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老子》【哲学】:读千卷书之第72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毓老师说老子》【哲学】:读千卷书之第72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二十本关于“轴心时代”的著作:《毓老师说老子》。

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之精深;不读孔子,不知中国文化之博大。作者爱新觉罗·毓鋆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与末代皇帝溥仪同年,六岁进宫陪溥仪读书,受业于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等名儒,宣扬中华文化60年。

一、老子其人。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两汉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一为董仲舒,一为王充。董仲舒会通经学,秉《公羊春秋》之旨,以圣人当新王;王充从道不随事”(《论衡·自然篇》),独尊黄老,力反时趋,下开魏晋思想先河。然王充只是魏晋新思想的起义发端,若论开国闳肆犹待王弼。

二、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康熙之所以重视《老子》,因为“其言洞彻,秘义昭融”,皇族读之,不争权夺位,则可永保江山,“因此特命锓梓,用广流传。凡宗室皇胄,暨文武臣工,均皆敕读”。

以无御有,循有辨物,督物以为经,故五千言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据物以察徼,徼却在无中而有据,隐微独知所以为徼,动必有复,故知其徼,究果也。我们说“徼”, “徼”是什么?再简单点说,我们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窍门。“徼”,就像那个窍门。

用现代话说,一切变动都是有目的的,变动若无利,则一动不如一静,何必乱动呢?

三、知白守黑。老子把“中”字讲得很活,一个是妙——自然之生,一个是徼——生万物之迹。前言“道必有复”,复即迹。“中”在此即上面说的“空、虚”,道家空与虚的观念特别重要。

中国讲政治,必先治己而后治人。没有自己是王八蛋,天天叫人家好的。孟子说得妙:“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说的正是这个。

懂“知白守黑”,做事永远先人一步。这与“先发制人”又有所不同,“先发制人”是强制的,被制之人有所觉。“知白守黑”却是顺自然,被制者自自然然就跑到洞里来,送上门,还不知道我们在等着他。因为他由白变成黑的,看我们守黑的人,也是黑的,于是乎自然就和我们同了。这就是“和而不流”的境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