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气成淫,即成病因!论中医之燥 2024-07-31 00:46:51 燥气成淫,即成病因!论中医之燥 燥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气候环境中缺水的干涸状态,即如《说文解字》言:“燥,乾(干)也。”中医学中的燥有病因、病机、病证、治法等多个义项。兹对此加以梳理分析。燥之类征燥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是秋季主气,呈现出干燥、收敛、清肃的特性。一般认为从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为燥气当令。燥气成淫,即成病因,其致病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易伤津。《素问·五运行大论》言:“燥胜则地干。”燥邪为害,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出现各种干涩征象,如皮肤干涩皲裂、鼻干咽燥、口唇干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医门法律》言:“夫干之为害,非遽赤地千里也,有干于外而皮肤皱揭者,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肉烁而皮著于骨者,随其大经、小络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病所。”其二,易伤肺。肺居于脏腑之上,为清虚娇嫩之脏,性喜清肃濡润,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相通。故燥邪伤人,最易耗损肺金,失润不降,则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上述所言,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的体现。《素问玄机原病式》对此概括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并进一步解释,“涩,物湿则滑泽,干则涩滞,燥湿相反故也”“枯,不荣王也;涸,无水液也;干,不滋润也;劲,不柔和也”“皴揭,皮肤启裂也”。燥有外、内之分。外燥者源于天,与季节、气候相关,又有温、凉之别。具体而言,初秋有夏日之余热,燥与热合谓之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合谓之凉燥。此如《通俗伤寒论》言:“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至于其临证演变, 《通俗伤寒论》认为:“秋燥一证,先伤肺津,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内燥则是病变过程中阴液亏损形成的一种类燥状态,临证除可见上述燥征,尚可见肌肉消瘦、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等特有征象。其成因非常多,但大致可分为津液的绝对不足与相对不足。绝对不足者或见于热病日久,或见于汗、吐、泻下之后,或见于失血、亡精之后,或见于内热(如积热、郁热等)暗耗,或见于素体阴虚者等。相对不足者则见于一些更为复杂的情况,如瘀血内停致津液不行,或气化不利致水停不布等。由此可知,外燥作为一种病因,最易伤及人体,尤其是体表及肺之津液。内燥作为一个病机概念,则指津液不足或分布不均导致的一种征象。津液是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津与液虽皆来源于水谷精微,但二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均有不同。此如《读医随笔》所言:“津亦水谷所化,其浊者为血,清者为津,以润脏腑、肌肉、脉络,使气血得以周行通利而不滞者此也。凡气血中不可无此,无此则槁涩不行矣……液者,淖而极厚,不与气同奔逸者也,亦水谷所化,藏于骨节筋会之间,以利屈伸者。其外出孔窍,曰涕、曰涎,皆其类也。”因此,津伤与液耗虽同属阴虚,但病变侧重程度还是有明显差异。燥之属性关于燥的阴阳属性,业内一直争论不决。《易·乾》有“水流湿,火就燥”之论, 又有《外经微言》所云“燥从热发,风从燥起”。故言燥属阳者,多依据其字形结构,从其易耗伤津液,与湿相对、燥可祛湿,治燥药多汁多油等方面加以论证。言燥属阴者,则依据燥为秋令主气,在位居西方,在五行属金,通于肺,具肃杀收敛、向下向内之性,及《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言“西方生燥……在脏为肺,其性为凉”,《素问·厥论》所言“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医征》所言之“燥病属凉,谓之次寒,病与感寒同类”,《六气属性辨》所言之“暑统风火,寒统燥湿”等论述。还有言燥阴阳兼具者,如《景岳全书》提出“燥亦有阴阳”的观点,谓:“燥从阳者因于火,燥从阴者发于寒。”