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王晓堂 ‖ 为了一句承诺
为了一句承诺
◎王晓堂(河南)
“王老师,我要去北京打工,朱海贝就拜托你了,逢星期奶奶会来接他的。”朱海贝的妈妈又告诉王娜老师一遍。
“好的,我知道了,朱海贝在这儿我会好好教育的,你就放心走吧。”王娜老师热情地像对待其他家长一样表示着承诺。可海贝的妈妈却上前抓住王娜老师的手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了。
“哎呀,你太客气啦!”她的举动令王老师不知所措。
这是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刚上岗不久的特岗老师王娜接任七一班班主任,任英语课。新手初上路,又是新生入校,又要登记信息,又要安排寝室教室,还要管存学生的生活费,更要耐心听家长的千叮万咛,她忙得连午饭都没顾上吃。
王老师家住县城,从教的地方是距城三十多里的乡下初中。家有年迈父母和两个大的两岁半、小的才一岁的孩子,丈夫在县城上班。可既担班主任就意味着和学生一起返校一起离校。白天只能把孩子扔给父母,有时孩子哭闹,婆婆哄不好就通过手机传过来,也常让她悄悄流泪;晚上孩子哭闹不让奶奶搂,非要找妈妈,无奈,每每到了晚上,丈夫下了班便拉着孩子来学校住,第二天又早早地拉回去让爷奶照看。
学校每两周星期一次,第二个周五早晨学生离校。终于迎来了离校的日子。王老师像学生一样归心似箭,她整好了行囊,等待着最后一名学生离校。早晨六点钟,学生一个个被家长接走了,喧闹的校园顷刻变得空荡荡的。王老师到寝室楼上查看门窗是否关好,准备离开,突然看见朱海贝一人呆呆地站在寝室门口。
“唉,朱海贝,你奶没来接你吗?”她急忙过去问。
“没有。”他声音很小。
“别急,我给她打电话。”可奶奶关机,给妈妈打无人接听。
唉!真是急死人啦!
“妈——回来没有?”电话里响起了孩子甜甜的期盼。
“我送你吧,正好到你家看看啥情况。”她决定骑电动车送他回家。
原来是这样的,朱海贝的爸妈离婚几年了,海贝姊妹三个,海贝判给了妈妈。海贝在家上学,暂有奶奶照看,妈妈外出打工挣钱供应。小学时,海贝上全托,每逢星期奶奶接他,可现在奶奶不接了,原因是爸爸被在外边后娶的老婆甩了,只好失落地回家,又想和海贝的妈妈复婚,可海贝的妈妈不同意,所以奶奶拿不愿意照看海贝逼他妈妈与爸爸复婚,可如今没能如愿,就把孙子扔了。经过王老师的一番劝说,奶奶答应再留住这个星期天,倘若说不好,下星期不要再送回来了。
“行行行,我帮您劝劝她。”王老师应允着离开了她家。返回家中已是中午十点钟了。
新的一周开始了,王老师没有忘记那件事。返校的当天晚上,叫着朱海贝主动给远在北京的妈妈通了电话,提及此事,朱海贝的妈妈泣不成声:“他太伤我心啦!我在家拉扯三个孩子,他在外胡混,现在人家不要他了又想和我复婚,没门。不行的话,我把海贝接过来上学。”说着容易,一个农村妇女哪能这么快在城里安置学生就读。又一个星期天到了,校园里又剩下朱海贝孤零零地站在寝室楼梯口,看着一个个家长将自家的宝贝接走,自己不知何去何从,心里十分沉重。
“今天怎么办?”王老师思忖着,“不能再送他奶奶家啦。”
“回来了吗?孩子都念叨你哩。”手机响了,是婆婆打来的。
“怎么办?怎么办?”王老师脸上顿时起了愁云。
“走,去俺家。”她沉思了一会断然决定。
吃过早饭,王老师让朱海贝在卫生间洗洗澡,帮他洗了衣服。“晚上朱海贝睡哪?不能让他睡沙发啊!”她突然想起晚上睡觉的问题。百十平的房子,住着一家六口,她寻思着。
中午丈夫回来,他和丈夫商量,丈夫提议并到商场买了张折叠床。到了晚上,在客厅里给朱海贝搭起了临时床铺。
星期日下午,王老师和朱海贝一块返校,又开始了新一周的生活。晚上,朱海贝的妈妈打来了电话,又是千恩万谢。可王老师还是“没关系,你放心,我们守着呢!”那句非常朴实的话语温暖着朱海贝妈妈的心。
星期一早饭后,门卫传来大门口有人找王老师,她很快赶过去,原来是朱海贝的奶奶,便领她进了自己的住室。“王老师,这回求你啦!一定帮朱海贝的爸爸妈妈复婚。”奶奶抓住王老师的手不放。“我给她谈过了,是你的儿子伤透了她的心,我劝说也没用啊!”王老师重复着那句话。“那你为什么接朱海贝去你家,不是想破坏他们复婚的计划吗?”她满口责怪的语气。
王老师不明白自己好心竟办了错事,原来无意中破坏了她用孩子要挟妈妈复婚的计划,她是来兴师问罪的,可朱海贝一人留在学校王老师不能不管吧!
“孩子是无辜的,你不该拿孩子的悲伤来要挟。”王老师心平气和地说,“我能看着他一人在学校哭泣吗?他妈已经给他联系学校了,很快会接走的。”
“那不成,那他们复婚不是没指望了吗?”奶奶啜泣起来。
“想让他们复婚不是没办法呀!”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解铃也得系铃人,只有你儿子亲自去找她,真诚的道歉并诚恳的表示复婚后好好过日子,让她冰了的心融化,为了孩子,复婚是有可能的。”
“真的吗?我回去劝儿子去试试。”奶奶略表感谢地离开了。
“唉!没想到我这个芝麻大的班主任还做起调和家庭矛盾的事。”王老师感慨地自言自语。
一向疼爱自己的奶奶来校找班主任被朱海贝看见了,可她并没有看看他。他望着奶奶离开的背影又一次流下了热泪。
第二天早晨起床铃响后,王老师照例到班里查点人数,发现朱海贝的位子空着,问同学,说他没起床。王老师赶快来到寝室,见他还在睡,细心的她摸摸他的额头,不好,他发高烧。学校没有医务室,她赶快推出电动车带他到最近的诊所。
只为了一句承诺,王老师默默践行着人民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诺言。
【作者】王晓堂,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钱店四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