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不好的茶,产区肯定不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
过年的时候,自然要喝一些好茶。
当然,也要喝一些烂茶。
这种明知道是品质不好的茶,还要大胆鼓励自己喝进去的勇气,实属难得。
SO,每次喝烂茶,总是把自己当成了英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不喝烂茶,怎么知道外面在卖的茶究竟是什么样的品质?茶友们又是喝着什么样的茶在看我的文章?
喝烂茶,就像是在做市场调研。
有了第一手的数据,有了详实的一线材料,才可以设身处地的、有针对性地为列位看官们,解决更多的切实问题。
否则,总是在隔靴搔痒——不知轻重,不懂深浅,永远搔不到点子上。
今年过年,基于市场调研的需要,村姑陈就大胆地喝了两泡品质很不怎么样的,岩茶和白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
第一泡是白毫银针。
据说来自某福建连锁的线下品牌店。
这家店以遍地开花的社区加盟店模式,横扫了福建的线下茶叶市场。
主要是卖茶空间,收包厢的钱。
有几次有商务的需要,村姑陈也在自己家附近的该品牌连锁加盟店里请过朋友喝茶,包厢是按小时计费的,五个小时近千元。
算是非常贵了。
尤其还要买茶,当时他家最便宜的一款岩茶,是铁罗汉,一泡230元。
喝上去,除了岩茶的茶叶味,没有别的味道,也没有别的气息。什么当归味、中药味,肯定是不存在的。
也是,焙到高火、焙到叶底死去的拼配岩茶,随便写个“铁罗汉”的名字,随便卖卖而已。
是村姑陈太较真了。
这个品牌脍炙人口的这些年,喝过他家好几种岩茶,他家的白茶,倒是一次没喝过。
这一次,倒是想尝一尝。
于是烧水泡了它。
一泡据说是2013年的白毫银针。
打开的时候,芽头秀长,略弯,颜色灰白,白毫稀稀疏疏,不是很密的样子。
第一感觉是,这不是福鼎的白毫银针。
把针捡了一小撮出来,拿在手上把玩,摊在手心细看,果然,芽头略细略长,捏上去芽身略扁塌,不是福鼎银针粗肥、硬挺的样子。
更加确定,这不是福鼎银针。
算是福建银针吧。
喝了三冲,毫香不怎么显,稻谷香略有一些,花香略有,但很淡。总体来说,盖香水香都很淡——不管毫香和花香都淡。
我们平时喝福鼎的银针,其实毫香和花香是很浓郁的、很明显的,说它淡极始知花更艳,是说它的汤感不苦不涩不刺激。
而这款福建银针,是真的,香气淡。
且汤水也不够稠,不够厚实,不够有浆感——正常情况下,2013年的白毫银针,前三冲茶汤里,白毫应该密实得不行,汤水应该浆感十足像慧苑老丛水仙一样。
但这款茶的汤,只勉强算得上是“清新”,而已。
对于这种表现,村姑陈要说不失望,是假的。
其实,老老实实地标明产区,标明真实年份,不好么?又何苦印个假年份出来忽悠茶客们?是仗着他们喝不懂么?还是仗着他们对大品牌的信赖而透支着这珍稀的信任呢?
人心不古,一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
第二泡是武夷岩茶。
上面印着“坑口肉桂”四个字。
李麻花一脸惊喜,这是牛栏坑坑口的肉桂么?
她以为是和我们家的小牛肉一样的,生长于牛栏坑坑口,只因为一线之隔,便与顶级肉桂的出身擦肩而过的肉桂茶树。
然而,我拿起那泡岩茶,看了看上面,没有品牌名,没有其它辅助性的字样,冷静地摇了摇头。
肯定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果然,汤水一冲出来,盖香上的杂味,就让我们大倒胃口——这分明就是一泡主打广东市场的岩茶——那盖香上各种味道都有,有烟味、有火气、有发酵的味道、有腥味,就是没有桂皮香。
这种茶,从前,印在泡袋上远销广东时,它的名字,叫做大红袍。
更惊悚的是,我们闻过盖香之后,惊讶地发现,盖子上有非常多的碎茶叶片。
每片都略宽略大,有些还呈现出老叶片的形态来。
而其它的肉桂,在第一冲时,就算没有储存好被重物反复挤压过变得很碎,那些沾在盖碗上的碎叶子,也是紧结的,保留着揉搓过后的条索状。
不像这泡“肉桂”,叶片碎不说,碎叶片们还极其舒展,哪像是第一冲的叶片,倒像是冲了十来冲之后的样子。
拍了照片给莹老师看。
她说,这是挑剩下的叶片,俗称“二口茶”。
呃,原来是挑出来的粗老大叶拼成的一款茶,难怪它一点桂皮香都没有,还叫做肉桂。
这茶掌柜心真大,这样的品质,也敢拿出来卖,并且,这茶的市售价是9000元一斤!
