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内心柔软,我们就不会随便对孩子下手|觉察日记28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2年,个案累积2000小时

1

最早是我们老大在公司群里发了这则新闻,然后发了句:在跳楼前的两秒钟,他在想什么呢?

我看了视频,不敢看太多次,就看了大约五次吧。看后胸口发闷,开车上班的路上,一点都提不起劲。狠狠地吸了几口气,还是觉得闷得不行。

我是代入这个跳楼的男孩了。好像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甩了两巴掌。那一瞬间,一股气愤、羞耻、无力全部涌上心头,却无处发泄。憋得厉害,一死了之是那时候唯一能想到的。

我深知14岁男生的感受,所以,我无法对一个人做出那样的行径。那是致命的伤痛。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感受。这种可以感受到另外一个人感受的能力,叫“共情”。

虽然,共情是心理咨询师的重要训练,但,其实这是我们人类本来就有的能力。只是,我们在日复一日被生活捶打磨练中,在自己的心周围筑起了太多的防御。

这些防御,让我们没那么容易受伤了,也让我们越来越感受不到自己了。于是,也自然感受不到别人了。

2

一个妈妈,能在那么多人的场合,对已经14岁的孩子,做出甩巴掌的行为,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她也经常被这样对待吧。也许过去被她的父母那么对待,然后也开始这么对待自己,这么对待别人。

也非常痛过。痛的受不了了,就开始在心里筑起城墙。

(图片来源:Unsplash 作者:rubavi78)

所以,慢慢地就感受不到自己和别人的疼痛了。

所以,伤害自己,伤害别人,也就下得了手了。

导师班一个姐姐,在看到我儿子的入园视频后,哭了起来。

她说到,她儿子现在已经四年级了。当初他上幼儿园时,其实和我儿子差不多难以适应,但是她都没有哭。因为,她当时没有感觉。觉得入园就是入园,没有什么。

这几年,她通过疗愈,开始慢慢恢复感觉了。于是,才能体会到孩子当时的状态。现在在哭过去儿子入园时的不容易,也哭自己当时怎么就那么铁石心肠。

还有一个学员,她经过这些年的疗愈、成长,越来越后悔过去曾经打骂过孩子。她一次又一次的描述当时自己是怎么打女儿的。非常多细节,包括当时发生了什么,用的什么工具,怎么打的孩子,孩子怎么哭,自己怎么了。好像有一个自己就在当时打骂现场看着。

她无法宽恕自己,也不断地跟孩子道歉,说当年真的不应该那么对待她。孩子甚至都忘记这件事了,她也不罢休,希望用各种细节唤起孩子对这一段打骂的回忆。

我们听了都笑了。却也理解她现在的内心,柔软地根本无法承受当时自己的暴戾以及对孩子的伤害。也可想而知,现在的她,肯定不会这么对待孩子了。

所以,当我们通过疗愈和成长,一点一点卸下心的城墙,我们对待自己和孩子,别人,都会友善很多。

3

当我们拥有了柔软的内心,我们就拥有了共情能力。其实,我们也能共情到那个妈妈。

现在的她,正在经历什么呢?

她打孩子的那几秒钟,肯定是难以抑制的羞愤。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做出这样的事情,太不争气,太丢人,太让自己失望。

但失去孩子以后,她的这辈子,都会在悔恨和内疚中度过了。

(图片来源:Unsplash 作者:akshar_dave)

这样的痛苦并不亚于死去的孩子。

一声叹息。

这是一个悲剧,没有谁是赢家。指责孩子脆弱还是妈妈狠心,都很难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如果可以,父母们真的要好好想想,既然成为了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说几点我的思考:

1、不要停止学习。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边长大边遗忘,慢慢就忘记小时候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了。于是,面对孩子,也非常无知。经常用自己的固有观点和立场来教养孩子。

真的要学习!每一个阶段的孩子都不一样,多学习,事半功倍。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你的那一套方式没有用,真的要有意识,你走错方向了。你可能会更用力地坚持走原来的方向,那只会越来越错,亲子关系和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差。

但是如果你学习了,了解了孩子的特点,你用对方法了,可能就效果显著。孩子和你都很轻松。

所以,真的要坚持学习!可以好好读一读发展心理学,读一读家庭治疗系列关于家庭不同阶段的理论。对于了解孩子和关系系统都很有帮助。

2、不要停止疗愈和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当我们的内在炸药(重大创伤)被点燃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招架之力。学习到的东西都扔到九霄云外去了,只剩下原地爆炸,伤己伤人。

所以,在平常还是要持续对自己的原始创伤做疗愈工作,并不断成长,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

提高觉察能力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让我们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距离,被不断拉长。

比如,孩子的老师让你去学校,说了孩子在学校做了违规违纪的事情。你一下子羞愤难耐。冲去了学校。

如果你觉察能力够高,在这个过程中,有无数次机会,有很多时间,都能让你好好看看自己,为什么在听到老师说孩子出状况的时候,会有那么强烈的反应。

孩子真的在学校和其他孩子打打扑克,这有什么关系呢?真的,这有什么关系呢?

你羞愤,是觉得自己被老师告状,孩子不好,就代表你不好?

你失望,是因为你对孩子寄予厚望,因为你不行了,所以全指望他了。但没想到他竟然这样?

你朝孩子甩了两巴掌,是想要通过这个来发泄你的所有情绪?不通过打孩子,你的那些情绪就没法出去?

……

几乎所有对孩子的愤怒和攻击,都是来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和攻击。

如果有足够的觉察力,我们就可以在打孩子之前,空出一些时间,来好好看看自己。

想对孩子做什么,就先对自己做什么。

想甩孩子两巴掌,就先甩自己两巴掌;

想骂孩子不争气,就先骂自己不争气;

对孩子大喊“我都是为你好”,就对自己大喊:我都是为我自己好。

……

当我们回到自己身上时,就真的能放过孩子。

3、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是独立和尊重,不是附属和控制。

这个真的太太太重要了。

当我们真的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就不会无视他,碾压他,侵入他。

就真的会看到他的感受和需要,并且用自己可以的方式去尊重和满足。

这样,孩子有了自己这个生命生长的空间,也就有了更多活下去的动力。

如果孩子只是父母的附属,也许就会像这个14岁孩子一样,以死偿还父母给的命;也许就会完全阉割了自己,活成了一个别人期待的木偶人。

而真的能把孩子当成一个人,也是因为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人。有看到自己的感受,有尽量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个部分,又要回到第二点,疗愈和成长。只要坚持疗愈和成长,自然就会看到自己和孩子。

悲剧已然发生。一声叹息。希望我们作为父母,都能停下来,静下来,想一想。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