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长寿的心态是什么?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

今天讲的原文是:“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这段话有几个重点词需要解释一下,第一个是“八风”,就是“从八风之理”的“八风”,“八风”是什么呢?指的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一共八方之风。《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灵枢经�九宫八风篇》里边有专门的介绍,这是第一讲的“八风”。

第二是“被服章”,这个“被”是什么意思?也念作被(pi)是穿的意思,“服”指的是衣服,“章”是指的色彩和花纹,“被服章”的意思就是说穿着规定的有一定花纹的服饰。这三个字新校正的注文里边也怀疑是衍文,衍文是什么意思?衍文就是衍生出来的文字,有可能不是原文当中的。但是根据上下文这段话也非常好理解,一会我会讲。“恬愉”的“恬”指的是恬静,恬静指的是安静的意思。“愉”指的是喜悦,也叫做“悦”,《淮南子》里边所谓的“无所好憎”,指的就是“恬愉”的意思,指的是安静乐观的意思,这个人心情安静,心里非常乐观这样一种状态。

这段话联系起来是怎么解释呢?“其次有圣人者”,其次就是还有一种略逊于“至人”的这种人叫做“圣人”。他们安居于天地和气之中,“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就是顺从八风的变化规律,“适嗜欲于世俗之间”,将自己的嗜好适应于世俗的习惯。大家注意,圣人并不是愤世弃俗,离开世间,好像要到深山里边去修炼一般,圣人他是跟世俗相适应的,适合世俗的习惯。“无恚嗔之心”,他也不生气,也不愤怒。“行不欲离于世”,他们的行为举止并没有脱离开现实环境。

所以说,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还是老、庄(《老子》、《庄子》)——《黄帝内经》跟老、庄的关系非常密切。这里边所提到的,无论是真人、至人,还是圣人、贤人,他们的状态是不脱离现实环境,同时又能顺从生活习俗,而且还能符合宇宙、自然、天地、阴阳自然之道,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其实《黄帝内经》从头到尾讲的都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智慧,以及养生的方法,调整的心态,饮食起居等等,这些有没有离开生活?没有。恰恰就在生活之中去调整、去适应。它就是讲的是一种智慧。“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穿着打扮也没有不符合这个世俗的这种习惯。“举不欲观于俗”,他的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跟世俗相协调。在外不让忙碌的事务使得身体特别劳累。内在没有思想上患得患失的纷扰。“以恬愉为务”,就是把安静、乐观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这里大家就会看出来,《黄帝内经》所倡导的这种养生方法最重要是修心,让心达到“恬愉”的状态——既安静又乐观,那么具体方法,就是以前反复讲过的,叫做“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恬淡”。

“恬”指的就是安静的意思,《黄帝内经》从头到尾养生的方法,始终强调一个“静”字,心只要静了之后就没有欲望,欲望一旦消失、淡泊了之后就会“积精全神”,就会“真气从之”。再往下就是“以自得为功”,他就会怎么样?就会怡然自得、悠然自得,作为自己的功劳。“形体不敝”,“敝”指身体的衰老、衰败、衰敝的意思,指的是身体不会衰老,保持青春旺盛、精力强盛这种状态。“精神不散”,精神也不会耗散,因此寿命也可以“百数”,这个也是可以达到百岁的这样一个寿命。

我们看到《黄帝内经》里这段话,就会联想到前面所讲的,叫做“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德全而不危也。”跟前面这段话联系起来看,我们发现《黄帝内经》前后文全是呼应的,这种状态指的是圣人的状态,也是“精神不散”,寿命以“百数”。这里面所讲的“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跟谁相对应?我们看看是不是特别像“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是不是非常相近?指的都是没有外面的(俗事困扰),不会让身体特别劳累。内在心安,“心安而不惧“,心情非常安定,也叫“内无思想之患”。

所以说能达到什么?“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所以说就会达到这种恬愉的状态,心里边宁静,而且还乐观这样一种状态。只要达到这种状态之后就能寿命延长,达到百岁这样状态。所以叫做“年皆能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这里边讲的是“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实前后文你这样连贯起来一看就呼应起来了,就是《黄帝内经》强调的一个状态,跟外在的周围环境相适应,身体不劳累,心态没有忧虑、忧患。天天非常宁静祥和,而且非常乐观,讲的是这样一个身心状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