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脉诊,就能确定病人的治疗疗程,别问怎么做到的,看完就懂。
我在门诊中,遇到很多妇科闭经的病人,他们都很关心吃药多久才能能见效,能来例假。
疾病的辨证中,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脉象,但是也指出,脉诊绝不能作为辨证的唯一依据,即使是妊娠恶阻这一简单现象,也应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方可诊治。这个经验也不是我一个人提倡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国医大师柴松岩的医书,发现柴老对妇科脉象的领悟和我有很多类似之处,我忍不住把柴老经验分享给大家。
在给学生讲解脉诊时,柴老经常背诵《脉学正义》开篇语:“四诊之序,望闻为先,切脉居后……盖察脉以审病,只是参考病理之一端,万不能不论声色形证,仅据脉理,以审定其为寒为热,属实属虚……凡此种种脉象,无不可以偶见,而亦无不可以兼见。苟非合之声色辨证,虽有高贤,不能下一断语。如谓精于脉法,但一下指,不问其他,而竟能洞见隔垣,则从古名家,未闻有此高论……”她以此来告诫学生,对诊脉的认识万万不可偏颇。
柴老辨脉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重视脉象中是否带有滑利之象,以辨别血海的状态;②重视脉象中尺脉是否有力,以判断肾气是否充盛;③通过三部脉的不同表现判断脏腑功能是否协调。其中对脉象中滑象的提示尤为重视。
柴老指出,在女性生理方面应注重阴血是否充盛。若阴血充盛,脉象中则带有一定的滑利之象。也可以理解为,妇人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阴血及血海的充实度。故在治疗妇科疾病过程中,通过对脉中滑象的有、无,有力、无力,脉体宽度的辨别,以及在临床中结合患者的年龄、体形等情况综合判断,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血海的充足程度。在治疗月经病时,对脉象的辨别有着重要的参照性。
同时柴老明确指出,妇女之脉象可受许多因素影响而变化较大,如年龄、经期、妊娠、更年期等,甚至职业不同,脉象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临床中判定疾病和确定治则时绝不可独用脉象,一定要综合认识,方显客观。
对于月经稀发或闭经的患者,对脉象的判断重点集中在脉的滑利之象。柴老认为此类疾病多有不同程度的血海不足,故脉象中是否带有滑象是有认证意义的。
如脉象沉滑有力,说明血海未枯,疗效预期较好,易于恢复;若脉见细滑,说明血海不足;若脉沉细略滑,说明血海匮乏较重;如脉见细滑数,常说明血海亏损兼有伏热之象,此类脉象于现代人为多见;若脉沉弦滑,考虑患者情绪中有紧张之象,治疗时应适当调理情志;而如果患者脉见沉细无力无滑象,则提示血海已有重度受损,治疗难度较大,且疗程长。在治疗过程中切脉时出现滑象,则说明已枯之血海已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之象。
对于崩漏患者,柴老认为对脉象的判断尤为重要。因为此类患者多虚实夹杂,而邪实中或有邪热迫血而崩,或有瘀血内聚,客夺主位而漏,脉象表现会因证而不同,重点在于判断病情是以邪实为主还是以正虚为主。
崩漏患者由于出血较多的缘故,脉象本应表现为细弱、沉细等阴血不足之象,但若脉象中出现数大之象时,常说明有邪热迫血的情况,所谓“脉大病进”是也;若有弦紧、弦涩之象,则说明瘀血内聚以致血不归经。
若以邪实为主,治疗时应注意以祛邪为主,不应过用收敛止血之品,以防“闭门留寇”,病必不除。若治疗后脉象现本虚之象,则说明病邪已去,可根据病情补虚收敛、止血养血,以达疗效。当然,在判断过程中要同时结合舌象、基础体温变化,以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等因素进行施治。
对于不孕不育的患者,因其病因病机复杂,且所要关注的因素较多,需要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而在脉象上,柴老主要关注点在于:一是从脉中滑利之象判断血海是否充足;二是从尺脉有力程度判断肾气的虚实。再结合其他资料,如年龄、病史、舌象、基础体温、症状等,从而得出对患者目前状态的判断。
对于胎动不安的患者,柴老认为通过脉象以判断妊娠状态尤为重要。妊娠脉象应滑而有力,且脉体较宽。若脉见细滑而数,则属内有伏热,易致胎动不安,治疗多以清热安胎为主。而脉细者主不足,治疗时仍应注意调补阴血以养胎;若脉见弦紧,且患者有精神紧张,则提示肾水不足以养胎,肾阴亏而水不涵木。若为有习惯性流产病史的患者见此脉象,更应考虑肾水不足的情况。此时治疗应以补肾水而安胎为主,并要注意阴虚生热扰胎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