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外交:300年文治帝国的生存之道
宋朝立国300年,经济、文化、科技异常繁荣,堪称文治帝国。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和平的外部环境,但宋自始至终都处于强敌的挑战之中。
契丹、女真和蒙古武力强盛,相继兴起并入侵中原,其所依赖的骑兵,机动战斗能力胜过农业民族的步兵。宋初屡次北伐失败的教训,使得宋朝不得不面对无法制服强敌的现实,于是基于理性的考虑,以外交手段配合军事行动,来解决外部的威胁和侵略。
10世纪初,大唐帝国崩溃,朱温建后梁,占据汴京。同时,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统一内部,于905 年与据有山西的突厥沙陀领袖李克用结盟,扩张势力。
从五代开始,多个政权并立,东亚格局逐渐进入多元体系中。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政权都体认到不能达到唯我独尊的局面,需要用外交的手段来维持竞争的能力甚至生存。
在多元体系中的宋朝需要外交。宋代外交的主要对象是辽、金和蒙元三朝。宋朝建立以前,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已建号称帝,其皇帝的地位,中原无人能够动摇。后晋石敬瑭用割地、称臣称子和进贡岁币的方式与契丹耶律德光议和,得到“父皇”的援助,取得中原的政权。而后晋成为契丹的附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
宋以前的朝代曾经用贿赂的方法应付周边政权,最显著的是利用和亲政策来笼络邻邦的君长。以岁币和土地来换取和平与政治军事的支持,则是后晋对契丹首开其端。宋代君臣对后晋的称臣纳贡记忆犹新,尤其岁币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作为外交的筹码。其后两宋外交政策的核心竟是岁币,并且发展为外交方面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节选自《宋代外交史》
【内容简介】
10至13世纪,辽、金、蒙古相继兴起并入侵中原,与宋形成势力均衡的局面,外交遂成为两宋维系政权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两宋与周边政权举行过无数次谈判,订立了许多条约,使节交聘之多,外交往来之频繁,历史罕见。《宋代外交史》全面梳理了两宋对辽、金、蒙古开展外交的历史,详细叙述了澶渊之盟、绍兴和议等重要条约订立的博弈过程,细致展示了两宋弹性运用“和、战、守”三策,与强大外敌达成和平相处状态的生存智慧,以及联金灭辽、联蒙灭金导致覆亡的历史悲剧。
有别于“屈辱求和”的悲情化历史解读,陶晋生以卓越的史识、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宋代的对外交往关系,提出宋与辽、金、蒙古之间基本上是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一颠覆性的观点。以前被视为城下之盟的《澶渊誓书》,在陶晋生看来,是宋朝统治者出于务实和理性的考虑,以弹性外交与强敌达成的适度的“包容之道”。
宋代的外交承继唐五代以来的制度而又有许多新的创举。作者花费较多笔墨介绍了宋代外交的各种细节,如外交机构的设立、外交礼仪与使节交聘的规范、宋辽互贺新年和皇帝生日的流程、宋辽处理划界等外交纠纷的经过。客观、生动的叙述改变了我们对宋代外交“屈辱求和”的刻板印象,从而对两宋与其他政权的互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外交成败影响政权存亡。宋辽达成的“澶渊模式”维持了长达120年的和平,宋代的两次外交失误——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则直接导致了北宋和南宋的覆亡。宋代外交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后人反思。
【作者简介】
陶晋生:1933年生,台湾知名历史学家。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印第安纳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师从姚从吾、邓嗣禹先生学习宋辽金元史与东亚史。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吴大学、西密歇根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致力于宋辽金史和中国史、边疆史、社会史研究,造诣颇深。著有《宋辽关系史研究》《女真史论》《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等。其中《女真史论》获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学术著作奖。
【目录】
绪论/8
第一章 宋代外交的背景/20
第二章 宋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冲突/30
第三章 澶渊之盟/40
第四章 外交机构和外交礼节/60
第五章 使节交聘/78
第六章 外交文书、出使报告及出使诗/116
第七章 增币交涉与宋辽夏三角交涉 /150
第八章 宋辽划界纠纷/170
第九章 宋与辽、夏、高丽的互动/192
第十章 联金灭辽与北宋灭亡/208
第十一章 宋金和战/240
第十二章 南宋争取对等/360
第十三章 联蒙灭金与宋亡/390
结论/412
后记/418
宋代外交大事表/420
引用及参考书目/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