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诏作品】小三峡的传说(附珍贵照片)
本文选自习诏《丹江的传说》一书,版权归习诏老师所有,特此声明。
长江有个大三峡,丹江有个小三峡。小三峡:一叫太白峡,一叫云岭峡,一叫雁口峡。每个峡都有一个悲壮而古老的传说。
很古很古的时候,有一个时期,丹江一带,三年都没落过一滴雨。庄稼旱死,草木枯焦,大地干得冒烟,连八百里丹江也干了个底朝天。百姓们跪在地上祈雨,膝盖跪肿了,嗓子喊哑了,嘴唇干出了血,眼泪都流干了,老天仍不下一滴雨。
住在丹江两岸的鸿雁,舌头都干焦了,也找不到一滴水。它们成群结队在空中“叽嘎叽嘎”地哀号着。
百姓们看着飞来飞去的大雁,哭着唱着:
大雁大雁扯溜长,
扯到天宫求玉皇。
玉皇下场救命雨,
年年季季吃贡香。
雁王听到歌声,难受极了,心想:“我上天宫求场雨,不但救了人,也救了自身啊!”它鼓足劲儿,展翅飞上了天宫。它在南天门碰上了太白金星。太白喝道:“大胆雁王,私闯天宫,违犯天条,该当何罪?”
雁王哭诉道: “太白一一爷爷,人间一一遭殃,大旱一一无雨,妻死一一子亡,尸骨一一遍野,悲惨一一凄凉!只求一一玉皇,降雨一一一场。”
太白是个软心肠人,听着听着“嗒嗒”落泪,说: “雁王,雁王,你回去吧,老夫一定替你求场透墒雨。”
玉皇正在宫中看仙女们歌舞,听了太白的陈奏,不耐烦地说:“行风降雨,有四海龙王,管你什么闲事儿?去吧去吧!”
太白知道玉皇迷上了酒色,说也不顶用,他一横心,假传圣旨,命四海龙王在丹江一带降了一场大雨。
玉皇知情后,大怒,把太白打在丹江河畔,扔下一只玉杯,化为一座大山,把太白压在山下,想把太白金星困死、饿死。
雁王听说后,就领着成群成群的大雁,天天给太白送吃的,送喝的。
谁知这事儿也让玉皇知道了,他一怒之下,把一只象牙筷子摔在丹江河边,化作一座大山,把雁王压在了山下。
大雁们见玉皇这样蛮横,气得“嘎嘎”怪叫。它们集合在一起,商量着无论如何要救出雁王和太白金星。它们没有别的办法,决心用嘴啄倒这两座山。
大雁们发疯似地啄山,渴了喝一口丹江水,饿了吃几粒山果,困了就睡在山石上。它们不分昼夜地啄呀啄,刮风也啄,下雨也啄,三伏也啄,三九也啄……花开了,又落了,花落了,又开了。丹江河里飘满了淡紫淡紫的雁毛,山石上滴满了鲜红鲜红的雁血,一块块碎山石落在河水里,一直啄了三个三百六十五天,两座山被啄成了陡峭陡峭的山峡,雁王和太白金星终于从山肚里被救了出来。大雁们高兴地飞呀叫呀。雁王和太白看着累得骨瘦如柴的大雁们,感动得泪水“扑扑嗒嗒”往下掉……
欢乐过后,太白金星忧愁地说:“玉皇每隔三年,都要站在南天门上往下看一次。他要看见我们没在山下压着,恐怕大家都要遭殃啊!”
大雁们一听,都傻眼了。一个聪明的小雁说:“等他往下看时,咱们都飞上天,挤得密密麻麻的,遮住这两座山,不就得了。”
雁王和大家都说这是个好主意。这一天。大雁们得知玉皇要出来了,一个个都到灰窝窝里打了个滚儿,然后“扑扑楞楞”飞上天,弄得满天象云遮雾绕一样。玉皇站在南天门上,眼瞪得象牛蛋,也看不清什么,只好回宫去了。可是,两三次都这样,却引起了玉皇的疑心。他派千里眼去看个究竟,千里眼一看,吃了一惊,急忙向玉皇禀报了实情。
玉皇暴跳如雷,他顺手拽掉脖子下的一颗玉珠,狠命向大雁们砸去。玉珠化为一座大山,铺天盖地向雁群压来。太白金星大喊:“不好!快躲开!”可是,还有很多大雁被压死在山底下。从此,丹江河边又多了一座山。
被压死的大雁,魂灵不散,化作团团云气,盘绕着大山“叽嘎叽嘎”愤怒地号叫着。巨大的叫声,惊动了住在西天的王母娘娘。她急忙驾着祥云,到这儿一看,玉皇正在发号施令,让天兵天将捉拿太白金星和雁王哩。她打听了事情的来山去水,气得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去对玉皇吼道:“让他们都给我住手!”说着,“啪”地给了玉皇一耳:“好个老东西,趁我不在,贪恋酒色,残害无辜,耍的什么威风?还不给我回去!”
玉皇最怕老婆,一耳光把他打得醒了过来,想想自己也真做得太过分了,只好灰溜溜地收兵回宫了。
从此,丹江河畔有了三座山峡。压太白金星的山就叫太白峡,压雁王的山就叫雁口峡,雁魂盘绕的山,就叫云岭峡。千百年来,丹江的每一朵浪花,都在诉说着这个悲壮的“小三峡”故事。(搜集整理:习诏 黄毓钊)
附:习诏老师工作生活照
该图片为习诏老师在重庆时与《红岩》作者杨益言(右)的合影
该图片为习诏老师与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故事会》主编何承伟(左一)及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中)的合影
编辑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