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圈真乱,赵喦和八达游春图
八达游春图 传赵喦 161x103cm 上海博物馆藏
画中八位骑马的达官贵人,身著红、紫、绿三色衣物,比较符合唐代及以下的衣冠形制,而梁代仍依循唐制。画中八人,中间一绿衣人高举鞠杖,正欲抽打运行于空中的马球。其余七人分别围绕在这个举杖骑士的周围。此画工致细腻,设色富丽,为宫廷精致华丽风格的巨作。
画中“八达”指何人仍待考。在魏晋时代有三组风流之士,都号“八达”:
一:司马懿(晋宣帝)之八位兄弟,伯达、仲达、叔达、季达、显达、惠达、雅达、幼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二:胡毋辅之、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光逸尝聚饮不舍昼夜,时人谓之八达(见《晋书》光逸传)。
三:世语曰,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颺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诞备八人为八达(见《三国志》《魏志》之注)。
这些人的主要活动时间是两晋之交,东晋时期他们偏安江东一隅,常轮流坐庄,饮酒放诞,高谈阔论。庄申先生认为该幅所画的“八达”不似魏晋人士,八人戴头,身著紫、红、绿色之官服,属唐代衣冠制度,至梁仍依唐制。梁太祖朱温好有八个儿子,因此身为驸马的赵喦描绘的可能就是这八位皇子在宫苑中的活动。
《八达春游图》构图源自唐代树下人马图的布局方式,后半布置翠绿大树,前半为人物骑马的画面,承袭唐代壁画之风。但画人马、树石之笔调相当细腻,其精致之程度超过唐、五代之作。而画面上下两部分,下方连续地平面、朝横向发展的画面,以及豪华的栏杆,唐和五代则不多见。而似北宋末或此后之风貌。虽然该幅存有一些时代问题之疑点,但也有些部分特具古画之意。
同是五代树,你怎么久比较熟呢?
《神骏图》中的树
这树叶……看着眼熟
范宽哭着对我说:你个仙人板板,我的版权啊……
这是北宋范宽《溪山行旅》中的树。
这栏杆,袁江袁耀兄弟看了都犯怵
赵喦,原名赵霖,字秋巘,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忠武军节度使赵犨次子。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女婿,即驸马都尉。末帝朱瑱朝为户部尚书租庸使,与张汉杰、汉伦等居中用事。善绘事,精鉴赏,富收藏。唐末乱世,不惜重金收集名画五千余幅。喜交游,礼优画士,有“赵家画选场”之称。平时纵览收藏名画,耳濡目染画艺日进,所画人马格韵超绝,非寻常画工所及,为世称道。
其父赵犨比较牛叉,出身将门,祖辈为忠武军牙将。唐末黄巢、王仙芝起义,出长安以骁将孟楷率精兵万人为先锋,攻打陈州,遭到赵犨突击,全军覆没。黄巢闻孟楷失败,大怒,亲率领大军来攻陈州。在陈州北三四里处扎营,围攻陈州。赵犨全力抵御,历时三百余天,大小数百战,虽兵员粮草消耗殆尽。赵犨遣使求救于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朱全忠率大军来到陈州北解围,赵犨全力出击,双方合攻黄巢大营,黄巢大败,朝廷其以平黄巢、秦宗权之功,加同平章事,忠武军节度使。当时,中原地区大乱之后,民不聊生。赵犨招纳流民,恢复旧业,人皆感之。数月后病逝,时年六十六岁。皇上追赠他太尉封号。
梁太祖朱温比较有名(chou ming zhao zhu),朱友珪是朱温的第三子,母亲为亳州营妓。唐僖宗光启年间朱温镇守宣武,到宋州、亳州扩大地盘时经过亳州,翻了他母亲的牌,回去就怀孕了。其母第二年生了一男孩,就是朱友珪。朱温闻讯大喜,这么遥远的地方传来的惊喜,于是给朱友珪取小名遥喜,长大后接到宫里。
朱温自正妻元贞皇后过世后,就开始纵情声色,荒淫无度。经常召自己的儿媳们入宫陪侍。朱温的长子郴王朱友裕早死。次子博王朱友文是朱温的养子。三子就是朱友珪。四子均王朱友贞。朱友文的妻子王氏长得漂亮,朱温喜爱得不得了。朱温病久了,自觉时日不多。就打算传位给漂亮儿媳的老公朱友文,打算给朱友珪一个郡打发了事。于是任命朱友珪为莱州刺史。朱温平时就乖戾暴虐,病中更是喜怒无常。当时只要降职的人,往往很快下诏处置,朱友珪由王被降为刺史,自己就非常害怕。朱友珪老婆张氏得知朱温想传位给朱友文,就将此事告诉老公说:“皇帝把传国宝给王氏,叫她到东京召朱友文,亲爱的恐怕你要大祸临头了。”
朱友珪跟老婆抱头痛哭之后,换了衣服,秘密到左龙虎军,夜里三更带领牙兵五百人斩关入万春门,至寝宫。朱温吓尿了都,哆嗦着斥道:“老子怀疑你很久了!”这时怀疑再久也没用了。朱友珪亲吏冯廷谔用剑刺朱温,朱温围着柱子转,剑三次砍在柱子上(像不像荆轲,再刺不中就辞职吧
),朱温病体疲乏,摔倒在地,冯廷谔这才一剑刺中,穿腹而过,听说肠子都流出来了。朱友珪非常孝顺地用床帐被褥小心包裹起来放在寝宫,秘不发丧达四天之久。然朱友珪以朱温的名义假传诏书说:“朕艰难创业三十多年,为帝六年。大家一起努力,希望能奔小康。没料到朱友文阴谋异图,将行大逆。昨日夜携甲士入宫,多亏朱友珪忠孝,领兵剿贼,保全朕体。然而病体受到惊吓,危在旦夕。朱友珪清除凶逆,功劳很大,我就委他主持军国大事。”然后传诏到东都,杀害朱友文。这才给老爹办丧事。
丧事还没办完,朱友珪就在朱温灵柩前即皇帝位了,朱友珪即位后,大量赏赐将领以图收买人心,然而很多老将还是颇为不平,而朱友珪本人也跟老爹一个德性荒淫无度,继而民怨四起众叛亲离。
