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难道真出自他之手?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537天的第537篇原创文章


上一篇我们有提到,很多人质疑,莎士比亚的作品根本不是他本人写的,其中一个被认为是真正幕后操盘手的就是培根。

你也许没听说过弗兰西斯培根,但你肯定听说过这句话:

知识就是力量。

现在有相当一批人认为《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莎士比亚写的,而是培根写的。因为莎士比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出入宫廷,没有出国游历,而培根则符合上述所有条件。有好事者还在莎士比亚的碑文中发现了用密码隐藏的培根名字。

一、少年天才却经历10年求职厄运

培根(1561年一1626年),出生于伦敦。1573年,培根和哥哥一起进入剑桥大学,这个时候,他才只有12岁。

万历十五年,1587年,26 岁的弗朗西斯 · 培根被选为伦敦四大律师学院之一, 格雷学院的讲诵师。

尽管培根才高八斗,但此后的10年,培根的命运异常悲催,为了谋得一份官职,培根先是请自己的姨夫塞西尔首相帮忙,结果塞西尔根本没有回复,从此,培根和姨夫由亲戚变成仇敌。

经过这件事,培根深有感触地说:“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路通常是最坏的路。”

后来,好不容易得到了塞西尔的劲敌爱思伯爵的赏识,本以为艾斯伯爵作为伊丽莎白女王的情人,能帮助培根直上青云,结果再次败北。

1598年的培根,37岁了,不仅欠下巨债(经常债务缠身),没有工作,还没有结婚,原本想娶一位20岁的富有的寡妇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没想到这位寡妇连人带钱(很多钱)都送给了培根的敌人。

这十年吃尽苦头、愤懑抑郁的培根,把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悟记录了下来,于1597年结集出版,这本书就是《培根随笔集》。

二、谁不看谁后悔的《培根随笔集》

今天出版的《培根随笔集》共58篇,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个人修养类。如《论读书》《论财富》《论愤怒》。
第二类是人与社会类。如《轮爱情》《论友谊》《论父母与子女》。

第三类是宗教哲学类。如《论真理》《论宗教》《说迷信》。

其中,《论读书》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学生必背的文章了。

马瑞民总结一定要读《培根随笔录》的四点原因:

1、文笔优美,说理透彻,金桔连连,读起来很爽。
2、短小精悍,大多数只有两三页,读起来很快。
3、没有故弄玄虚,没有卖弄文字,读来很轻松。

4、引用大量历史典故,名人事迹,读起来很长知识。

三、女王去世,新王继位,培根从此官运亨通

1603年,英明的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詹姆斯一世继位,培根终于得到机会,连升三级。

一直到1621年,培根在政界步步高升,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就任总检察长,1618年成为大法官,同年被封为男爵,1621年培根被封为子爵,这一年,培根60岁,举办了异常极为奢华的60岁生日晚宴,培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结果谁也没想到,乐极生悲,仅3个月后,培根被控贪污受贿,被关进监狱,虽然后来背过往特赦出狱,但是培根的政治生涯不光彩的落幕了。

四、官迷心窍的背后是对科学的追求

有人提出,培根之所以这么想当官,官迷心窍想向上爬,为此不惜趋炎附势,就是想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去说服国王建立一个科学组织。

培根的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西方,知识等同于科学。

所以,除了《培根随笔录》的广博智慧,去总结概括培根的思想的话,追求科学是培根思想的起点,然后是把科学落地成发明创造,再然后,如何产生发明创造呢?培根提出来要通过实验和归纳法。

这就是培根思想的逻辑链条。

而这个链条的主旨和起点是,培根崇尚:万事万物都有科学,是科学推动人类进步。

培根对待科学知识是狂热的,有野心的,他说过一句惊天动地的话,“我把一切知识都纳入研究的范围。”

培根试图对人类所有科学知识进行分类,但没有完成。一百多年后,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收到培根的启发,编撰了百科全书。

如果说,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先锋,那么培根就是科学复兴的旗手。

在提出来了科学的理念之后,培根又提出来,必须要让科学支持落地成发明创造,他说,发明家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最大,“民事之功持续不过几代,而发明家则永垂千秋。”

归纳法和实验则是后来他提出来的实现科学发展和发明创造的工具。
在古代,大多数的科学发明都是偶然发现的,没有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培根认为,重复去做一件事情,不断地比较结果,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培根认为,实验可以将人类的科学发现、科技发明效率提高到一百倍以上。

但是,培根自己就死在了“实验”这两个字上。

1626年3月底,培根和朋友坐车经过伦敦北郊的一片雪地。培根突然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雪能不能像盐一样用来保存小鲜肉呢?

