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松:凉亭雪枣慰乡愁,记忆中儿时的美食……

久居异乡,忘不了老家的亲人,也忘不了老家的美食。凉亭雪枣,慰我漂泊的灵魂。

小时候,尽管生活拮据,每到过年,父母都会买上两斤雪枣,拿出几根给我解馋外,剩余的藏起来,留着待客。无数个日夜,那形如枣,色如雪,甜如蜜,咬之酥脆,入口即化的雪枣,让童心在梦想的天空徜徉。饱享雪枣,成为挥之不去的夙愿。

雪枣是老家的传统特产,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唐高祖武德年间,天下大乱。一位名叫李传金的外乡人,因避战祸,投奔凉亭的亲戚。他见这里盛产的糯米,色红,形细,黏性强,口感香糯黏滑,是做雪枣的上等原料,于是将做雪枣的方法传授给他的亲戚。一传十,十传百,传遍凉亭河两岸,传了一代又一代。传到清代末年,凉亭很多人都会这个手艺。此时,雪枣作坊如雨后春笋地冒出来了,凉亭雪枣已是名闻遐迩。有一年冬天,年幼的慈禧,随任职的父亲惠征居于皖南,染了伤寒,久咳不愈。她的父亲偶然得知凉亭雪枣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便托人购得,慈禧吃后竟然病愈。后来,贵为太后的慈禧,仍然念念不忘凉亭雪枣,并要求地方朝贡。由此,凉亭雪枣被誉为“御膳雪枣”。

上世纪八十年代,卖粮难。农家仓中有粮,手上无钱。加工雪枣,是农村将粮食转换成钞票的重要产业。每年,秋收之后,凉亭周边的农家,利用晴好的天气,赶做雪枣。蓝天白云下,家家户户忙着晒雪枣坯子,那一个个大晒匾里面,铺满一寸来长、雪白如玉的雪枣坯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家也做过雪枣。那年,糯稻大丰收,父母决定将它加工成雪枣卖。在老家,表姐夫是做雪枣的高手,母亲特意把他请来。另外,还有几位邻居帮忙。做雪枣工艺复杂,工序繁多,既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母亲早就将糯稻碾成糯米。糯米像珍珠,粒粒饱满。糯米浸好,淘净,沥干;再轧粉,掺辅料,和粉。掺辅料很重要,有些奥妙,是质量好坏的制胜法宝。紧接着上蒸笼,大烧柴火。米粉蒸熟成糍粑,入钵,用棒搅拌,搅到黏稠有韧性,便搓成条,切坯,晒坯。这还不是成品,做成雪枣还得将晒干的坯子,放进温油中“过油”,然后把温油加热,使之膨化。等到外薄如纸,内如瓜瓤之后,入浆,上糖。浆,是上等的麦芽糖浆;糖,是优质的绵白糖。用浆浸染,再用绵白糖、精糯米粉给雪枣着上一层“外衣”。经过这样一番操作,才成为外焦里嫩,香酥甜脆的雪枣。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上中学的毛头小伙子,冲劲十足。放学回家,接过搅拌棒,替换过表姐夫干了一会。初试,轻松惬意。我挥臂迈腿,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历经数十个合,糍粑越搅越黏稠,越搅越沉,没多久,已是累得满头大汗,腰酸手疼。经过这件事,使我明白雪枣好吃,制作不易。我家仅做了那一次雪枣。母亲将大部分雪枣坯子给卖了,极少的一部分留在家里吃。因为家中没有直接的销路,卖时费了很多周折,甚至连货款到次年上春才追讨到。这也许是父母不再做雪枣的原因吧。

随着雪枣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成立了“雪枣公司”,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负责雪枣的销售。就这样雪枣销往大江南北,外省外埠,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舌尖上的美食。好光景延续到千禧年,随着新型食品的蓬勃发展,雪枣和众多的传统食品一样,江河日下。如今,只有一个叫团峦屋的屋场有少数农户,仍然在坚守着这个传统的产业。

长大了,长居外乡,不再为吃而发愁,尝遍了各种美味佳肴,也吃过外地产的雪枣,然而吃不出凉亭雪枣的味道。有人说过,脾胃是有记忆功能的。这话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文献《素问·宣明五气篇》中得到印证,原文曰:“脾藏意”。看来,老家的味道给我打了烙印。

离开老家久矣,思乡情切,常夜不能寐。前不久,朋友捎来了几盒凉亭雪枣,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细品,在舌尖上重温一番记忆中的美味乡愁,用味蕾品啜着岁月的流香。

那一夜,我没有梦回故乡;那一夜,我睡的很香。

作者:段佩明

(0)

相关推荐

  • 老家薯片

    七律诗一首 ---<老家薯片> 作者:喜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 老家薯片冠西东 白里透黄酥脆软 清淡甘甜口感香 狼吞虎咽三大碗 余馋未尽一整天 薯薯动人撩牵挂 片片含情慰乡愁 乡愁,是故乡的风 ...

