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三兄弟的秘密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课
程
推
荐
培训安排:王海东教授针刀亲传弟子班—点击查看
培训时间:6月19日—6月26日
培训地址:甘肃省中医院(兰州市)
报名联系:庞老师13601188360
臀大肌起止点
臀大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后部、骶骨背面、骶结节韧带
止点:臀肌粗隆及髂胫束
主要作用:髋关节伸及外旋
神经支配:臀下神经及坐骨神经分支(L4-S2)
人们通常将臀大肌简单地理解为我们坐着时接触椅面的那块肌肉。实际上,没有臀大肌,你可能只能脸朝下趴着,而且不能走,不能跳,不能跑,甚至连站都站不起来。九块臀肌中,臀大肌是最大的一块。臀大肌触发点会导致下背部、尾骨、骶髂关节以及臀部本身疼痛。
臀大肌的功能是使髋部伸展,这个动作是上台阶时伸直腿部所必需的。跑、跳和快速走都需要臀大肌的力量,只有散步的时候臀大肌的活动量才是最小的。当身体倾斜屈膝或者深蹲的时候,臀大肌会用力收缩。从坐姿起身也需要臀大肌的参与。
髋关节外旋
髋关节伸展
髋关节伸展
触发点1
定位
在该肌尾侧缘中部(臀沟的尾端)用捏压手法可正确触诊。
牵涉痛
尾骨与该肌尾侧中部。
触发点2
定位
大致在臀沟上缘,接近该肌在骶骨的止点处。
牵涉痛
自骶髂关节开始沿臀沟至尾肌区与大腿根部后方。
触发点3
定位
坐骨结节的颅侧。
牵涉痛
涉及全部肌肉,重点是骶尾部和髂嵴下外侧区以及臀尖部,疼痛部分在比较深处。
臀大肌触发点不会把疼痛传递得太远。根据触发点的位置,疼痛可能位于下背部、 髋部外侧、尾骨、臀沟或脊椎底部的骶髂关节(如上三个图)。臀大肌触发点引发的臀部疼痛或烧灼感会让人坐立不安,不停变换姿势;臀大肌触发点可能会导致臀部变得僵硬、从椅子上起身困难或跛行;有时候从低处(如马桶或汽车座椅上)起身的时候,疼痛可能会出现;如果你弯腰后无法用手指碰到你的脚趾,部分原因可能是臀大肌缩短;如果坐着的时候尾骨痛,这可能是臀大肌3号触发点产生的牵涉痛。
臀大肌触发点导致的疼痛常常被误认为髖关节滑囊炎(大转子滑囊炎)、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尾骨痛、坐骨神经痛或骶骼关节增生的症状。有时候尾骨疼痛其实是附近触发点引发的牵涉痛,而不是因为尾骨本身损伤或病变。
起止点
臀中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主要作用:外展髋关节,前部肌束内旋髋关节,后部肌束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4-S1)
臀中肌在所有可能导致下背部疼痛的肌肉中,臀中肌位列榜首。很多下背部疼痛都是臀中肌出问题而导致的。
单侧站立时防止骨盆向下倾斜
髋关节外展
协助髋关节内旋
协助髋关节屈曲
协助髋关节外旋
触发点1
定位
下肢屈曲,触诊双侧对应部分位的触发点。在该肌的后腹,髂嵴下方和骶髂关节附近。
牵涉痛
疼痛沿髂嵴和下腰椎区放射至骶骨。
触发点2
定位
紧挨髂嵴下,髂前上棘腹侧。
牵涉痛
疼痛沿髂嵴和下腰椎区放射至骶骨
触发点3
定位
紧挨髂嵴下大约在髂嵴中点处。
牵涉痛
疼痛经中外侧臀肌区放射至大腿侧后方。
