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排石汤治疗胆石症116例
三金排石汤治疗胆石症116例
浙江省金华市中西医结合学会
胆肾结石专科诊所(321011) 龚德喜
关键词 胆石症 三金排石汤 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我所自1992年1月~1996年5月共收治胆石症116例,男33例,女83例;年龄16~71岁;病程3个月~27年;胆囊结石28例,胆总管结石47例,肝内胆管结石18例,多部位结石23例;有胆道手术史49例,其中2次以上手术者12例。全组病例均经B超诊断,部分病例在外院经CT或ERCP确诊。
2 治疗方法
2.1 自拟三金排石汤
组成:大黄9g,柴胡9g,枳壳10g,黄芩9g,乌梅10g,茵陈20g,金钱草50g,郁金15g,鸡内金10g。每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个疗程,间休5d,观察期为3个疗程。
2.2 辨证论治
2.1.1 气郁型(35例):证见右上腹胀痛,向右肩背放射,口苦乏味,厌油腻,口干少津,大便秘结,心烦易躁,偶伴低热,舌苔薄白或正常,脉正常或弦紧。证属肝胆气结,脾胃失疏。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疏运脾胃。施以基本方加广木香12g,川楝子10g,赤芍10g。
2.2.2 湿热型(68例):主证发病急,阵发性右、中上腹部剧痛,寒战高热,心烦喜呕,纳呆,尿赤便结,身目黄染,舌红苔黄,脉弦滑。证属肝胆气结,血瘀,郁滞生热。治以基本方加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栀子12g,芒硝10g,竹茹10g。
2.2.3 脓毒型(13例):均见持续性上腹部绞痛,高热不退,神志淡漠,嗜睡谵语,小便赤黄,全身黄染,重症出现鼻衄,黑便,昏迷不醒,血压下降,舌苔干或黄苔有芒刺,脉弦洪数或细弱。证属气滞血瘀,积热生火,火毒弥散。治以清热解毒,扶正救阳,升压开窍。基本方加人参15g,生石膏10g,麦冬15g,连翘30g,栀子12g。低血压加生脉散及安宫牛黄丸。
湿热型和脓毒型病例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2例脓毒型经治无效转手术取石。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治愈为症状消失,排出结石,B超结石声影消失;好转为症状缓解或消失,部分结石排出,B超仍见结石声影;无效为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无排石,B超同前。
3.2 治疗结果:见附表。
附表 116例辨证分型及疗效比较
n治愈好转无效有效率(%)
气郁型
湿热型
脓毒型
合 计
35
68
13
116
10
47
7
64
15
20
4
39
10
1
2
13
72
98
83
89
湿热型和脓毒型有效率明显高于气滞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47岁,有2次胆道手术取石史,因上腹部剧痛3d,于1996年3月4日入院。查体急性病容, T39.4℃,BP11/7kPa,身目黄染,舌红绛,苔黄腻,脉弦弱。上腹部压痛及轻度肌紧张,莫斐征(+)。证属湿热型,按上述施治,辅以抗感染、升压、止痛等方法,3d后开始排石,10d共排石35枚,最大2.5cm ×2.3cm,B超复查结石声影消失,15d症状消失出院。
5 讨论
本组116例胆石症应用三金排石汤加减,分型辨证施治总有效率89%,治愈率64%,以湿热型疗效最好(98%),脓毒型次之(83%),气郁型较差(72%),三者差异显著(P<0.05)。病例分型示气郁型以胆囊结石为主,由于胆囊管细曲,结石性慢性炎症致胆囊收缩功能减弱,结石不易排出,结果有效率最低。湿热型以胆总管结石为主,结石梗阻致胆管液压升高,有助于结石排出,其有效率最高。脓毒型虽以胆总管结石为主,但因病情危笃,不易强行排石治疗,故有效率次之。
三金排石汤基本方中,郁金、柴胡、枳壳疏肝理气止痛,金钱草、茵陈清肝利胆,大黄清热攻下排石,黄芩清热解毒,乌梅生津止渴,鸡内金消食积健脾胃。本方适用一般胆石病例,在分型施治时,气郁型加用广木香、川楝子、赤芍以加强疏肝理气及活血化瘀功效;湿热型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栀子、芒硝增强清热解毒及利湿退黄作用,竹茹可抑制呕吐;脓毒型加人参大补元气、升固血压,麦冬、五味子滋阴敛阳、清脑安神,生石膏、连翘、栀子增强清热解毒、利湿排石作用。重症病例纠酸补液,供给营养以及抗感染措施在整个治疗中亦起重要作用。
(收稿日期 1997-01-12)
113
山东中医杂志1997年3月第16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