  • 乡愁不散

    作词:马少东 这是一首关于家乡的歌词,希望会作曲的中旗人谱曲.有意者请留言联系我们. 后山里有座小山村, 那是我出生的老家. 那年,我去寻找希望离开了她(你), 岁月的风吹不散绵长的乡愁, 低矮的土房 ...

  • 游子们,乡愁在你心目中到底是啥?

    老家的房子,老家,亲人和那山,那路,每个飘落他乡的游子心中永远有割舍不下的乡愁,其实无论你在城市过的好与坏,乡愁永远是我们心中划不过的一道道痕!

  • 散文||儿子的乡愁

    儿子的乡愁 每逢假期,我都会领着孩子回老家,老家离得不远,自驾也就三个小时的车程.打算回老家的前几天,孩子就开始迫不及待了,小脑瓜里开始搜索给爷爷奶奶弟弟们的礼物,他定义中的礼物是实用性的,有次直接拿 ...

  • 巴蜀之地 | 驼铃:城愁与乡愁 ,对饮成三人

    文:驼铃 图:堆糖 散文 乡愁是一坛陈年老酒,我在经年的远离故乡里常饮常醉. 城愁也是一坛陈年老酒,但于乡愁而言是新酿,历史没有乡愁悠久,牌子没有乡愁叫得响,喝起来没有乡愁醇厚.绵长,有些烧心.刺喉. ...

  • 安徽宿松:不上严恭山,空到凉亭来……

    严恭山是宿松十景之一,是宿松的名山,坐落在宿松的西北角,隶属凉亭镇.它北与趾凤乡的白崖寨相望,南邻梅墩的且寄冲,西南接九井沟,海拔在465米左右.山上的严恭石道为佛教禅宗五祖弘忍的遗迹,李宗仁的抗日之 ...

  • 安徽, 宿松, 太湖

    安徽, 宿松, 太湖 余氏宗谱: 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二卷:[安徽宿松.太湖] 作者余殿抡等纂修 版本民国15年(1926), 木活字本 堂号集贤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明]余天祥; 始迁祖:[明]余 ...

  • 忠诚——记退伍军人、安徽宿松县洲头乡专武干部宋永刚(王宇平)

    忠诚——记退伍军人、安徽宿松县洲头乡专武干部宋永刚(王宇平)

  • 安徽宿松县复兴镇:美丽田野 活力乡村

    一场雨后,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复兴镇省级风景名胜区小孤山脚下的占峦村风景如画.刚刚收割完的油菜地.麦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有着诗意的生动.近年来,占峦村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 ...

  • 安徽宿松:家乡的美味水菊粑,你想吃吗?

    水菊粑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太湖县.潜山县等地的特色糍粑,主要由水菊和大米粉制成的.在清明节这一天,老安庆人做粑.吃粑,表达更多的是对亲人的想念,对健康的祈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三月三,要 ...

  • 安徽宿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岭灯会,老一辈的人有可能经历过

    作为土生土长的宿松人,许岭灯会只在老一辈人闲聊的时候听过,很好奇是怎样的一种热闹场景,至今也没亲眼去见识.许岭灯会距今有一百七十多年的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山乡古镇--许岭镇民间艺术异彩纷 ...

  • 安徽宿松:农村传统节日和民俗风俗——结拜

    拜干爹 结拜习俗在宿松由来已久,也很盛行.结拜有结拜兄弟.结拜姊妹等.民间认干爹.干妈(俗称"契爷""亲娘"),认干儿.干女等也属结拜.结拜不分地域.种族.姓氏 ...

  • 安徽宿松:家乡农村的饮食习俗,不知道与大家有哪些区别?

    饮食习俗宿松人的主粮是大米,其次是小麦.高粱.玉米.粟(小米)以及红芋(红薯).白芋(毛芋).洋芋(马铃薯)之类的薯类食物.畈区以大米为主,间以杂粮:山区以杂粮为主:半山区米.杂各半.宿松人称大米及其 ...

  • 安徽宿松:家乡农村喝酒的讲究习俗,你知道有哪些?

    家乡喝酒的讲究 一般宿松城乡有升学的.做屋的.嫁女的.接媳妇的,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都会纷至沓来,以表恭贺.主家置办酒席,招待来客,这样的酒被称为喜酒.喝喜酒是很有讲究的. 升学的喜酒一般都安排在中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