臀中肌触发点引起的疼痛通常位于下背部、腰际线上下,通常还会扩散到臀部和髖部(上三图)。源自臀中肌触发点的疼痛让人很难忍受,还常常让人行动困难。髋部疼痛使人无法找到一个舒服的睡姿。臀中肌触发点还是妊娠晚期出现的下背部和臀部疼痛的原因。髋部和下背部疼痛可能让人无法行走。 出问题的臀中肌会向下牵拉骨盆后缘,导致下背部曲线消失,也会导致下背部僵硬使人行动不便。潜在触发点会导致臀中肌慢慢缩短,使人在站立和走路时臀部往下缩。 通常人们认为,下背部疼痛是由腰椎问题,比如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神经受到压迫或者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等引起的,而且X射线和磁共振检查也证实脊柱在这些方面确实存在异常。然而很多人经过X射线和磁共振检查后发现虽然脊柱存在异常,却没有下背部疼痛的症状。有些病人做了手术后,椎间盘突出等问题似乎解决了,可疼痛并有消除,这让医生和病人都很困惑。其实,首先需要处理的可能是肌筋膜触发点。有些病人确实需要进行手术,但在采用这种创伤性治疗方法之前,不妨试试非创伤性的触发点治疗。
起止点
臀小肌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前缘
主要作用:外展髋关节,前部肌束内旋髋关节,后部肌束外旋髋关节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4-S1)
臀小肌连接髋骨侧翼或骨盆下半部分以及大转子顶端,其功能和臀中肌一样,是在行走时支撑骨盆,使腿部向身体两侧移动,以及使腿部内旋。臀小肌是臀肌中最小的, 被臀大肌和臀中肌覆盖。臀大肌和臀中肌加起来是臀小肌的6倍大。不要以为臀小肌体积小就不重要,它制造的麻烦能影响很大的区域。
髋关节内旋
髋关节外展
协助髋关节屈曲
触发点1
定位
可在髂前上棘附近区域找到,于髂嵴靠近臀中肌。
牵涉痛
疼痛放射至下外侧臀部、大腿外侧、膝部和小腿外侧。
触发点2
定位
沿臀小肌起点的上缘在整个肌肉中均可找到。
牵涉痛
遍及整个臀部,尤其是尾骨中部,直到大腿后、膝后以及小腿近侧1/3
臀小肌触发点会使臀部、大腿后部和侧面、小腿甚至踝部(如上图)的深处产生酸痛。当疼痛出现时,找到问题的根源比较麻烦,因为这些部位的疼痛也和腰方肌、臀中肌、梨状肌、阔筋膜张肌、股外侧肌、腓骨长肌以及腘绳肌中的触发点相关。在臀小肌触发点的牵涉痛区内,任何部位都可能产生麻木感。除了腿部疼痛,臀部还常常出现弥散性触痛。
所有臀部和腿后部的疼痛和其他症状,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统统被称为坐骨神经痛。但这只是对症状的描述,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诊断。真正的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受到卡压或者位于脊柱的神经根受到卡压而导致的疼痛。臀小肌触发点产生的牵涉痛是一种深处的抽痛,和神经受到卡压产生的那种电击般的刺痛不一样。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椎间盘破裂、脊柱关节炎、臀部滑囊炎或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症状。如果医生没有意识到臀小肌可能和疼痛有关系,那么治疗就很可能无效。
起止点
阔筋膜张肌
起点:髂前上棘,髂嵴的一部分
止点:经髂胫束至胫骨外侧髁
主要作用:紧张阔筋膜并屈髋关节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4-S1)
阔筋膜张肌位于髋前面,大腿上部前外侧。向下形成加厚肌纤维髂胫束,移行至胫骨外侧髁,对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工作时收缩大腿外侧的大片组织(筋膜),外侧的筋膜、中间厚厚的肌腱以及髂胫束把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发出的力量传递到大腿和膝部。
