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进作品:两本权威军事图书记载曾攻占界首?错了!
1月下旬,日军为逼蒋介石投降,集中5个师团,约7万余兵力,于1月下旬发起豫西战役。在日军进犯下,国民党军汤恩伯部由涡阳、蒙城、太和一线溃退,豫东、皖北大片国土沦为敌手。八路军四纵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指示,主动西进,进占淮北太和、攻克界首、收复涡阳、蒙城,歼灭大量日军,缴获甚多。此时隐蔽集结于贾鲁河以西之国民党军九十二军、骑八师、骑二军、十二军、八十人军等部14万之众,趁新四军西进尾追日寇之际,丧心病狂地兵分三路,向彭雪枫所率八路军在张村铺、王市集、江口集的纵队发起猛攻,使豫东抗日战场的战局发生急剧的变化。
以上文字出自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 2 0 0 5 年8月出版的《新四军军史珍典》。另外,由《新四军战史》编辑室编、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的《新四军征战日志》也有如下记载:1月30日,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就坚持皖东北地区的方针致电彭雪枫:“你们目前作击破顽军准备,同时须准备在主力不能坚守时退过皖东北,在皖东北作布置,并准备路西的游击战争。”八路军第4纵队西进向日军进攻,进占太和、攻克界首,收复涡阳、蒙城。2月7日,进至皖北阜阳以东之张村铺、王市集和蒙城西南之阚疃集、江口集一线。
令笔者感到奇怪的,就是其中关于八路军四纵主动西进这一块语焉不详的描述。同是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新四军战史》,并没有与《新四军征战日志》相同之“攻克界首”的记载。
当时(1939年至1941年),界首三镇已在何柱国骑二军控制之下,何柱国将军与新四军彭雪枫部“联防共守豫皖边区大片国土,彼此互相支援,甚为融洽。”皖南事变后,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恶化,骑二军与新四军的友好关系被迫中断,但何柱国仍本着张学良将军“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初衷,与彭雪枫部协议:“如我两军被迫对阵时,仿效西安事变前红军与东北军的做法:双方在阵地前朝天开枪,避免杀伤,决不做出使'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界首市九十年代出版的《小上海岁月》和《沙河春潮》两本文史资料图书,里面收录有大量资料以及骑二军、界首人的回忆,却未有八路军任何曾经攻克界首的记载,《何柱国回忆录》中也未提到有此事。
在抗战时期,界首的发展之快,的确令人瞩目。1939年,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的臧克家与姚雪垠组成“笔部队”,奔赴前线作文化宣传。他在《过界首集》中写道:“……平地添了茅棚千万间,还累得货物躺在露天中。晚上,岸上的灯火,同船上的灯火互映,市声歌声呼应着水声,货交出去,钱接过来,一天六十万元川流在人的手中。”其经济繁荣的景象,跃然纸上。抗战时期,界首作为“走私之城”,是日寇、国军、我党多方暗战角力经济的隐形战场。
虽说我军是不会无故前来主动进攻友军地盘,但并不代表不重视界首。1940年10月20日,彭雪枫在《皖北反摩擦之战略方针》中提出:“为配合苏北、皖东行动计划,我应集中力量扫荡淮河以北、新黄河以东之顽固势力(何柱国、马彪除外);占领蒙城、涡阳、太和,控制界首、正阳关诸渡口,可待顽军向我皖东进攻之后行动之;目前除巩固现有阵地之怀远、宿县、凤西、蒙北、涡北外,还应逐渐向蒙南、寿县开展工作。”从目前的资料文献来看,我军欲“控制界首”的计划早已伏下暗子。国民党骑二军步兵旅二团三营于维哲1936年1月在陕北瓦窑堡加入共产党,受命到东北军做秘密工作,潜伏14年之久。据当时中共沈丘县委书记、界首特支书记丁兆一回忆,1941年春节之后不久,日寇侵攻界首,县委决定组织两支游击队抗击日寇,支援国军作战(应该也有将界首控制在我方的计划),一支由董种珊在光武庙组建,一支由王文成在界首西南十二里的东王老家组织。后鉴于日寇在界首停留一天就撤走了,国民党军队返回界首,为不使我方的力量暴露,已集中的我方人员立即遣散隐藏。⒂在抗战时期,我军并未控制界首,《新四军军史珍典》《新四军征战日志》两书所提到的攻克界首,似是搞混了计划和实际战况,可见应是两书的编撰者闹了乌龙。
界首之战的另一个结局,是改变了当时的形势。是年,汤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团军调来河南。汤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苏、鲁、豫、皖四省边区总司令,何柱国和沈克为副总司令,设总司令部于河南叶县,并设苏鲁豫皖边区党政分会,汤为主任,何柱国为副主任。在安徽临泉设挺进指挥所。当时归汤指挥的有第三十一、第十五、第二十八、第十九、第四十五等五个集团军之多。汤恩伯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是这一地区的最高长官。汤恩伯将何柱国所建的界首警备司令部升级为沙河警备司令部,其管辖范围从原先的界首三镇扩充到上自河南省周口,下至安徽省的正阳关,彻底控制了沙河一带。
1947年10月1日华野六纵十六师解放界首后,华野总部于当月上旬和12月上旬两次驻扎界首。总部首长粟裕指出:“界首地处豫皖苏区中心,是解放区内仅次于石家庄的第二重要城市,是向沙(河)南进军的主要基地,战略位置重要,必须发动群众,建立武装,把界首建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发展豫皖苏的革命事业。”
跟随部队进入界首的界首市首任市长乔道三以“工业强市”的理念,积极建设界首,使界首市迅速兴旺繁荣起来,以深厚的经济实力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期间,界首市动员5000余人报名支前,组织2000副担架,捐献粮食200万斤以上,送往前线衣物、食物等大量慰问品。1948年11月4日,按豫皖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张国华指示为吴忠独立旅提供100只民船,提供3000斤熟食,使之顺利完成阻击黄维兵团任务。战役胜利后,政府募捐233万多元及粮柴等实物,为死难烈士及其家属解决了实际困难,战役中受灾群众得到了救济。3月8日,市委成立支援渡江指挥机关,组织水手156人,民船100余只支援渡江战役。
1975年摄制的故事片《车轮滚滚》,讲述的是胶东解放区某县兵站组织支前民工支援淮海战役的故事,而当时豫皖苏军区在界首建有三个兵站,对界首的重视自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