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紫砂壶的定价标准有哪些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他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多才多艺,所创紫砂茗壶造型丰富。除了制壶之外,还善于造案头摆件及小形仿生果品,如板栗、乌菱、茨茹、白果、核桃、荸荠、红枣、花生及瓜子等,泥色深浅不一,善用巧色,逼肖原物色泽及质感,塑工精妙。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了砂壶的制作工艺,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砂壶更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再加之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秀,富有晋唐笔意,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了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进入了艺术殿 堂,这是陈鸣远在壶艺发展史上建立的卓 越功勋。
陈鸣远以其高超的紫砂技艺,与当时江南许多知名文人相识交游,为其坐艺制壶。紫砂壶艺于是开始与风雅的文人翰墨相结合,在精湛的雕塑绝技外,又加入金石、书画、署款与钤印等形式,开启了文人紫砂之先河。
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许多案头陈设的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像生的菱角、扁豆、梅桩、簪花等等,无不精妙,把果蔬的自然生态,表现的淋 漓 尽 致,惟妙惟肖,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给人以活生生鲜灵灵的审美感受,令人拍案叫绝。这件笔舔以自然的玉簪花姿态而成,四片花叶上又长出大小叶片,叶丛中长出花朵以及花芽,设计细腻,层次分明。从各种叶子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艺术家捏塑的痕迹,配合堆贴和雕刻的技巧,使造型丰富,立体感强。匠家运用了紫褐掺砂和米黄 色的泥做笔架,底部吟有“陈鸣远”篆文方印。上海博物馆所藏陈鸣远款玉簪笔架与此件器物非常类似,同是运用了两种颜色和质感不尽相同的泥质,配合相似的技法,以象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谓如出一辙。整体富观赏性,又有实用性,可作摆设,足见其巧思的精妙。
一代巨匠陈鸣远,开创紫砂艺术“花货”之先河,为紫砂花器制作的最 高峰。除壶、杯等以外,笔筒、笔架、水盂等文房雅玩,同样出彩,精巧可人。
紫砂制作经过明朝的兴旺成熟阶段,度过了由于朝代更迭、战争频发的一段萧条后,自康熙中期起,随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而呈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这是紫砂的一段辉煌历史,这一蔚然局面的开创者,是被后人称作继供春、时大彬之后最 高成就大家陈鸣远。
关于陈鸣远的出生、成长时期,专家们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出生于顺治年间,而其陶艺生涯的辉煌期,则在康熙中期至晚期。清代文献对陈鸣远评价很高,认为他“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年余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宜兴旧县志则说陈鸣远“能诗文,善丹青,书法直逼晋唐。”但没有具体的作品记载。宜兴这块土地文脉悠远,自古以来,无论富人穷人,都喜欢书画。你敲开一户平头百姓的柴扉,虽然陋室无华,但墙上却冷不丁地挂着一幅唐伯虎的山水。可见,风雅并不只是富人的专利。
陈鸣远,号鹤峰、鹤村,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的紫砂壶艺大师。善于临仿瓜果棱瓣筋囊,自然中的植物瓜果,经其妙手简化提炼、增益补阙之后,往往创作出耳目一新的清逸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