阔筋膜张肌的功能是帮助膝部和髋部屈曲,还帮助大腿向前或向侧面抬起以及腿部内旋。走路或跑步的时候,阔筋膜张肌帮助稳定骨盆和膝部。下蹲起立的动作也需要阔筋膜张肌的参与。长跑运动员或者其他运动员的阔筋膜张肌通常非常发达。
髋关节外展
髋关节内旋
协助膝关节伸展
髋关节外旋
协助髋关节水平外展
触发点
阔筋膜张肌触发点会导致髖关节疼痛,疼痛部位就在大转子前面(如图)。少数情况下,疼痛可能会沿大腿外侧向下扩展,一直到膝部。你的髋部深处,同侧坐骨和大转子之间也会疼痛。触发点导致肌肉变短后,髋部就难以伸直;髋部受限制的话,人们走路就会很慢,而且站着的时候髋部和膝部可能会微微屈曲。阔筋膜张肌触发点引发的问题严重的时候,身体无法向后倾。
大腿外侧的髂胫束收紧必然会导致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收紧。髂胫束一端连接胫骨,髂胫束一旦收紧,其与胫骨顶端连接处就会经常产生自发性疼痛和触痛,而且在下台阶时疼痛会加剧,这种情况通常被误诊为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甚至连最好的治疗师也会做出这样的诊断。虽然处理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中的触发点能使髂胫束放松,但显然, 髂胫束和大腿一侧的触痛更有可能是由其下方的股外侧肌(股四头肌的一部分)触发点起的。
阔筋膜张肌收紧后会向下牵拉髋骨前端,致使骨盆前倾,使下背部过度弯曲。如果只有一侧受到影响,那么你这一侧的腿可能比另一侧的腿长。阔筋膜张肌触发点引起的疼痛可能会被误认为大转子滑囊炎症状或者髖关节软骨组织变薄导致的疼痛。
附:针刀复习资料
1.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要点是有外伤或劳损史,在单侧或双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有敏感 的压痛点_屈躯实验阳性。
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体表定位为 第三腰椎横突尖。
3. 棘上韧带具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4. 棘上韧带损伤点大多在 棘突顶部的上下缘 。
5. 棘间韧带在脊柱 突然过度扭转 时易发生损伤。
6. 腰肋韧带损伤常被误诊为 腰背筋膜炎 而得不到针对性治疗。
7. 腰肋韧带损伤诊断要点为有劳损和外伤史, 在第五腰椎横突外侧缘髂嵴处或第十二肋下缘第一腰椎横突外侧有疼痛和压迫,拾物实验阳性 。
8. 腰肋韧带损伤的体表定位有 第十二肋骨内下缘压痛点,髂嵴后分压痛点和腰椎横突。
9. 髂腰韧带损伤在第四,第五腰椎外侧缘和髂骨内嵴之间的髂腰角处有深在性压痛。
10.髂腰韧带损伤的部位主要是髂腰韧带的起点和止点.
11.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12.消化性溃疡疼痛的特点为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和疼痛部位,疼痛性质。
1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针刀操作首先摸准腰三棘突顶点从腰三棘突中点旁开3厘米在此定位。
14.第三腰椎横突损伤主要在第三腰椎横突尖端.
15.棘间韧带损伤临床上易与棘上韧带损伤相混淆。
16.腰肋韧带损伤的部位主要是第五腰椎横突外侧缘髂嵴处第十二肋下缘.
