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从湿遏脾滞论治慢性牙周炎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以齿龈肿痛脓溢,久则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为主要临床症状。

中医学以胃之络齿骨之余,故多从胃、肾两经分型论治。对肿痛较著者,多责之胃经实火;对齿松牙浮者,多责之肾阴亏损。而对脓溢久久不愈者,尚乏以脏腑为依据循经分型论治的系统论述。

根据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本病应属中医脾经湿毒郁滞证型,当从脾论治。凡脾虚湿滞之证,最易造成脾愈虚而湿愈滞,湿愈滞则脾愈虚,久则化毒腐肌的恶性因果循环,病情最为迁延难愈。若从脾论治,去其郁陈,畅其气机,解其邪毒,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本证临床特点为:龈色黯,酸痛绵绵,微肿胀,压之脓血杂见脓质稠血色黯舌黯,苔厚腻而黄脉缓滑。尚多伴见面色晦黯如积油垢神疲倦怠有似劳损,大便溏薄不爽小便黄热不畅等症状。病情多迁延难愈。

导致本证发生的病因为“湿”,或久处雾露,湿从外入;或过食肥甘,湿自内生。相感相召,合而为患者居多。无论内湿外湿或内外兼夹之湿,其浸渍郁积,都与脏腑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脾气不充,脾阳不振,是其重要的内在原因

本证的中心病机湿遏脾滞

人身脏腑气机,不独六腑为通为顺,五脏亦然,一有窒碍,营运顿衰,湿浊壅遏,则滞塞脾气,脾气滞塞,则运化呆钝,外湿难化,内湿倍增,进一步加重湿遏脾滞的程度,成为恶性因果循环

湿遏日久,最易酿热成毒化腐为脓。脾主肌肉,开窍于口,龈为肉之属,口为饮食受纳之门户,酸甘日蚀,辛辣屡侵,以及残渣刺激等,每多损及齿龈,成为至虚容邪之所,脾经湿毒上聚,发为本证。所以,本证的辨证论治,均不必拘执于胃、肾两脏

本证的治疗,以畅脾解毒基本原则。湿遏脾滞病机一经形成,脾气阻滞便成了核心的病机环节,不推逐其积滞,开通其气机,恢复其健运,则湿不得化,浊不得运,郁不得解,故通畅脾气为第一要法。湿浊既已化热酿毒,腐肉成脓,非解毒莫能排毒去腐,推陈致新,故解毒之法并举

故治当畅通脾气,导滞排毒,俾脾气健运,滞消毒泄,诸症自解,最忌寒凉清解,伤伐中阳

治疗本证的首选方为平胃散合五味消毒饮化裁。

平胃散苦温芳香,最能除湿化浊,行气畅脾五味消毒饮芳香苦寒,既有突出的解毒作用,又无严重耗伤中阳弊端,二方合用,正可充分体现解毒的原则。

外湿重者,加紫苏、藿香;内湿盛者,重用苍术,另加白蔻、砂仁;脾滞甚者,加山楂、神曲、莱菔子;脓多者,去天葵子,加土茯苓、薏苡仁。

脓去肿消至八九分时,改用益气解毒方药善后,以固成功。

病案示例

1、陈老治脾胃湿热齿龈脓肿案

郭某,女,12岁。1992年3月18日,以左上第二磨牙根尖脓瘘2个月,前来就诊。

其母代述:2个月前患急性牙根肿痛,口腔专科诊为急性根尖脓肿,经服抗菌消炎药并行局部穿刺清洗后肿痛缓解,其后虽仍时呼牙根隐痛,因痛不甚剧,家长未再经意。半月后患儿自以指压迫病齿根部,有脓血溢出,于是再度赴专科检查,发现原病灶已形成瘘管,管口开于相邻第一磨牙根部,X光片检查见牙根尖周围骨质成轻度弥散疏松透明区,诊为慢性根尖脓瘘。经抗菌、消炎及中药清热解毒治疗月余,疗效不佳