当皇帝不到一年,朱温的外孙袁象先、女婿赵喦、四子朱友贞与将领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袁象先率领禁军数千人杀入宫中,朱友珪与妻子张皇后跑到北城墙下,爬城墙逃走未成,就让冯廷谔将他自己以及张皇后杀死,随后冯廷谔也自杀而死。朱友贞即位,是为后梁末帝。
赵喦因预诛朱友珪有功,后梁末帝即位后,封为租庸使、守户部尚书。赵喦以勋戚自负,借职务之便货赂公行,大肆收受贿赂,生活混乱,穷奢极欲。不过也难怪,自己的老丈人那个样子,大舅子是那个样子,自己耳濡目染,想出淤泥而不染也挺难的。赵喦听说唐朝驸马都尉杜悰位极将相,以皇上才有资格食用饮馔自奉,务极华侈,赵喦很是觉得不如人家那个驸马都尉快活。所以自己也照着办嘉羞法馔,动费万钱。平素僦敛网商,网罗各种狐朋狗友,权势熏灼,听说那时候出门买包烟就能见到一群赵喦的哥们儿。不久,后唐庄宗攻打后梁,赵喦逃出城外。平时有个不错的哥们儿叫温韬,是裕州节度使。想过去投靠一下。
温韬是谁,这个温韬可太有来头了。温韬,后改名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祖籍华原(今陕西耀县),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节度使,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节度使,关中地区几乎所有唐朝皇陵,就是温韬在其任期内盗掘开的。温韬盗掘唐皇陵是有案可稽,不论正史野史,都有明确记载。
这厮给中国帝王陵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开墓式后拿的走的拿走,拿不走的就地毁坏(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呢)。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把《兰亭序》等众多名家书画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而令人讽刺的是,不通文墨的温韬在把一批书画作品带出昭陵后,看上的却不是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而是装裱用的绸缎。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来,而把作品扔了。史学界推测,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可能就是让温韬给撕毁了。但但但但,在温韬逐一登记的盗得宝物的黑账中却无此帖!!!所以后世学者们抱着一份真诚而美好的心愿,希望《兰亭序》在武则天的乾陵内。但我希望还是永远别开乾陵,我宁愿不看《兰亭序》,也不想听到说乾陵里也没有《兰亭序》。
温韬所盗陵寝之多,堪称有史记载之最。在他任长安节度使的七年时间内,唐朝诸帝的十八座陵寝竟然被他一一光顾。温韬最垂涎的是乾陵,而乾陵保住不被盗掘之身,要感谢奇异天象。温韬和黄巢一样,他也兴动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虽不解其中缘由,但他心里还是有点怕,没有再继续挖下去,遂绝了念头。
偷坟掘墓虽是不赦的大罪,虽然五代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堪,大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此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盗墓,且率领众兵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并将所盗物品编成名册公诸于世,其胆子之肥豪举之壮令天下所有盗墓者之楷模,可称盗墓圣人了。
从史书上记载的温韬的生平来看,这是一个狡诈善变的人物。视信义忠孝为草芥。他对朝代的更替看的很开,谁的势力强大一些就依靠谁。不过在动荡的年代这也是不得已的生存之道。就这样一个人,赵喦你去投靠他?真是脑子进水。李存勖这时刚灭了后梁,下一个就奔裕州来了。温韬自己还正愁着拿什么孝敬李存勖呢,一个大宝贝自个倒送上门来。赵喦那一声大哥还没喊出口,先听得仓啷一声,白光一闪,温韬刀已入鞘,赵喦那颗英俊的脑袋滚落在地。温韬把赵喦的头送到洛阳李存勖那领赏去了。
此间情节凶险离奇,转折跌宕。各位角色的人设都屌到不行!战争、叛乱、起义、宫廷大淫乱、弑父、手足相残、继而又是叛乱、国破、运气用光、被卖。这情节戏剧化到三个张艺谋也把控不了,什么唐朝的电视剧,清宫宫斗剧都一边去吧。这么丰富的素材,这么猛的料,一本《旧五代史》随便一段拍出来都是史诗级的大片。
可惜了这位赵兄,跟后来大宋的皇帝赵佶一样,是个天生的艺术家,可惜了一身才华,生错了时间和地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唐末五代,整个华夏都一锅粥了,无论是谁生在期间难以自全。为人者无所谓对错,也并无黑白之分,大家都是灰色的。如果这位赵兄生在当世,有可能会是位优秀的国家画院的画师呢,如果做官也有可能是位执政为民清廉无私的好干部呢。
《八达游春图》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6KAdKT 密码:74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