17.髂腰韧带是稳定第四,五腰椎的强有力结构。
18.髂腰韧带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腰部过度屈曲和过度扭转,或侧弯引起。
19.髂腰韧带损伤慢性期一第四,五腰椎的平衡作用丧失,腰部呈僵硬状态。
20.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大量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
21.肱骨外上髁炎是 伸腕肌 、 伸指总肌 、 旋后肌 附着点处肌腱内部轻度撕裂和局部轻微出血、机化后,在自我修复过程中结疤、粘连、挤压该处的神经血管束,引起疼痛。
22.腱鞘囊肿是指 关节囊或腱鞘附近某些组织的黏液变性 所形成的囊肿。
23.屈指肌腱鞘包绕 指浅屈肌腱 和 指深屈肌腱 ,此腱鞘同 外层腱纤维鞘 及 内层滑液鞘组成。
24.四肢肌腱凡经过“骨-纤维隧道”处,均可发生腱鞘炎,如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 拇长伸肌腱鞘炎 、 指总伸肌腱鞘炎 、 指屈肌腱腱鞘炎 。
25.针刀治疗的目的就是在不切除人体组织、器官的前提下,恢复人体的生理平衡 ,这种平衡包括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和 骨关节 的力平衡。
26.造成动态平衡失调的四大病理因素为粘连 , 瘢痕 、 挛缩 、堵塞
27.针刀治疗的原则: 针刀为主 , 手法为辅 , 康复理疗 , 配合药物 。
28.针刀闭合性手术要做到剥离病变部位软组织关键点的粘连 ,切开 瘢痕 ,松解 挛缩 ,疏通 堵塞 ,调节电生理线路。
29.针刀治疗的机制为 恢复动态平衡和调节力平衡,促进能量释放和能量补充,疏通体液潴留和促进体液回流,激发生物能转变成生物电流和促进局部微循环。
30.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具体可以分为两组,前组中距离正中线2厘米-处有滑车上动脉,滑车上静脉,滑车上神经。
31.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具体可以分为两组,前组中距离正中线2.5厘米-处 有眶上动脉,眶上静脉,眶上神经。
32.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具体可以分为两组,后组有枕动脉 , 枕静脉 , 枕大神经 行于枕区 。
33.帽状腱膜挛缩的针刀治疗中,针刀刀体与进针刀处颅骨骨面垂直,刀口线与帽状腱膜纤维走行方向一致。
34.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头部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部后仰。
35.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颈丛肌支支配。
36.肩胛提肌起自上4个颈椎横突的后结节,止于肩胛骨脊柱缘内侧角的上部,作用是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转向内上方。
37.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是胃酸分泌过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 , 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减弱。
38.溃疡活动期其组织的病理改变由浅入深可以分为四层,其中第一层为急性炎性渗出物,第三层为肉芽组织 。
39.消化性溃疡的腹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 或饥饿样痛。
40.消化性溃疡的腹痛特点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
41.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大量出血, 穿孔 , 幽门梗阻。
42.空腹时上腹部保胀 和逆蠕动的胃形以及上腹部震水声是幽门梗阻的特有体征。
43.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 速度 和 出血量 。
44.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都多出现于中上腹部,但胃溃疡疼痛的部位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
45.根据网眼理论可知,肩周炎的病理机制是肩关节周围广泛的粘连和瘢痕这是它的整体病理构架。
46.肩周炎轻度病人用 1﹪利多卡因 局部麻醉,中、重度病人需在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做针刀松解。
47.肩周炎发病的关键部位主要是 肱二头肌短头的附着点喙突处 、 肩胛下肌在小结节止点处、肱二头肌长头经过结节间沟处、小圆肌的止点,此时就需要针刀加以松解和调节,才能治愈疾病。
48.肩周炎的针刀治疗采用 C字型 针刀松解术。
49.肩周炎有 冻结肩 ,凝肩 之称
50.菱形肌损伤以青壮年多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过去多被统称为背痛,病程长,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51.大小菱形肌位于背上部 斜方肌的深面、肩胛提肌的下方。
52.菱形肌损伤的针刀治疗术毕后,采用的手法治疗是阻抗扩胸手法。
53.菱形肌损伤的针刀治疗体位是俯卧位。
54.菱形肌损伤针刀治疗用甲紫溶液在 大菱形肌起止点 , 小菱形肌起止点,肌腹部的压痛点 定位,作为针刀闭合性手术进针刀点。
55.针刀手术常用体位有 俯卧低头位,仰卧位,俯卧位, 侧卧位,坐位,
a) 端坐颈椎牵引位 ,俯卧腰椎牵引位。
56.针刀的术后护理包括保持针刀口清洁 , 体位 ,做好基础护理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7.针刀术后常规处理包括全身情况的观察 ,预防针刀口感染,术后用药 。
58.俯卧腰椎牵引位适用于脊柱侧弯及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人。
59.端坐颈椎牵引位适用于需要多方位整体针刀松解的严重颈椎病患者。
60.俯卧低头位适用于头颈部疾病的针刀治疗。
61.仰卧位适用于针刀松解侧颈部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
62.针刀手术麻醉包括 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63.针刀是一种 闭合性 手术,与普通手术一样,必须在无菌 条件下进行
64.目前常用的空间消毒法有紫外线消毒法 和化学气体熏蒸法
65.化学气体熏蒸法包括乳酸熏蒸法和福尔马林熏蒸法.
