处之。他又将书风相近的进行归类,比较研究,辨其异同,从中吸取精蕴。刘自椟先生不仅精于篆书,而且在楷、隶、行、草书方面皆有颇深造诣。楷书从颜鲁公入手,后又泛览北碑,显得苍古灵动,气足神完。
刘自椟精于古文字、考古学、金石学的研究,又长期从事文学写作教学,见闻宏博,其自作诗词联语亦见性格,但是他自觉非其所长,不肯多作。先生还能从今年陆续出土的秦砖、汉简、帛书、陶文中吸取营养。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曾誉:“刘自椟同志广采博涉,勤于实践,以鲜明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国内外书法家的瞩目和赞赏。他早在1948年即举办个展。他对文字学、考古学和金石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这无疑是每一位篆书家所应具备的坚实基础。他还能总结前代篆书家的经验得失,而加以取舍,将大篆与小篆融合,是他多年来努力以求的一个目标。
刘自椟以刚与柔与渴三种因素互相渗透奠定了他成为当代颇有成就的篆书家的地位。他的篆书非常重视用笔,中锋平直,藏头护尾,他不是一味地追求坚硬或柔美,而是发挥篆书笔法中的圆劲的特点,笔笔富有弹性,姿态横出而又险绝。在用墨上也有独到之处,他通过墨色的干湿恰到好处地运用飞白,使得笔酣墨活,神采苍劲。”
西安市徳风堂画廊以“传承弘扬、诚信求真”为宗旨。长期购、销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当代名家、名人字画订制(带视频或作者本人与作品的合影),帮您免费鉴定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