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泻心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大黄二两(6克),黄连一两(3克),黄芩一两(3克),附子炮,去皮,别煮取汁,一枚(5克)[服用方法]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史,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治则方解]

病机:无形邪热结于心下,而表阳虚。

治则:泄热消痞,扶阳固表。

方义:本方由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附子而成。方中大黄清泄脾胃无形邪热。黄连清中焦邪热,黄芩清上焦邪热。用麻沸汤浸渍,取其气清轻上扬,免其味重浊下泻,以泄中焦邪热。附子久煎别煮取汁,使辛热药物充分发挥其温肾壮阳,顾护卫气之功。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桂枝入参汤、五苓散、大柴胡汤、十枣汤与附子泻心汤都可治疗心下痞满,半夏泻心汤主治中虚湿热痞证,病以痞满,呕利为主;生姜泻心汤主治中虚湿热痞证兼有食滞水气,病以痞满,干噫,食臭为主;甘草泻心汤主治中虚湿热痞重证,病以痞满,利下不止,少气为主;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脾胃热痞证,病以心下痞满而灼热为主;旋覆代赭汤主治中虚痰饮病证,病以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为主;桂枝人参汤主治脾胃虚寒病证,病以心下痞硬,喜温恶寒为主;五苓散主治水气痞证,病以心下痞满,口渴,小便不利为主;大柴胡汤主治胆胃热结痞证,病以胸胁苦满,心下痞硬为主;十枣汤主治悬饮阻塞心下痞证,病以胁痛,短气为主;而附子泻心汤邪热内郁,而表阳虚,病以心下痞满,恶寒为主。

[辨证要点]

本方由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附子组成,寒热并用,攻补两全,主治邪热内郁而兼阳虚之病。临床凡见脘腹痞满,甚者疼痛,形寒肢冷,恶心呕吐,大便不调,心烦口干,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淡或红,苔白或黄,脉沉细数,或沉弦,病机符合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者,无论何种病证,皆可用之。

本证应与热痞兼表未解者相鉴别,如果其人恶寒汗出,而又有发热脉浮,头项强痛等症,则宜遵先表后里的原则。先用桂枝汤先解其表,待表解后,方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泄痞。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注家方论]

1.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或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诚不得已之苦心,然使无法以制之,鲜不混而无功矣。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

2.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心下痞,是感少阴君火之本热也;复恶寒者,复呈太阳寒水之本寒也;汗出者,太阳本寒则标阳大虚而欲外撒也。治伤寒以阳气为主,此际岂敢轻用苦寒?然其痞不解,不得不取大黄、黄连、黄芩之大苦大寒,以解少阴之本热;又恐亡阳在即,急取附子之大温,以温太阳之标阳,并行不悖,分建奇功如此。最妙在附子专煮扶阳,欲其热而性重,三黄荡积开痞,欲其生而性轻也。

3.熊曼琪《伤寒学》:附子泻心汤由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附子而成。方用大黄、黄连、黄芩之苦寒,清泻上部之邪热,附子之辛热以温经复阳固表。本方大温大热的附子与大苦大寒的大黄、黄连、黄芩相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这是一种特殊的配伍方法,用类似配伍方法的方剂还有《金匮要略》的大黄附子汤。

[名医验案]

1.遞园医案

宁乡学生某,得外感数月,屡治不愈,延诊时,自云腹满,上身热而汗出,腰以下恶风,时夏历六月,以被围绕,取视前方,皆进清利,搔不着痒之品。舌苔淡黄,脉弦,与附子泻心汤。阅二日复诊,云药完二剂,疾如失矣,为疏善后方而归。

2.俞长荣医案

郑某,男,36岁。因操劳过度,忽然口吐鲜血,吐血后畏寒,胸中痞闷,足胫冷,面色赤,脉浮芤,显系心火上炎,形成上热自热,下寒自寒现象。现吐血未止,急则治标,拟“釜底抽薪”法,但病者有恶寒感觉,虑及阳虚,遂决定先予附子泻心汤,以三黄泻心火,使热下行;附子固护阳气。处方:大黄9克,黄芩6克,黄连9克,附子9克。

次日复诊,血止,胸痞解除,但全身发热,心悸,脉转弦细,此乃大出血之虚热。拟清余热、交心肾法,与黄连阿胶汤二剂后,热退,脉转沉细,心悸未除,精神疲倦。嗣以归脾汤去木香、龙眼肉加阿胶60克,服两剂而愈。