他决定立即做一个实验。培根下车,走进一户农民家里,委托农妇杀死一只鸡,并取出内脏。

培根把白雪填满鸡的肚子,看看冷冻能不能防腐。

然而,此时的培根,已经是一个65岁的老人了,身体孱弱。他回到家后支气管炎复发,卧床不起,病情恶化,几天之后去世。

培根不会想到,今天冰箱已经成为千家万户每天不可缺少的设备。

培根没有子女,小他31岁的娇妻在他死后嫁给了他的门房先生。

五、如果说培根是莎士比亚的幕后高人,那么培根的老师又是谁?

我们再回到上文提到的《培根随笔集》,这本书传承了400多年,依然经久不衰。

但是,培根并不是第一个出版随笔集的作家,他只能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一的人,恰恰就是培根的“老师”,培根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很多文章的题目都和这位老师的《随笔集》里的题目一模一样。

万历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未来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率领少数随从, 去拜访一位旷世高人,向他寻求打开法国困局的钥匙。这位高人,就是16 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作家之一,莎士比亚和培根的“老师”——

蒙田。
作者:申鹤
(0)

相关推荐

  • 莎士比亚的戏剧著作

    <罗密欧与朱丽叶> 公元1595年,31岁的莎士比亚写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这是一部著名的悲剧,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意大利的一座城市里,有两家世代为敌的贵族,一家叫蒙 ...

  • 影院里看戏的感觉

    戏剧影像,或曰舞台影像,是这几年才开始兴起的新事物.就是把优秀舞台戏剧演出拍摄制作成高清数字影像,在影院上映或在流媒体平台播出.虽说隔着大银幕没有了舞台戏剧的实时互动,少了看戏最重要的体验,但好歹能看 ...

  • 从《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方文学悲剧差异

    从<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看中西方文学悲剧差异 悲剧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在东方的典型代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悲剧的文学价值都不可估量,其依托文学作品 ...

  • 恋人分手以后,做什么合适?

    恋人分手以后,做什么合适? 莎士比亚说过:"分手后不能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也不能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那么做什么合适呢? 这句话说的很好,分手之后不能够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 ...

  • 世界读书日3品莎士比亚名句

    1616年的今天,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逝世.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 莎士比亚生前在埃文河畔斯特拉 ...

  • 英文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

    英文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

  • 濮存昕首次当导演,执导汉藏双语版 《哈姆雷特》

    "30年前,我曾因林兆华先生导演的这部戏,成了好演员.现在我指导这群将毕业的藏族孩子演这部戏."正值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之际,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受上戏之邀,首次担任导演,为201 ...

  • 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山伯与祝英台>,从一个民间传说变成世界知名的大IP,经历了一步步的蜕变. 上回我们说到了第一步:越剧经典的诞生,而让一出戏剧变得家喻户晓,甚至走上世界的舞台,就不得不提"梁祝 ...

  •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现场指导排练版

    [舞蹈中国] 读者可在本文最右下方进行评论!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 罗密欧与朱丽叶现场指导排练版

  • 雕塑能做什么?| 安东尼·葛姆雷

    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寻觅... Piano Rupankar Bagchi - Piano 放慢脚步,你需要感受自己的身体. 海水.充满了展馆的全部空间,直至脚踝处.水的表面之下是一层土黄色粘土,貌似深不 ...

  • 安东尼·葛姆雷的15个房间

    "当你进入一个完全黑暗的空间,一个想象力驰骋的空间,一个蕴藏无限潜力的空间.这个空间里空无一物,无边无垠没有边界,无穷无尽.虽然雕塑也只是一种物质,但它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和空间的关系.&qu ...

  • 安东尼•葛姆雷 | Antony Gormley

    Antony Gormley / 安东尼 · 葛姆雷 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1950年出生于伦敦,是英国当代著名雕塑大师,曾获得1994年特纳奖(Turner Prize)和1 ...

  • 英国当代雕塑大师 安东尼·葛姆雷,这脑洞比宇宙还大!

    中国雕塑文化领域垂直互联网推广平台 雕塑家丨安东尼·葛姆雷 安东尼·葛姆雷1950年出生于伦敦,是英国当代著名雕塑大师,曾于1994年获得英国极具分量的特纳奖(Turner Prize)和1999年的 ...

  • 《探索空间的艺术家—葛姆雷》

    安东尼·葛姆雷 文|茉奈美术 公众号|monetartstudio 课程综述 解读艺术大师安东尼葛姆雷,了解他的作品特点,通过缠绕的方式制作一件铁丝的人物雕塑. 重点 翻译艺术大师安东尼葛姆雷,学习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