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股清流,为“油腻中年”正名

温馨提示:本文约230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写在前面】

我认真阅读了很多关于“中年油腻”的文章,也比较无聊的认真观照比对,曾一度陷入“中年猥琐”的恐惧之中。

网上流传的“中年油腻男”的标志:

1、穿戴各种串

2、穿唐装僧袍等类似服装

3、聚会时朗诵诗歌然后开始哭

4、在头面部任何地方留长毛发或者胡须

5、保温杯泡红枣加枸杞

6、大肚子

7、皮带上挂一串钥匙

8、车身上喷“国家地理”“越野e族”“小国旗”等标志,车内摆各种佛像

9、鼻毛成撮地外露

10、留长指甲

11、喝茶就喝茶,硬要大讲茶文化

12、手串套在车档上

13、T恤衫领子竖起

14、说话急嘴角泛白沫

15、在家里时喜欢穿着秋裤当家居裤

16、家里老是珍藏普洱茶饼并吹嘘

17、爱听草原歌曲和汪峰,并做怀旧状

18、脖子上有大金链子

19、西服配白袜子

20、手机上戴着左右翻开的保护皮套

我不带任何串,也不穿唐装僧袍,但好几次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朗诵诗歌,一度狂笑不止;

我不留长发也不蓄胡须,不用保温杯泡红枣加枸杞,可是难以避免,肚子不可抑制地慢慢丰满起来;

我从不在皮带上挂钥匙,车上不张贴任何标志车内也没有摆件,但鼻毛总是野蛮生长;

我不留长指甲,也不太会讲茶文化,也不往排挡杆上套手串,不竖起T恤衫的领子,但说话时总是唾沫飞舞;

我穿秋裤在家里晃荡的时候,肯定被骂,哪里有什么普洱茶当资本?可是,开车的时候,总得有点草原或者汪峰吧?难道你听TFBOYS蜜蜂少女队?

你以为谁都有能力在脖子上带大金链子吗?但是白袜子,肯定是标配呀!手机不用左右翻开的保护皮套,难道用竖着两只大耳朵的卡通水晶贴?

人到中年,特别是人到中年还没有什么可供炫耀的本钱,被人家揶揄“油腻猥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那些用高档货祛除油腻,风度翩翩一扫猥琐的譬如马先生俞先生李先生们,他们断然是不该被揶揄的。

还好,好事者立马炮制了姊妹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肥腻的中年妇女》,“中年油腻男”们总算略微找到一点心理平衡。只是,“中年肥女”们要励志得多,她们马上列举出种种解救措施,不像“中年油腻男”们只懂得躺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呵呵傻笑然后继续让键盘无情解剖得体无完肤。

励志的“中年肥女”们说:

1、不能发胖。

2、不要当众吐槽你的老公,只谈论你的孩子。

3、有一两个男性朋友

4、要接受新事物、学新东西

5、不要太操心

6、不要再滥用自己的性别优势

7、不要流露出中年妇女的猥琐

8、能力之内,用最好。

9、永远不要放弃美的权利

10、保持单身力

诸位可以观照一下周围的女子,不难发现,要避免成为一个肥腻的中年妇女和要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猥琐的中年男人一样,并非易事。

于是,中年男与中年女都陷入中年恐慌之中,既怕“油腻”又怕“肥腻”,惶惶不可终日。

终于有一天,一位高中女生大大方方、言辞恳切地对着一帮八九点钟的太阳,为“中年油腻”打抱不平,中年男站在旁边,感激涕零。

一股清流,诚意奉上。

【为“油腻中年”正名】

最近,关于“油腻中年男”的讨论在舆论场上闹得沸反盈天。

首先,冯唐先生写了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引发轩然大波;接着便是网友们如狂欢般的集体讨论,极尽嘲讽之能事,最后勾勒出了一个所谓“油腻中年男”大致画像:卫生习惯较差、形象缺乏管理、习惯好为人师……

“中年油腻”话题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是盛行的“标签思维”。

保温杯、枸杞茶、戴各种珠串、发际线后退……中年男人的“中年危机”似乎就这样被标签化了。不知何时起,这种互贴标签的群体互怼越发常见,人们已经习惯了相互嫌弃。试问哪个人头上不挂着几个标签?按舆论场上的分类来看,小朋友,可以是“熊孩子”;年轻人,可以是“凤凰男”;中年了,是戴着手串、拿着保温杯的“油腻中年男”;步入老年了,是马路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的“广场舞大妈”……大概任何一个人都会被赋予所谓的群体标签。

丑化中年男人成为“潮流”,更是忽略客观条件而无端苛责的强加之罪。

这些被贴上标签的中年男人中,有无以闲暇的平凡工薪阶层;有少数连油腻都谈不上的底层男人,他们甚至买不起保温杯、喝不起枸杞茶,亦不会关注所谓“中年危机”。热闹是我们的,他们永远在为生活奔波操劳。

在不断丑化中年男人的喧嚣中,我看到了另一种“油腻”。

其次,是夸张的“年轻崇拜”。

一方面,流行话题的话语权大多掌握在年轻人手里。以微博为例,数据显示,18至30岁的年轻用户数有2.26亿,几乎占到了整个平台的80%。另一方面,社会为“年轻崇拜”提供了更广阔空间。蒋方舟说过:“讨好年轻人,是社会的通病。”这种“通病”里,尽管有情感与价值的人伦之常,更多的,是社会对中年群体甚至老年群体缺乏普遍的认同与鼓励。

再次,是汹涌的“无知傲慢”。

舆情汹涌之间,在铺天盖地的对“中年男人”的诘责里,散发着某种俯视的、鄙夷的傲慢。人们只要敲击键盘、轻触屏幕,便可以随意转发,恣意评论,没有人关心对错,大家只关心,是否搞笑,是否吸睛……只是,大家都忘了,要让所有中年男人都绅士起来、贵族起来,似乎是过于丰满的美好想象。莎士比亚都曾感叹:“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

这一代中年人,是跨越时代的一代人。经历过贫穷年代的人,要适应时代对审美与品位的挑剔;养成了群体的思维模式,要适应现代社会个人对自我权利的主张……跨越式的发展,抛弃了不少还没跨过来的社会群体,由此导致了渐趋年轻化的网络社会集体嘲讽的井喷。但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沟通,是一个涵养宽容、接受多元的过程,而不应该以贴标签的方式站队群嘲。关于戴不戴串、用不用保温杯、泡不泡枸杞等无碍他人的个性喜好,一笑置之则可。

“油腻中年男”之后,不知道还会有多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标签冒出来,希望人们能从中体会到立身自处的道理,而不只是在喧嚣与对抗中盲目掺合。

感谢您的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