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咽炎,仅滋阴降火可能不尽人意,还需健脾化痰(一)

对于慢性咽炎的治疗,滋阴降火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治疗注重健脾生津兼顾调理气机,健脾、理气、养阴综合运用,或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一)健脾化痰法

患者咽干微痛时,不能一味滋阴润燥。

1.若咽干不欲饮,或饮水不解渴、或喜热饮,咽部痰黏着感,咽异物感等提示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不运,聚湿生痰,津液不能上达于咽,咽部脉络失其濡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注重使用山药、生白术、茯苓。三药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祛湿化痰之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既能补气,又可养阴,适用于气阴不足之证。

生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有补脾益气、燥湿利水作用。脾司运化,喜燥恶湿,脾虚气弱则不能健运,本品有补脾益气而去水湿,故为健脾要药。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胃、肺、肾经。可补脾益胃,利水渗湿。

2.若患者咽干少津,咽部有粘稠分泌物贴敷,咽痒干咳。

可加入浙贝母、炙枇杷叶。

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二经,可清热化痰。

炙枇杷叶味苦性凉,主入肺、胃二经,为化痰止咳,除烦热,为清肃肺胃之品,用于燥火等引起的咳嗽、口燥咽干。诸药合用,健脾化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