66.一只针刀只能在一个 治疗点使用,以防不同部位交叉感染。
67.喙突外1/3为肱二头肌短头起点,中1/3为喙肱肌起点,内1/3为胸小肌起点,外上缘为喙肩韧带,内上缘为喙锁韧带。
68.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体表定位在肱二头肌短头起点的压痛点喙突点处定位,作为针刀闭合性手术进针刀点。
69.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针刀手术体位为端坐位。
70.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易被误诊为肩周炎。
71.菱形肌损伤,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均采用1﹪利多卡因 ,局部 麻醉。
72.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针刀手术体位为端坐位。
73.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发病缓慢,多为摩擦劳损 所致,且迁延难愈。
74.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体表定位用甲紫溶液在 肩关节肱骨结节间沟处的压痛点 定位,作为针刀 闭合性手术进针刀点。
75.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针刀操作,以结节间沟的压痛点为进针刀点,刀口线方向和肱二头肌长头方向平行。
76.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可在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内侧髁找到明显的压痛点。
77.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在韧带附着点处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刀法,不在附着点则用 横行铲剥法刀法。
78.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体表定位是胫侧副韧带起止点。
79.根本性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需要针刀松解的部位在髌韧带和脂肪垫之间。
80.跟痛证的病变关键点有两个,需要松解跖腱膜中央部和跖腱膜内侧部为治本之策。
81.针刀治疗跟骨痛是对挛缩的跖腱膜进行松解。
82.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体表定位在髌韧带中点压痛点。
83.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时,针刀体沿刀口线垂直方向倾斜,与髌韧带平面成15°角。
84.针刀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时体表定位T3~T7胸椎棘突、棘间、肋横突关节和T3~T7的上下左右有压痛结节条索等局部病灶处。
85.针刀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调节相关电生理路线可取厥阴俞穴心俞穴 和 间使 穴位点进行针刀治疗。
86.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需要松解的三个部位是鹅足囊和胫侧副韧带起点, 胫侧副韧带止点 .
87.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练习走路时应将鞋跟内侧楔形加高 防止膝因外展及外旋而再伤。
88.针刀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松解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时,为避免针刀进入椎管而进刀时应将针刀体向头侧倾斜45°与胸椎棘突成60°角。
89. 发生晕针刀的原因主要有体质因素、精神因素、体位因素、刺激部位、环境因素.
90. 晕针刀主要分为轻度晕针刀和重度晕针刀两类。
91. 针刀异常情况有晕针刀 断针刀 出血 周围神经损伤 创伤性气胸 内脏损伤
92. 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有正中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 尺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
93. Ⅰ型针刀按其尺寸大小分为4种型号,针刀头长为1cm。
94. Ⅱ型针刀全长12.5cm,针刀柄长2.5cm ,针刀身长为9cm。
95. 注射针刀分为长型注射针刀和短型注射针刀。
96.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
97. 包括针刀治疗 手法治疗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护理
98. 跖管综合征在针刀治疗时采用的体位是侧卧位
99. 四边孔是由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颈内侧缘组成的解剖间隙。
100.四边孔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腋神经支配的肩臂外侧感觉障碍、三角肌功能、肩外展受限。
王海东教授针刀医学亲传弟子班
通 知
王海东教授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甘肃省名中医
甘肃省中医院特色医疗管理处处长兼风湿骨病科主任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风湿病研究所所长
兼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原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顾问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甘肃省针灸学会针刀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