《黄元御四圣医书》也言:“燥为寒热之中气,上燥则化火而为热,下燥则化水而为寒。”《医醇賸义》认为:“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以燥为全体,而以热与凉为之用,兼此二义,方见燥字圆通。”客观而言,上述历代医家观点均可谓论之有据,言之有理。之所以会观点相左,实缘于认识的角度不同。众所周知,现代衡量气候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温度与湿度,而古代对此的判断则主要依据现象与感觉,可以说是温、湿度的综合判定结果。如此说来,言燥邪属阳属阴都有片面性,而言燥有从阴从阳的双重属性应为持平之论。燥之病证燥之为病,一般习惯性分为外燥与内燥两大类。但燥作为病因,唯自外来,而内燥生于阴虚,仅属类燥。外燥病多涉及感冒、咳嗽等病证,每伤及肺系之津。如温燥感冒者可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干咳少痰色黄,心烦口渴,唇口干燥,鼻腔、咽喉干燥灼热,小便短黄,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凉燥感冒者可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鼻、咽干燥,咳嗽痰少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肺燥咳嗽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黄痰或白痰,伴有口干、咽痛、便秘、尿赤、身热,或伴有喘息等。类燥病则涉及广泛。如内科之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等为特征,其形成以阴津亏损为本,燥热偏盛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再如肺痨,是一种由痨虫蚀肺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渐瘦等为主症、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变主要涉及肺、肾,病变一般经历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等过程。再如妇科之经闭,可因阴血不足,久则血海燥涩渐涸,故月经延后,量少,色红质稠,渐至经闭。又如皮肤科之牛皮癣,可因阴虚血燥、肤失润养而成,临证可见暗红色或褐红色鳞屑性斑块,常伴瘙痒等。再如干燥综合征,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口、眼干燥,并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如肾、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此病可归属中医的“燥证”“燥毒”“燥痹”等范畴,多因火热温燥或湿热毒邪,伤津耗液,致体内阴液不足,脏腑尤其是肝、肺、胃、肾失于滋润而成。燥之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确立了燥病的治疗大法,即“燥者濡之”,另有“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的具体方案。《本草新编》则认为:“湿与燥相宜,用湿以润燥也。”并列举了各类燥病的具体治法:“气燥,辛以湿之;血燥,甘以湿之;脏燥,咸以湿之;腑燥,凉以湿之。内燥,寒以湿之;外燥,苦以湿之;久燥,温以湿之;近燥,酸以湿之。燥不同,审虚实而湿之,则无不宜也。”外燥偏于温者,宜清宣凉润或清燥润肺,方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等;偏于凉者,宜轻宣温润,方如杏苏散等。考虑到燥自外来,还应视情予以疏风。《通俗伤寒论》则针对秋燥初、中、末不同阶段提出“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的治疗大法。内燥之治,重在修复津液之亏。因于津伤者多选用富含汁液的药物,如沙参、麦冬、石斛、天冬、玉竹、生地、知母、天花粉、乌梅、甘蔗等,选方如沙参麦冬汤、养阴清肺汤、益胃汤、白虎汤、麦门冬汤、消渴方等;因于液耗者则多选用质地黏稠的药物,如熟地、枸杞子、旱莲草、女贞子、桑葚、阿胶、龟板等,选方如六味地黄汤、左归丸、大补阴丸、百合固金汤等。因津与液互生互化,不少养阴方以津液并补,如一贯煎、复脉汤、天王补心丹等。根据病情,润养还常合用清热、凉血、散风等法。至于瘀血致燥,当活血化瘀与养阴润燥并用。对于肾气不化,津液不布所致的燥证,当遵《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言“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常用肉桂、细辛等。此外,燥还是一个治法用语,即燥湿法,可分为苦温燥湿与苦寒燥湿两类;也是方剂的一个类型,即《药对》“十剂”中的燥剂。 