可见,这位茶掌柜店里的客人,有多么不懂岩茶,有多么不懂肉桂!甚至连正岩茶都没有喝过几泡,否则,但凡有一两个懂行的、真正喝过好岩茶的,掌柜哪敢拿这样的茶出来卖,还叫价9000多一斤?
面对一堆不懂岩茶的人,不忽悠,这茶掌柜估计手痒。
就像一个大孩子,看到小孩子手中抱个球在玩,身边要是没个大人陪着,他就会忍不住上去抢走球,引小孩子哭泣一样。
纯粹是人类的劣根性使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4》
喝完这两泡茶,我用朴朴买了两瓶苏打水。
清洁口腔。
这是星爸爸的咖啡师分享的经验——他们的好咖啡,在煮给客人喝之前,会先上一小杯苏打水,请客人喝,目的是清洁口腔,让味蕾打开,这样,等咖啡煮好,才能喝出它真正的滋味来。
而村姑陈此时喝苏打水,只是为了清洁这两泡烂茶留在口腔中、舌面上的不舒服感,难受感。
李麻花一边喝着苏打水,一边感慨:我们俩真矫情!
唉,我也感慨,外面的烂茶怎么这么多呢?
一斤9000块的肉桂,居然是二口茶——挑剩下来的老叶子。
这种老叶片,从前只能卖给生产袋泡茶的厂子,而现在,是这些茶掌柜们,慧眼识珠,给了它们第二次生命,第二次崭露头角的机会——包在一些极有名头和概念的泡袋里,标上极高的价格,就能卖给很多不懂茶的茶客,绽放在大江南北的茶桌上。
甚至,还会被更多不懂茶的人,奉为佳品,获得“好茶”的殊荣。
所以,我不太喜欢出去喝茶。
因为,如果看到朋友们在喝烂茶,甚至在喝极为低劣的烂茶,想提醒,又不敢——有极大的可能,这茶价格并不斐,都是真金白银买回来的,说了,让朋友难受,又何苦?
但要是不说,不把朋友教会了,下次他们还得闭着眼睛往坑里跳,交更多的学费.....
尤其,大家都喝得开心,都认为是好茶抢着喝,而我干坐在一边,杯子里的茶汤一口没动,人家都喝到第七冲了我杯子里还是第一冲,这种大家积极参与而我疏离一隅的场景,岂不是很尴尬?
朋友要是劝喝,我是喝呢,还是不喝呢?
李麻花说,盛情难却,闭着眼睛喝下去吧。
我做不到。
想起四年前在武夷山郊区的一家茶叶店里,喝的那泡做旧老白茶,带着恶臭味的,茶掌柜热情地泡出来,一直劝茶,李麻花硬着头皮就喝下去了。
而我只是象征性地端起茶杯,装装样子又放下去,从头到尾一口没喝过。
没办法。
我可以保持沉默,但不能委屈自己的肠胃。
请原谅金牛座的固执和坚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5》
现在的茶江湖,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生态圈。
有大鱼,有小鱼,有小虾,还有微生物。
有良心的,卖性价比高的茶;没良知的,以次充好,能把烂茶卖出高价来~
在现时,要想时不时喝到真正的好茶,不被人当韭菜割了,及早学会品茶,学会识茶,真真是当务之急。
这些假年份的老白茶满天飞,这些二口茶冒充精品茶销售的行为如此猖獗,只是因为懂茶的人太少,真正识货的人太少,茶掌柜们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等大家都懂起来,学起来,会起来,一个个成为半个专家,市场的乱象就会少很多。
就像是翘翘板。
懂茶的人上去了,做假的掌柜就下来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