询知此子平素嗜食甘甜生冷,正常三餐反胃纳欠佳。观其瘘管周围有轻度水肿,面色黄晦舌红,苔黄厚垢腻;切得六脉濡缓。

诊断:牙疳

辨证:中焦湿毒郁滞

治法畅脾解毒

方药:楂曲平胃散合五味消毒饮化裁

焦山楂20g 神曲10g 苍术20g 厚朴15g 陈皮10g 

炙甘草5g 蒲公英30g 薏苡仁30g 银花藤20g

上方水煎服,1日1剂,连服5剂。外用“雅士洁口净”饭后漱洗,脓尽痛止。

二诊时舌上腻苔退尽,原方去楂、曲、银花藤,加党参15g、干姜5g,再进5剂,瘘道愈合,未再复发。

按:

[1] 此子嗜甘贪凉久则损伤中阳,湿浊内生,壅遏营卫,酿热成毒,结于牙根,化腐成脓,变生本病。其辨证要点为面色黄晦,舌红,苔黄厚垢腻;其中心病机在湿遏脾滞

[2] 针对湿遏脾滞这一中心病机,治当运脾除湿解毒。前医不审病机只见其毒,不见其滞,单纯运用抗菌消炎、清热解毒药物,脏腑机能障碍未能消除,机体自身处于消极状态,故事倍功半,转成慢性。本病滞通毒尽后,治疗重点当转移到益气健脾上去,故减苦寒而增甘温

2、宋兴治脾湿牙疳案

周某,男,42岁,炊事员。1992年4月20日以齿龈溢脓3年求诊。因吾师(陈老)身体欠安,余奉师命赴诊。

自述:1989年春,患弥漫性牙周炎,经西医抗菌消炎治疗未愈,渐至上下龈酸胀钝痛,伴晨起刷牙脓血俱下。先后3次X片检查,均诊为慢性弥漫性牙周炎。自此,中、西两法并用,西医抗菌消炎,中药清热解毒但岁历三载未见殊功

问诊:既往嗜肥甘,好烟酒,喜浓茶,自谓“五毒俱全”,大便溏薄黏滞,小便黄热不爽齿龈酸胀隐痛,晨起最著;望诊:形体肥胖,面色晦黯舌质边尖绛红,上结厚腻黄苔,上下齿龈处压之脓出质稠黏,夹紫血少许;切诊:六脉缓滑而兼弦象

诊断:牙疳

辨证:湿遏脾滞,聚毒化腐

治法:除湿脾、解毒

方药:楂曲平胃散合五味消毒饮化裁。

苍术20g 厚朴15g 陈皮12g 生甘草6g

紫苏15g 焦山楂15g 神曲10g 蒲公英30g

薏苡仁20g 银花藤15g

上方水煎服,1日1剂。昼尽1剂,入夜,汗出黏衣,晨起觉齿龈酸胀减轻,刷牙时脓血减少

二诊时效不更方,原方续进3剂,自觉黏汗渐出渐畅,酸胀隐痛渐释脓血渐尽

三诊:舌上黄腻苔已退三分之二,齿龈压无脓出,唯紫血少许,其色较前红淡,知邪毒大势已去,余孽未尽。此际脉络空虚,恐余邪卷土重来,啸聚为患,适当填补中气为要,佐清余毒可矣。

辨证:气虚邪恋

治法:益气健脾解毒

方药:补中益气汤化裁

升麻15g 柴胡10g 黄芪15g 党参15g

炒白术12g 炙甘草6g 当归6g 丹皮15g

蒲公英30g 土茯苓30g

上方水煎服,1日1剂,连进3剂后,诸症痊愈。为固成功,党参换作红参,黄芪加倍,再进3剂,并嘱其减少烈酒炙炒、肥甘厚味,食饮以清淡为宜。

讨论:

炊事员久居湿地,过食肥甘,外而湿热氤氲,表气郁遏内而湿热蓄积,营卫壅滞。日久酝酿成毒,上聚齿龈,化腐为脓,脓见而知毒成;脉缓滑,苔厚腻色黄而知湿盛,又兼郁积化热之象;二便不爽皆属湿浊阻滞,气机不畅的表现。观其脉证,确为湿遏脾滞的证。其中心病理环节在于湿浊壅遏,脾气滞塞,健运不行。倘脾气伸张,运化强健,清者自升,浊者自降,何以聚而化腐?故治当畅脾除湿解毒

(编者按:宋兴老师此案与陈老一案,病人一大一幼,但核心病机相同,故治法处方皆同,宋老一案后续以益气解毒之法善后的立法示例更为详细,故二案同列以供学习参考)


(本文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

编辑|袁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