赞 (0) 相关推荐 【中医基础】(21)病因论——六邪,六邪侵害对我们身体产生的影响 尚仙玄净:"为人子女者不懂中医为之不孝,为人父母者不懂中医为之不慈" 大家好,感恩大家准时来到这里,跟我们一起学习中医文化.在我们中医文化前面的程章节里,系统学习了脏腑的功能与彼此 ... 津液主病四字经歌诀 饮食生化,生液化津. 营养组织,通遍全身. 输布吸收,脾肾肺承. 调节平衡,健康安宁. 津液不足,细数脉行. 烦躁热渴,口舌少津. 肺疲咳嗽,热病后生. 亡血吐泻,大汗寻因. 眼眶凹陷,小便少行. 四 ... 再议2019-nCoV病因病机 近期发布的2019-nCoV诊疗指南中指出,本病临床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可有腹泻.呕吐等症. 据此,可明确本病的主症为发热.干咳.喘憋. 中医对症状的提取与现代医学存在差异,中医强调对病人 ... 陈潮祖教授讲中医思维(二) 病机考虑因素 辨证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病机. 1.病因:六淫七情. 2.病位:脏腑定位. 3.病性:寒热虚实,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气机的升降出入. 以外感风寒为例: 定病因:外感风寒,闭塞皮毛. ... 千古绝对:落榜秀才“光棍汉”,妙对上联气走贪官县令成绝唱!上联是:”雪压山头,哪个尖峰敢露?“下联:“日穿壁孔,这根光棍难拿!” 上联:“北燕南飞,东西比翼有上下”。 清朝乾隆年间,江西某县有个失意的落榜秀才,名叫徐若麟.他虽生得文弱,却有一副侠义心肠,最看不惯的就是贪官欺压乡民.每每遇到不平之事,他总是挺身而出,他的行为让贪官又气又恨,背地里都喊他"徐光 ...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能在这6个方面沉得住“气”!沉住气,成大器 有人说,这是一个功利的世界,随着诱惑越来越多,人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静不下心.沉不住气,人们充满了功利和攀比的思想.然而,越是如此,越显得沉气静心的可贵,沉住气,方能成大器!具体而言, ... 朱棣起兵后经过一个小镇,给它改了个霸气名字,如今成国际大都市 历史上很多地名,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千年古都邯郸,它应该来源于城内一座叫做邯山的山峰,汉书的张晏解释:"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也就得到了邯 ... “瘀”是健康最大杀手?癌瘤者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 导读: 痰湿沉积瘀堵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就会引起哪个部位的疼痛或不适,成为新的致病因子. 瘀是癌症的罪魁祸首 有的人觉得,瘀是体内的垃圾,人人都会有,时刻会产生,就算这次把瘀祛除了,没多久身体还是会自己 ... 一锄头挖出“人脸怪物”,却把锄刃给崩坏,气得农民砸成十几块 文物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作为现代的人应该对文物具有一定的保护意识,可是在几十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对文物还没有太大的保护概念,毕竟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建立了博物馆,开始针对文物进行保护宣传. 而 ... 朱棣起兵时途经一小镇 给其改了霸气名字:现在成国际大都市 如今我们脚踩的土地在许多年前,或许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比如我国现在的一个国际大都市,就是在四千多年前黄河泥沙的作用下,才从海底露出,进而形成的一片平原. 后来人们开始向这里迁徙,不过这里地处偏远,人烟稀 ... 朱棣起兵路过一小镇,改了个霸气名字,今成国际大都市,名字耳熟 公元1399年,时任燕王的朱棣在北平举起"靖难"的旗号,带领大军南下,并且以"清君侧"的名义,向侄子朱允炆发动了靖难之役.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朱棣赢得了战争, ... 英国70岁老太成成淫魔,曾与200位小伙约会 据英国媒体报道,一位来自英国的70岁女子在约会网站上和200名男子约会,并与约会对象干那事.这位70岁的女士说,她非常享受这种生活,并说有一天她可能会找到另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王子" ... 修道以修身为大|炼形之妙,在乎凝神,凝神则气聚,气聚则丹成【一点资讯】 [转载] 之前师父总说我练形不够,而太乙门中"金气"的修习内容更需要"形"的保障.所谓"形乃载道之器"也!实际上,古传道门的修持初入手时,皆由有为炼形入手. 张三丰祖师说:"修道以修身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