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三章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三章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无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此章名曰:细微者生

《道德经》通读到这一章,应该重述我前面的话:老子观天象、观地象、观物象、观人象,而悟道。老子把自己的所悟以《道德经》的方式写出来,形之于世,老子不劝世,不劝人,老子“行不言之教”,既不言,即无教,所为教者,是受教者的自启自悟自明。在这个世界上,孰为受教者,人也。天地万物自育于道,得大道,以不自生而恒常生,生生不息,不启不教,守道而无有,行道而无为。

老子之言,不教何立?天道而立,地道而立,物道而立,人道而立。人尊老子先知,信老子言之有道,奈何古今之人,尊其人,信其言,而不以道为尊不以道为信,舍其本求其末,老子之悲,道之悲。

以此,今日通读老子《道德经》,应通读老子《道德经》言语背后的大道,不可信在言上。所谓信在言上,就是执言,老子所言,应是世人与道之间的善启之桥,只有以《道德经》为引启,回归大道,才是通读老子这本书的真谛。而不是拿老子的言词涂饰今人的言行,也不是把老子的言语当作律令规范今之言行。

所以,我读解《道德经》,用心在接近老子言语之真,即在老子言语之后,觅见道之朴,道之忽恍,道之真。其实,就是发现,道在自身的奥存奥有。如若不能见吾身有道,老子之言,也是妄说妄读。

下面,看老子在六十三章说了什么。

这一章是老子观人象之悟:人有为,不知无为,正因为如此,世上就有了事,有事就有难易,就有大小,然后,就有了大小多少之别。如果无为,则无事,无事,则无难易、大小和多少,人无为无事,就不会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天下就平和宁静,中正恒常。

老子看到了人有为之世象,于是就把他所看到的世象述说如下。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

为无为:无为是道,天地万物以无为而恒常生生不息,为也是道,天地万物恒常是为,生生不息是为,但天地万物如此之为,是不自生之为,是无为之为。天地万物有自性,自性之为是无为之为,也是道。

人却不然,先是不知什么是无为,就是不知“道”,然后,以有所为表示自己无时无处不在。所以,老子说,为无为,老子在这句话里说的是,有为,也有无为,二者都是合道,人有为,人有无为吗?人的有为合于道吗?人没有无为,合于道吗?

事无事: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不自生,可谓事,也可谓无事。

人呢?有天地万物之无事吗?有天地万物之事吗?因为只为自生,所以,无事也是事,有事更是事,百事缠身,难解难分。好好悟吧,你可无事过,你可有事而无事过?若无此,即是无道。

味无味:拿一个现象来说话。人的鼻子,能辨五味,可你有过不闻其香,不闻其臭的时候吗?仔细想想。虽有味,却又无味。何以如此,因为有道。由此,可以道不辞于人,是人之知人之欲人之为使人离道叛道。这句话说得太清楚了。

大小多少:包含着人对这个世界的有知之识,贫富,贵贱,上下,左右,高低,内外,明暗,善恶,天地万物有此分别吗?如此分尊卑的世界,人活在其间,是道之所命吗?

如此理解老子这几句话,更接近于老子所言之道。

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道无怨和德之分,天地万物无怨亦无德。所以无报,这是道,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不分难易,无有大小。

有怨,分难易,有大小者,人也。所以,老子说,因为有了怨,才以德报怨来灭怨,即灭不道。有了难,才想着在容易的时候克服难。因为有大有小,所以就想着从细小处做起,好成就大。这就是人,聪明的人,有知的人,有为的人,有欲的人。

我想,老子在这里不应该教人为了没有难,为了成其大,告诉你一个小容易的时候做起,从小事做的方法吧。

因为,大道赋予万物的自性,无难易之分,无大小之别,更无“图”也无“为”。只有人有所图有所为。在老子看来,这是不道之行。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是前面那句话的原因,天下的难都是从易开始的,天下的大都是从小开始的。作,发作。难发作于易,大发作于小。在人的世界里,事情就是这样。而在天地万物的大道世界里,万物不分大小,万事无难无易。

所以,老子说,人啊,你就分吧,你就辨吧,最终,你在自己的分辨里离道远道。离道远道意味着不道,“不道早已”。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者,是老子对人的一个理想寄托,在这个人世间,能成为圣人,即明达之人,在老子看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在这一章里,圣人又一次做了一件聪明的事:终不为大,就是说,圣人从来不在事情难做的时候去做,而是在很容易做的时候,就把事情做好了。从一件一件细微的事情做起,成为大。这是一种圣人,是世人的楷模的标范。

但老子理想的圣人,并非如此,真正的圣人,不以成其为大而有所为,而是“终不为大”,既无为,更无为大之欲。至于圣人最终“成其大”,那也不过是世人的敬誉罢了。

无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人世里的人,以信诺建立相互存在的关系,不像天地万物那样,以其不自生而相互依存。人的信诺如何,老子说,轻易许诺,少于有信;都想成为圣人,成为聪明人,都从容易时做,结果呢,多易就必然多难。

最难理解的是最后一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真正的圣人,明白,最难的是,知道由小成大,知道从易克难,把如此有知变成昏昏然,是最难的一件事,就是根本不分难易,不分大小,只有这样,才最终不会有难。

老子是在论道,而不是在讲术。所以,我如此说。

(0)

相关推荐

  • 励志的句子及解释32条

    励志的句子及解释32条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1—9)

    [导读]老子姓李名耳,出生于公元前约571年,春秋晚期的陈国苦县.先秦文化集大成者,东方哲学奠基人,被道教和民间诸多宗派奉为始祖,老子的学术思想对中国的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学.道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

  • 道德经 | 第二章:真善美的价值定论何在?道德经 | 第二章(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 ...

  •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道德经> 第二章 [原文]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 ...

  •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能成其大》悟读述杂【63】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能成其大》悟读述杂【63】

  •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难作于易,大作于细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难作于易,大作于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之心得分享

    第六十三章 无难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 ...

  •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小事做起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大小多少②.报怨以德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④,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 ...

  •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

    老子这一章节,是继续对无为这一概念的延伸,无为无不为,但无为又是为的,那么无为究竟是无为还是有为呢? 先贴下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 ...

  •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猷难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