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危险的一战,敌我兵力十比一,他大败敌人救了华夏900年!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诸侯王叫宋襄公,有一次和楚国发生战争,楚军是渡河作战,但宋襄公指着“仁义”的大旗,不顾部下的建议“半渡而击”等建议,坚持让楚军全部渡河、整军之后,才和楚军开战,结果大败而归。于是,人们把宋襄公的这种对敌人“仁义”的举动,称为“宋襄之仁”!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嘲讽的典故!
然而,让人惊奇的是,千年之后,这一件事又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了。皇帝率军80万,气势汹汹,准备一统中国,却因答应了敌军一个要求,放敌军渡河作战,而导致全军大溃败!
需要注意的是,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死于西元前前637年,在“宋襄之仁”战斗第二年去世。而本文所讲的这一场仗,发生在西元383年!因此,这两场战斗相隔千年!
西元383年,发生了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这一战的两方是东晋和前秦,东晋指挥官是谢安,前锋谢玄,前秦指挥官是皇帝苻坚!苻坚是氐族人(dī),乱华的五族之一,南北朝时融入汉族!
关于这一战,大家都知道叫“淝水之战”,最终结果是东晋8万大军,击败了前秦的80万大军。但对于前秦如何失败的,可能就未必人尽皆知了,和宋襄之仁有些雷同,但也不完全像。
即便东晋8万北府兵是精锐,前秦80万是松散部队,但双方兵力相差实在太大。所以,必须要施展计谋!所以,谢玄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建议:贵方临河安营扎寨,我军无法渡河,这样双方只能打持久战,所以不如你们退后一些,便于我军渡河,这样大家可以速战速决,战场上一战定生死!
对于这一建议,秦军内部意见不一,但苻坚求战心切,于是拍板同意!当然,苻坚也不蠢,不是宋襄公对敌人讲仁义,他的计谋是:等到东晋北府兵渡河一半,再半渡而击,这样就能轻易取胜。于是,秦军决定后退。
然而,让苻坚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件事导致了一场大溃败,(1)秦军极为松散,是苻坚强征各族的部队,甚至一族一支部队,所以指挥不统一,很容易崩溃,(2)东晋在秦军有一枚暗子——朱序,此前诈降秦军,秦军后退之后,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
于是,朱序这一句话犹如平地一声雷,导致秦军整体大乱,后军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见此情形,谢玄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大败秦军!关于秦军的溃败,还有一系列的典故,比如“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
整个淝水之战中,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导致苻坚的北方统治也随之崩溃。随后,北方再度陷入纷争之中。因此,对苻坚而言,80万大军,不是全军大败,而算是全军覆没了!
关于这一场战争,还有两点值得一提!
(1)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敌我兵力十比一,保住了汉家衣冠,可谓中国最危险的一战。试想一下,如果此战失败,那么传统中国,将提前900余年沦陷于外族!1279年,崖山之战的失败,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可以说,挽救了华夏900年!
(2)谢玄是一个被低估的军事天才,其才能不下去韩信、岳飞等人,只是因为所处的东晋时代,才让人们给遗忘了。后来,谢玄力主北伐,但由于皇帝的弟弟对他非常嫉妒,让他撤军坐镇淮阴,导致谢玄功败垂成,未能收复故土,最终46岁就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