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Q1,药企市场销售面临哪些考验?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及防控疫情工作的推进,各行各业多多少少均受到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医药企业完成全年任务来说,一季度开门即是关门。Q1某种程度上就是决战的预演,如果开门不红,基本上一年打个翻身仗相当困难。那么,疫情之下的一季度,市场销售任务面临哪些考验?估计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影响着相关部门的决策。
第一层考验——市场部!
市场部往往是一个企业的战略参谋部,涉及营销方案的制定、产品定位和品牌推广方案等等,主要负责全局统筹的工作,是战略层面的事情。当然也不乏企业对市场部的定位不是学术营销,而是频繁的开学术会。其次,面对巨大的销售压力,市场销售人员往往无暇参透学术营销的本质与精髓,只能大干快上,通过学术会聚拢人气,实现快速销售。
如今,面对疫情的紧张趋势,预计Q1大大小小的学术会、沙龙会是开不成了,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市场部抓紧夯实内功,把聚焦点向外向内,扎扎实实把产品规划体系与风险预案做透做深。毕竟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厚积薄发而不是浅尝辄止。没有厚重的自成体系符合逻辑的学术体系,市场销售力只能逞一时之快没有后劲推动。“学术搭台、营销唱戏”,一定不是“学术会搭台、营销情感唱戏”,看似认知的少许偏差,结果却往往是大相径庭。
第二层考验——政府事务部!
政府事务部,作为市场营销争资格的先头部队,在争取进入各种目录(基药、医保、慢病、门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环节,具有相当大的权重作用。但很多时候,政府事务的工作往往被外来的、空降的和尚念歪了经:以跟谁关系如何如何作为一种从事政府事务的资本,这种工作定式和固执思维注定没有出路。随着国家带量采购的强势推进以及基药1+X政策执行、地方医保442的强力出清,今后政府制定政策将越来越透明,信息传达也越来越快,把会议通知、政策拍个照回来决不是衡量一个政务事务工作好坏的标准。
在疫情之下,其实也给了政府事务部工作调整节奏的间歇期,这个时候,应该真正思考一下如何向更专业的方向去发展,如何更好地结合公司的业务,去推动2020年新增市场终端的增长与存量市场的释放;应该思考如何去制定出一个个合理的策略和建议,而不是被动挨打,始终走在政策的后面,毕竟受气的“小媳妇”的角色,不能总是伴你终生。
第三层考验——市场一线销售人员!
目前来看,和疫情相关的中西药品会加快增长速度,尤其是负责一些大型药品连锁药店的药代,基本上就是躺赢了:只需要把日常客情关系维护好、关键时刻让双方的大老板碰碰面。产品宣教都几乎不用了,只需要多跑两趟腿,但凡能和疫情沾点边的产品都能赚个盆满钵满。
对于一些新进医保的或者日常就增速乏力的其它看似成熟但增速不成熟的产品,预计是最难的。从合规的角度讲,本身进医院就越来越难,在疫情之下,三五成堆的小型聚会又基本上被折了,估计想和医生见个面都会被各方面紧盯着。而对于本身就已经形成一定市场份额的真正成熟的产品来说,影响一定会有,但这个时候的影响是:本来要在一季度万箭齐发的各省带量采购基本上要暂停了,各方面所有的重心全部靠在疫情防控上了,只要平常的工作细致,市场增量的波动影响也不会太大。大海退潮时,看谁在裸泳,这个时候才是检验日常工作成熟度的关键时刻。
2020年,一季度的药品市场销售局面变化令人猝不及防,但千万别忘了,今年所有的工作前提还是市场准入。今年国家基药动态调整已经成定局,同样各省医保目录加速剔除原有增补品种是一项政治任务。各省招标采购预计将大幅借鉴国家带量采购的模式,起步降价至少就是15-30个点起,以价换量成为今年最大的趋势。用业内某医药政策研究资深人员的话来说,没有顺利完成市场准入这个1,其他学术策划包括市场上量都是一个0!
远处并不是风景独好,看似一望无际的山丘那边其实已经铁蹄声声与鸣鼓马厮,一切正蓄势待发。兵临城下之时,药企应该扪心自问: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