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专家亲手造假古董,骗藏家380万?当事人:另一伙专家嫉妒我
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火爆,近年来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国内的收藏环境一直处于乌烟瘴气的状态,理由是造假者技术愈发高超,鉴定者却备受质疑,尤其是当代表文物鉴定最高水平的专家群体出现了问题,就会让收藏者们失去了对专家的信任。如果一位高水平的专家亲自造假,又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毛晓沪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01年,当时有位藏家带着一件“汝窑碗”前往北京,找毛晓沪帮忙鉴定。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之首,无比珍贵。彼时毛晓沪还未成为央视《寻宝》和《华豫之门》的专家,但已是业内知名陶瓷专家,他不敢怠慢,从胎、釉、工艺和历史痕迹多方面仔细审核,还邀请故宫古陶瓷专家杨静荣帮忙一起鉴定,最终确认这是一件到代的真品,并为藏家出具了“鉴定报告书”。
汝窑碗
有学者推测,汝窑全世界的存世量只有67件半,当然这种论断不严谨,毕竟埋在地下的也没办法统计,但毋庸置疑一件真品汝窑肯定价值连城。毛晓沪自从碰到真品后一直念念不忘,三年后机会真的来了,当时杨静荣找到毛晓沪说:“咱们之前不是鉴定过一件汝窑吗?现在有人想买,你看看能不能联系上那位藏家,做个中间人也能赚些佣金。”毛晓沪一听是这么个理,便联系上那位汝窑收藏家,然后和一位叫沈琪的女子现场验货交易。
杨静荣
沈琪花了90万元将“汝窑碗”买下,其中80万给了卖家,10万元是毛晓沪他们的佣金。没过多久,沈琪又以380多万元的价格,将“汝窑碗”又转手给了一位叫刘健的男子,这次交易只有杨静荣知道,而毛晓沪却并不知情。然而半年后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毛晓沪在外出差之时,突然接到电话让他赶回去,一回到家就见刘健跑过来劈头盖脸的怒骂:“你这个骗子,卖了我假货,骗我380多万。”毛晓沪很是无辜,自己根本没见过刘健,何来骗之说?
毛晓沪鉴宝
但刘健手上却有毛晓沪收到货款的签名收据,毛晓沪当然不会承认,他感觉自己被摆了一道。此后两年的时间里,刘健一直找不到沈琪,便一口咬定是毛晓沪合伙沈琪制作假货,骗他钱财,而杨静荣身为知情人却一直沉默不言,毛晓沪此后与他的关系形同“绝交”。为什么刘健没见过毛晓沪,却非说是他制作的假货呢?原来,刘健在买下“汝窑碗”之后,特地去请教了故宫的专家。
叶佩兰
刘健声称,他带着“汝窑碗”前往故宫请教了叶佩兰和李知宴两位著名的陶瓷专家,结果两位专家仔细鉴定一番,便断定这是件假货,而且非同一般的赝品,它是由毛晓沪亲自造假的产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知道毛晓沪的过往,原来毛晓沪虽然并不是体制内的专家,但也曾受到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刘九庵先生等老前辈的教导,并学习过仿制和修复古陶瓷的技术,假“汝窑碗”很可能就是毛晓沪用自己的技术制造的。
毛晓沪解释事件来龙去脉
尽管毛晓沪一直为自己澄清,说没见过刘健,也根本没有制作过假“汝窑碗”,但刘健不信,还把他告上法庭,此事当时在网上也引起轩然大波,挺毛晓沪的贬毛晓沪的,各种声音都有。双方隔空“互撕”了好几年,法庭终于在2011年12月宣判,因证据不足刘健败诉,毛晓沪不承担任何责任。而事后毛晓沪在面对媒体时,更是直指有另一伙专家因为嫉妒他,而故意陷害他!
专家鉴宝
该事件看似是一场不同的鉴定结论之争,其实背后是两个群体之间的一场博弈。毛晓沪代表的是民间“实战派”,他的理论知识可能不如体制内专家那么深厚,但因为深入市场,充分了解市场行情,有丰厚的辨别市场文物真假的经验,所以在面对真正挑战的时候,有信心断定一件文物的生死。而故宫内的一些专家代表的是“学院派”,他们不需要深入市场买卖古董,主要的职责是研究历史文化,他们接触的大多都是出土文物、宫廷文物,眼界广阔,见多识广。
电视鉴宝现场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理论和实战都不可少,本来“实战派”和“学院派”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共赢。但文物鉴定的难点实在太多,专家也是人,难免会犯错,这就造成了专家群体都在争一个“话语权”,谁说话分量高,谁名气更大,就更有“话语权”。毛晓沪表示,因为他实事求是的风格,经常揭到某些“学院派”专家的短处,得罪了他们,才有了这次被诬陷的经过。
老一辈真正受人尊敬的专家
假“汝窑碗”事件就此不了了之,但既然东西是假的,肯定有人制造,是毛晓沪,是沈琪还是刘健撒谎呢?恐怕也是一笔糊涂账。而事件引出的两伙专家“互撕”,对净化收藏环境也没有任何好处,反倒让民间收藏者更加不信任专家群体。老一辈故宫专家为何受人尊敬?因为他们从来不会挂着专家的名头到处走穴赚钱,而是用心研究文化,出版的著作能真正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反观如今的专家,却带头在混乱的收藏圈里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