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日本公认的“军神”,却因打了一场胜仗,选择自尽

他是二十世纪初日本公认的“军神”,最后却因为一场胜仗而自尽。

他是明治天皇生前托付重任的大臣,裕仁天皇的导师,却在明治天皇死后不久就随他而去。

这个集无数矛盾于一身的人,就是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1849年出生于日本东京,22岁在东京兵学寮(陆军士官学校的前身)毕业后,被选为天皇的“亲兵”,从此开始了军事生涯。

乃木希典是非常传统的日本军人,崇尚武士道精神和忠君思想,这也正是他后来选择自尽的根源。

1904年2月,日俄双方为了争夺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母港,在清朝辽东半岛的旅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在这场被称为“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现代化要塞战”的战役中,日军的指挥官正是乃木希典。

一方面,能否顺利控制旅顺口,关乎到日后的军事发展空间以及在中国攫取利益的便利,此战之关键可想而知,甚至明治天皇都亲自出面,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攻下要塞”;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与资本主义新贵之间的角力,刚刚崛起的日本能否击败沙俄,也意味着原有的世界体系是否需要重新划分,因为除了日本以外,德国、美国也对已经瓜分殆尽的殖民地虎视眈眈,因此,有人将这场战役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

看到这里,想必诸位也能猜到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了。作为指挥官的乃木希典,自然也是心知肚明,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破釜沉舟,跟俄国人一决雌雄!

在这场战役中,大量的新式武器被投入使用,双方的伤亡也是空前惨重。据统计,这一战下来,日军战死了59480名士兵,其中还包括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最终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俄国人败下阵来,旅顺口被日军占领,旅顺战役以日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然而,战役虽然打赢了,但是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这对推崇武士道精神的乃木希典来说,无异于一场耻辱。或许,丧子之痛他可以忍受,但是面对这么多将士的伤亡,他难以原谅自己,因此,在战役结束后,乃木希典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皇师百万征强虏,

野战攻城尸作山。

愧我何颜见父老,

凯歌今日几人还?

这首诗的意思说得很明白,我带着将士们出来征战,结果伤亡却如此惨重,我哪还有脸回去见家乡父老啊!

(图:乃木希典战死的两个儿子)

不过,这绝命诗虽然写好了,但是乃木希典却没死成,为啥呢?因为明治天皇实在是舍不得这位爱将就这么没了。毕竟仗还是打赢了,而且乃木希典在军队里威望非常高,如果他死了,影响可就太不好了。

但明治天皇也明白,乃木希典素来讲究武士道精神,硬去劝他是不管用的,思来想去,明治天皇想了个主意,他给乃木希典下了一道命令:只要我还活着,你就不能自杀,等我死后,你干什么我就不管了。

除此之外,明治天皇怕他整天憋着,闷出病来,还给他安排了个差事,去给未来的裕仁天皇当启蒙老师。当时的裕仁还不到10岁,他日后的很多思想,都是来源于乃木希典的教导。

就这样,一直等到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乃木希典才放下了包袱,在家里切腹自尽,终年63岁。

历史客栈作者:水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