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保难忘《冷水面条双跳“井”》
难忘的《冷水面条双跳“井”黄瓜典菜鸡蛋饼》
撰写:许永保
我家是黄河故道豫北河南省浚县,历史上虽有“浚滑收,顾九州” 的美誉,但在吃大锅饭的年代,由于历史原因,黄泛区土地贫瘠,传承用自己的小麦做种子,加之土地缺磷钾肥料,干旱浇水不及时,只能是种一葫芦打两瓢,除了交公粮外,粮食不能自足,遇到灾害年景,吃粮还得靠国家统销和救济。那时实行的是:“队为基础,三级所有”,人劳各半的分配制度,我们家是一头沉(父亲在外面工作组),弟兄四个都在念书,母亲是女劳力,工分低,尽管我哥几个趁着放学放假积极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或趁着起早贪黑割草、集肥、拾粪交给队里挣工份,但仍是工分少的户,分的口粮非常少,分到的小麦更少,全家也就一百多斤,母亲把小麦当做宝贝,存放在粮缸的底部,平时不让动,到了腊月人推磨,磨成好面(白面),存在瓦罐里,到春节才能在年三十至初四和元宵节十五、十六吃饺子和白馍,平时谁有头疼脑热的,需要滋补身体,才能吃面条,那年月的日子不堪回首。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想。
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年,除了交过公粮,家里留存小麦两千多斤,全家人从来没有见到过家里能有这么多小麦,都乐开了花。母亲高兴地说,快去到县面粉厂换面,我给恁蒸白馍,做面条吃。
当时,全县唯一的浚县粮食局面粉厂,换面的排着大长龙,大哥排队大半个晚上,用小麦换回来一大袋子标粉,(那时候绝不添加增白剂增筋剂)母亲蒸了大白馍,撑着我哥几个吃。
粮食逐年增产丰收,生活伙食在改善提高,以前“红薯尾巴萝卜头,糊涂菜饭不见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最令人终身难忘的是,在夏季“三伏”来临之际,母亲亲自用大案板和擀面杖幹出来的硬爽爽的手幹面条,用地锅节柴灶烧开水,下面条,做熟后,快速捞进准备好的井吧凉水(从井里刚打出的凉水)的大盆里,稍候,再捞进第二盆井吧凉里,盛到大瓷碗里,夹上从自家菜园子新摘的嫩黄瓜切的细丝、用家散养的笨鸡蛋摊成鸡蛋饼,切成的细丝,浇上用蒜桕捣烂的蒜泥汁和醋,晞晞溜溜,呼呼噜噜的三碗进肚,真的叫爽,是真正的美食,那滋味,回味无穷,终身难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