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照片错误合集,正反示例参考对比,风光摄影引以为鉴
因为“身在此山中”,所以即使发觉“有些不对劲”,也找不出来“哪里不对劲”。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所以,照片点评就很重要。
照片点评,可以帮助我们很直观地了解照片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到拍摄时所存在的问题。在下次拍摄类似的场景时,规避相同的错误,降低失误率。
本期点评的照片,有优点也有缺点。侍墨给出了一些建议,在下次拍摄的时候,您可以照样试试看。
图1:照片来自粉丝“菩提自石生”。
粉丝留言:习作,天空和水面都太干净了。
侍墨点评一:
确实,天空和水面都太干净了。
天蓝蓝、水蓝蓝的场景,看上去很好,但是拍出来,就会显得有些“空荡荡”的。
图1-2
怎么办呢?
侍墨有两个建议:
1、在周围找一找,看看有没有绿叶子。
树叶子或者草叶子都行,能当成前景就好。
图2
天蓝蓝、水蓝蓝的拍摄环境,我们改变不了;那就改变拍摄角度,像上图这样,用树叶子或者是草叶子当成摄影前景,填补空荡荡的“空白区域”。
如果角度合适,这些绿叶子还可以搭建出一个前景框架呢!
图3
2、如果时间充裕,那就等一等。
等到落日余晖,天空因为夕阳西下的关系,而呈现出冷暖交替的渐变色彩。
水面上的倒影也会呈现出迷人的颜色。
让天空变成“调色板”,就算天空没有云彩,照片也很漂亮。
图4:照片来自粉丝“a巴山道士a”。
侍墨点评二:
这张照片,采用了“向心式”构图。
这也是秋天在树林子里拍照比较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
站在树枝、树干比较多的密林里,向上仰拍,利用树干形成的线条向照片中心汇聚。
为了更好地体现出纵深感,最好采用广角镜头。
图4-2
采用“向心式”构图,在密林深处拍摄竹林、树林时,曝光可以稍微再亮一点。
为什么呢?
因为密林深处的光线相对比较暗。
树叶子和树干容易被拍成黑色的。
昨天我们可以稍微加一些曝光补偿。
图5
采用“向心式”构图拍摄树林,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周围的树木要够高。
树干越直,摄影效果越好。
打个比方来说,胡杨的树干以曲线居多,白杨的树干以直线居多,所以“向心式”构图更适合拍摄白杨树。
图6:照片来自粉丝“夏云奇峰789”。
粉丝留言:请老师指点。
侍墨点评三:
一棵高大的树木旁边,站着一个穿着鲜艳的“小人儿”。这是很明显的大小对比。
利用视觉反差,拍摄出“景大人小”的效果都会在风光摄影中也比较常见。
图6-2
不过,这棵树的树冠距离照片的上边太近,留白很少,有些“顶格”。
看这个拍摄环境,机位应该还可以再往后挪一点。
另外,照片中有污渍,镜头进灰了?
图7
“大小对比”的拍摄方法,在风光摄影中还可以与透视关系中的“近大远小”结合起来。
比如说,在上图这张照片里,水面的小船距离比较远,而岸边的树枝距离镜头比较近。所以看上去,树枝很大,小船很小。
图7-2
画面布局方面,树枝和花朵在右上角,小船在左下角,形成了对角线的呼应关系;
小船是兴趣点,指向小船的那些纤细的树枝,是视觉引导线。
图8:照片来自粉丝“菩提自石生”。
粉丝留言:几年前摄于包头,手机随拍,请点评。
侍墨点评四:
这张照片很像是坐在车里拍的。
因为照片的色彩整体呈现出了“滤镜色”,噪点还挺多,很像是隔着汽车玻璃拍摄的结果。
而且风车的位置很靠边,很有可能是因为拍摄机位不能挪。
这个拍摄环境,如果是在自然空旷的户外,不应该是这样的拍摄效果。
图8-2
这张照片采用了三分法构图拍摄。
风车是兴趣点,摄影技巧同样是“多头对寡头”——用一个风车对应一排民房。
如果是采用4:3的照片比例,可能风车就不会这么靠边了。
图9
采用三分法构图,在风光摄影中也比较常用。
兴趣点通常会放在三分法构图的井字格交汇处。
侍墨一直推荐大家采用4:3的比例拍摄照片,因为,照片的比例会直接影响取景构图。
比例奇怪会增加构图的难度。
图10:照片来自于粉丝“网友4f5a”。
粉丝留言:请老师点评,斧正不足之处。叩谢!
侍墨点评五:
山间云雾很亮眼,就是水面空旷了一点点。
秋天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在植被茂密的山间,清早起床,是会看到漂亮的云雾的。
有水的地方,就会有倒影。如果水面无风,倒影会让实景的视觉重量翻倍。
图10-2
从视觉重量上来看,右侧的建筑群因为有倒影的关系,视觉重量翻倍了。
但是左侧却没有能够平衡右侧的画面元素。
水面空荡荡的,画面失衡。
如果水面上有一艘小船,成为“兴趣点”,效果会好很多的。
不过,看这个拍摄环境,水面上不一定会有小船。
那就找点前景点缀一下,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图11
拍美风景照片,视觉平衡也很重要。
有云雾,有水雾的风景固然好看,但是,因为云雾或者水雾的关系,把照片拍摄成“空荡荡的一片白”就不太好看了。
水面最好是能有一艘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