3.刘渡舟医案

韩某,男,28岁。患背热如焚,上身汗多,齿衄,烦躁不安。但自小腹以下发凉,如浴水中,阴缩囊抽,大便溏薄,尿急尿频,每周梦遗2~3次。在当地易数医治疗无效,专程来京请余诊治。视其舌质偏红,舌苔根部白腻,切其脉滑而缓。此上热下寒之证,治当清上温下。然观病人所服之方,率皆补肾固涩之品,故难取效,处与附子泻心汤:黄芩6克,黄连6克,大黄3克(沸水浸泡10分钟去渣),炮附子12克(文火煎40分钟后,取汁兑“三黄”药汤,加温后合服)。服3剂,大便即已成形,背热减轻,汗出止,小腹转暖,阴囊上抽消失。又续服3剂而病愈。

4.《仲景方临床应用指导》医案

郑某某,女,30岁,1989年2月23日诊。主诉:口腔溃疡业已3年有余,屡服维生素类,激素类(因服激素类形体发胖)已有2年余,因病证加重而服中药,时轻时重,反复不愈。近日因疼痛剧烈不能饮食而来就诊。刻诊:口腔黏膜、舌尖及两边,口唇内黏膜有多处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溃疡周围有微突起的红晕缘,中心呈黄白点,口臭,口水较多,溃疡处疼痛剧烈,影响饮食,舌红,苔黄,脉略数。辨证:胃热上攻。治疗当清泻邪热,但要火郁发之。处方以附子泻心汤加味:附子5克,大黄5克,黄连8克,黄芩16克,干姜3克,毛姜12克。每日1剂,分两次煎合并分早中下服,6剂。

二诊:诸症悉除,唯有口臭略有,又以前方3剂以资巩固疗效。之后,患者又自己按上方服5剂以增强巩固效果。3年后随访,口腔溃疡未再复发。

[长沙方歌]

一枚附子泻心汤,一两连芩二大黄,

汗出恶寒心下痞,专煎轻渍要参详。

(0)

相关推荐

  • 22经典必读-伤寒经方——附子泻心汤

    导读:本证以"心下痞,恶寒,汗出"为审证要点,同时根据该方清泻胃火.温补肾阳之功效特点,临床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及传染病等. [经典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

  • 附子泻心汤——胃痛,吐血,久痢下血,慢性胃炎

    9胃痛吐血--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六十二岁.初诊:一九七七年二月十六日.有胃病史多年,春节期间操劳过度,加上婆媳不和,胃病又发作.昨天突然呕吐咖啡色胃内物,大便黑色,继而时吐鲜血,要求出诊.患者卧床 ...

  • 结一老师讲《伤寒论》2021 年 10 月 21 日

    2021 年 10 月 21 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我们继续进行伤寒论的学习. 一.原文:"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 主 ...

  • 医案一四六:效如桴鼓——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案

    医案一四六 关键词: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银翘散:咽痛:发热 陈某,男,31岁.初诊日期:2018年06月26日. 主诉:反复咽痛2年余,再发3天. 现病史:近2年患者因做配音工作,说话较多,反复咽 ...

  • 大陷胸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大黄去皮,六两(18克),芒硝一升(24克),甘遂一钱匕(1.5克)[服用方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泽,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治则 ...

  • 甘草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甘草炙,二两(6克),附子炮,去皮,破,二枚(10克),白术二两(6克),桂枝去皮,四两(12克)[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 ...

  • 炙甘草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甘草炙,四两(12克),生姜切,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生地黄一斤(48克),桂枝去皮,三两(9克),阿胶二两(6克),麦门冬去心,半斤(24克),麻仁四两(12克),大枣擘,三 ...

  • 三物白散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桔梗三分(9克),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3克),贝母三分(9克)[服用方法]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与白饮和服.强人服半钱,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 ...

  • ​栀子干姜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栀子擘,十四个,干姜二两(6克) [服用方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泽,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治则方解] 病机:上热下寒,虚实错杂. 治则:清上温下,调和脾 ...

  • 真武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茯苓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生姜切,三两(9克),白术二两(6克),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5克)[服用方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 ...

  • 桂枝加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甘草炙,二两(6克),生姜切,三两(9克),大枣擘,十二枚,炮附子一枚炮,去皮,碎八片(6克)[服用方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 ...

  • 抵当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8克),桃仁去皮尖,二十个(4克),大黄酒洗,三两(9克)[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治则方解] 病机:表 ...

  • 茵陈蒿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茵陈蒿六两(18克),栀子擘,十四枚(14克),大黄去皮,二两(6克)[服用方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