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13T【古代驿站】特种邮票
1995.08.17发行 全套2枚 发行量2501.75万套
(2-1)T 20分 孟城驿 (3131.75万枚)
(2-2)T 50分 鸡鸣山驿(2501.75万枚)
邮票规格:40×30毫米 齿孔度数:12度
整张枚数:50枚(5×10) 版别:胶印
设计者:黄里、阎炳武 印制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在尧舜时代,便设有管理通信的官。到夏王朝,设有车正官吏,管理民间通信。周代就已在交通要道上设置馆舍,为过往官员和驿使提供食宿,更换车马;传送官府文书、信扎、军事情报;运送各类物资等等。秦王朝时期不但建立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驿站网,而且制定形成了一套邮驿管理的法令和制度,具体又明确地规定了那时文书的呈送传递、邮传机构管理、人员条件、时间要求、奖惩、驿马饲养等事宜。汉代汉武帝为了加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开始建立国际邮路,从首都长安西行,经过甘肃、新疆,直通波斯和罗马帝国,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沿途修筑驿站,设置邮亭,传递公文的驿骑日夜奔驰。东汉起,“驿传”在中国历史上出现。魏晋时期成为“邮驿”。同时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邮驿令》。唐代把“驿”称作“馆”,建驿馆制度。宋代分别组织步递、马递和“急递铺”传送。急递铺为元、明、清三代沿袭,成为传递公文的常设机构。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十一月邮传部成立。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封建王朝服务的邮驿也随之消亡。至此,我国3000多年的驿运史宣告结束。我国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
1995年8月17日,为了宣传我国古代邮驿的历史和成就,促进邮驿文物的保护和发掘,邮电部发行了《古代驿站》特种邮票,全套2枚。
(2-1)为“盂城驿”。画面描绘了“盂城驿”的外景。
盂城驿位于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外馆驿巷内,是一处水马驿站。巷口紧靠古运河东堤,沿堤的街巷,则是石板铺路。路两旁,店堂古朴,较好地保留了明清的风格,从中不难看出当年市井繁华的景象。盂城驿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375年),名“高邮驿”,第二年改为“盂城驿”,为知州黄克明开设。到嘉靖年间已有相当规模,计有厅房、廊房、神祠、马房、前鼓楼等50多间。驿站备马夫、水夫、旱夫200多人,马骡100多匹,另有车船并供应膳食,供驿使及过往官员之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被倭寇焚毁。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重建。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加以修缮和扩建。现存的房屋修建于清道光年间,故址占地10余亩,主体建筑遗存约2000平方米,计有门厅、宅厅、东宅门厅、前厅、后厅、驿丞宅等80多间,屋里的柁梁、檩柱、檐板等处均雕刻着荷花、云、鱼、古钱、蝙蝠、灵芝等图案,虽经几百年风雨,仍清晰可见,体现出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艺。高邮市1993年11月开始修复盂城驿,并规划将其扩建为邮驿博物馆。
(2-2)为“鸡鸣山驿”。画面描绘了在鸡鸣山村托下的“鸡鸣山驿”城墙和城楼。
鸡鸣山驿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鸡鸣山南,并由此而得名,简称“鸡鸣驿”。鸡鸣山驿始置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成化十七年(公元1480年)筑堡卫之。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筑成砖墙。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对城垣全面维修。现驿城东西城墙南段各有一门,门额皆书“鸡鸣山驿”。驿城平面呈方形,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周长1891.8米,城墙表层是砖砌的,里层是夯土。墙体底宽8-11米,上宽3-5米,高11米,城墙四周均匀分布着4个角台。建有城楼,城外有烟墩。城内的五条道路纵横交错,将城区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个区域。城内建筑分布有序,城内设有驿丞署、把总署、驿馆、驿仓、草场、校场等。驿馆位于城西北,建筑为明式砖木结构,三进院落,保存较完整。驿馆后为存养驿马之处。驿丞署座落在城中心,其院落结构与驿馆相似。清慈禧太后庚子西逃时,曾与光绪皇帝住过此院。驿城中最主要的街道,街面两侧店铺林立。有车马店、货栈、杠轿房、面食店、碾房,杂货店等,还有前店后坊式的作坊与商号,有些现在仍保留着原貌。城南的傍城有驿道东西向通过。驿城所处的这条干路是中蒙俄民间贸易的通衢,昔日曾繁华一时,也不乏茶楼酒馆。鸡鸣山驿地处南北孔道之要冲,距京师仅130多公里,自古便是由燕蓟出居庸、经上谷、西通朔方的干路要塞,也是明代屯兵以御北患的重要城堡。明、清在此另设军递站,专驰军机情报。鸡鸣驿城是中国邮传、军驿的宝贵遗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现在是全国现存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驿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世界百个濒危文化遗址。
为纪念中国邮政开办100周年,迎接“96亚洲邮展”、“99世界邮展”和1999年在我国召开的万国邮联第22届大会,邮电部决定发行邮政题材系列邮票,《古代邮驿》即是这个系列的第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