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171)护念之勇者

易经(171)中行独复

人的处境有的时候也并不能自己选择,当一个人处于一群小人之中,那就比别人更加小人,这样你会发现,你在这个中间位置反而具有一定的独特的优势。

普通大众是没有办法理解其各种做的,同样竞争对手也没有办法理解其行事风格,更重要的无论是哪种小人,大家都难以理解这个人是怎么回事。

一阳即初九,是初心,初心即一念。

六四,中行独复。

中行,四阴之中。

曾国番有几个观念,人在世上,遇到事远比自己想像的更复杂,所以中行很难。那么就从小事做起,一件事不做完,就不要做第二件事,一本书不读完不要读第二本,慢慢让自己心念能被自己控制。普通人为什么会输,一个字“惰”!聪明人为什么会输,一个字“傲”。惰字是外围之念头,而傲则近中。

易经释这象,行至半路再返回,过了就返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迷途能知返!

周公说:四居群阴之中,而下应初之阳刚,其志趣高洁,拔乎流俗,与众同行而与众俱靡,是中行而独复者也。一个人的才力不足有为,但也不愿乱作为,不足有为,坚持一条,就是举事,息念,如曹参之继萧何之规。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中庸开篇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三句话把易之所谓中行修身,说的非常明白,其实易经这本书,要配合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来读,也并不难,都是一些很直白的事理。

道是什么?能把自己的天性看通透了,并且让自己的天性被自己所掌握,这就是道。

孔子曰:中行独复者,四以抱初道在下,而去其类以从之,是见道之在初而不见其类也。故其下而从也,非从初也,乃所以从道也。

孔子认为一个人能坦然其性,并有见之明,则必有决之勇。一如谭嗣同等人变法失败而留下来自横刀向天笑之勇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