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谋:抵巇术上可补之漏洞,下可取代之;

【鬼谷子-原文】

  其施外,兆萌牙蘗之谋,皆由抵巇。抵蠘之隙,为道术用。天下纷错,士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 。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鬼谷子-译文】

  那些使缝隙萌生并扩而大之的种种谋略,也都是由抵巇的原理生发出来的。从缝隙入手解决问题,是策士游说处世权术的实用手法。天下纷乱,朝廷没有明君,公侯权臣丧失仁德,于是小人谗圣贤,贤者得不到进用,圣人逃避浊世,贪婪奸邪之徒兴起作乱,君臣互相欺骗迷惑,天下土崩瓦解,四分五裂,百姓相互攻伐,民不聊生。父子离散不合,反目为仇,骨肉分离,夫妻反目。

  这也叫“萌芽”“裂痕”,即国家大乱,社会政治混乱逐步发展。圣智之士见到这种情况,就会采取相应的手段应付这种局面。圣人若认为世道还可以挽救,就采取措施弥补世道漏洞,对反叛者加以抵制消灭;若感到世道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就循其缝隙,打烂旧世界,重建新世界。或用这种手法治世,或用那种手法治世;或把世道反过来,或让世道恢复本来面目。

  总之,若遇到像五帝那样的德政,就用抵巇之术帮其弥补漏洞;若遇到像三王那样的征伐之世,就用抵巇手法取代它。当诸侯互攻击,战争事件不可胜数,当天下混乱时,能抵抗对手的人被视为尊者能人。这就要充分利用我们的抵蠟之木。

【鬼谷子管理谋略】

  韬晦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掩饰潜伏,麻痹了敌人的警觉之后,一旦时机成熟,就应该行动起来,迅速撕去伪装,毫不迟疑地向着预定的目标挺进。要以这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劲头,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从而成就自己的“霸业”。

  韬晦可存身,亦可积蓄力量,但永远深藏不露、无所作为终究不是成大事者所为。毕竟韬光养晦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而这“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典故就春秋时楚国的与一位国君楚庄王有关。他也是行韬晦之道的个中翘楚。

  在楚庄王最初即位的三年里,他从不过问朝政,日夜沉浸在田猎与酒色歌舞之中,甚至贴出布告:哪一个胆敢向我提意见,立即斩首,绝不宽恕。其时,邻国不断前来侵犯,国内的许多大臣也贪赃弦,玩忽职守,正是内忧外患之时。一些忠于国事的大臣很是忧虑。可是面对如此昏庸之君,无人敢去进谏。

  当然这里并不包括那些正直忠诚的大臣们,当时楚大夫伍举看到朝政日益腐败,心中异常着:,冒死进宫求见庄王。此人个子不高,但语言机智而又风趣。他知道,如果直接向庄王提出看法,必然会碰钉子,便想了个巧妙的办法。

  伍举来到宫中,只见庄王美人在怀,正在调笑饮酒,殿上乐队鼓乐齐鸣,好不热闹。庄王看见伍举来了,笑着说:你是来喝酒的,还是来听音乐的?伍举说:都不是,我有一件事不明白,特地来请教大王。

  庄王问:“什么事?”

  伍举说:“南山上飞来一只大鸟,.已经三年不飞也不叫,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这是只什么鸟。”

  庄王说;“这不是一只平凡之鸟i它三年不飞,一飞必定净上云霄;它三年不叫,一叫就会惊人。你下去吧,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

  数月之后,庄王仍不改逸乐故态,不仅不改,且愈加荒淫无度。另一位大夫苏从认为这样继续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决心不用伍举委婉的劝谏方式,进宫直截了当地劝说庄王。

  庄王说:“你没有见到我颁布的命令吗?”

  苏从说:“见过。但我身为国家重臣,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如果贪生怕死而不敢指出君王的过失,那就不是忠臣。如果我的死能促使君王清醒过来,那我愿意一死。”

  此语一出,楚庄王猛然起立,撤去歌舞乐队,立即临朝听政。他从此重用伍举及苏从两人,并经过调查核实,把在这三年中趁机营私舞弊的几百名官员尽数清除,把忠于职守的的几百人予以提拔。庄王亲政以后,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就在这一年,庄王兴兵灭庸(今湖北竹山)。不久又起兵攻宋,缴获战车五百辆之多。楚国迅速强大起来。

  正如《抵巇第四》所说:“天下纷错,士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芽城罅。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圣智之人面对天下的纷争,会用抵巇法去处理。小人的谗害,奸邪之人的迷惑,天下相互攻伐。人人都需要睁大眼睛,看清时事,对自己的行动做好策略和打算,

  有实力者如果太过“高尚”“自敛”“清正”,会让领导或竞争者觉得不安。适度“自污”,告诉他们自己也只是个贪一时之财的小人物,对方自然会放松警惕。聪明的人总会为自己撑起一把保护伞,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伴君如伴虎,“自污”也是自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