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志 183:卫觊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83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卫觊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卫觊(音同“即”),字伯觎,今山西人。
卫觊年少时,就以才学见称,曾任曹操司空府的属吏、茂陵县令、尚书郎。
199年,曹操与袁绍的矛盾也日益激烈,双方大战在即,此时的荆州牧刘表也放出话来,将站在袁绍这一边,而关中的诸将,也坐山观虎斗,保持中立。
曹操因为益州牧刘璋与刘表有矛盾,于是命卫觊为治书侍御史,出使益州,劝刘璋出兵牵制刘表,以避免刘表扰乱自己的后方。
卫觊领命前往,但在经过长安的时候,才知道进入益州的道路已被张鲁所阻塞,万般无奈之际,只好留在了关中。
后来,北方逐渐安定,在先前董卓乱证时期逃离关中的百姓也有一部分陆陆续续回到了故乡。人口一多,关中的诸将自然高兴,征兵也征得不亦乐乎。
卫觊见状,写信给荀彧,说:关中是富饶之地,之前因为兵荒马乱,百姓流落在外有十多万户。如今听说家乡逐渐恢复平定,百姓们也都回来了。可是,回来的人一多,当地却找不到活干,各路将领便竞相招纳他们做为自己的私兵。如此,地方将领强大了,就容易引起后患。另外,盐,是国家的宝物,自战乱以来逐渐脱离了国家的管理,如今应该像从前那样设置专人进行监卖,将卖来的钱买些米,如果有归来的百姓,就给他们提供一些粮食,以此鼓励他们耕作劳动,使关中重新富裕起来。如此,回来的百姓就会越来越多,形成了良性的循坏。
荀彧将此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纳之,开始派谒者仆射监督盐官,派司隶校尉管治农业。
等到关中各地照此执行以后,曹操就把卫觊召了回来,提拔他为尚书。
213年,曹操当上了魏公,建立了魏国,卫觊任侍中,与王粲一同主掌制度。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任卫觊为尚书,后又作为中间人准备禅让之事。曹丕称帝之后,封其位阳吉亭侯。
226年,曹叡继位,卫觊进封閺(音同“文”)乡侯。
在曹叡期间,卫觊曾进言:九章刑律是从古时候就遗留下来的,判断刑罚的标准、概念很细致,不容易把握,因此主管一方的官员,都至少要明晓法律。刑法,是国家最重要的一项制度,但如今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执掌刑法的官员,乃是掌握老百姓生死的重要人物,但他们被授予的官职往往都很低下。这样子下去,未必是好事啊,说不定就埋下了隐患。我希望您能下令设置一些精通刑律的博士,让他们向有关的官员教授刑律方面的知识。
不久之后,曹叡采纳了卫觊的建议。
当时,百姓们的生活十分艰苦,由于战争不断,劳动力急剧缺失,百姓们总是没完没了地服劳役,卫觊见此情况,便向曹叡进言:我听说要让一个人改变性情,是很难做到的。魏晨能给君主提意见,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做君主的要是能接受意见就更难了。况且大家都嫌贫爱富,然而大家的命运都掌握在君主手上。君主喜欢谁就可以让他飞黄腾达,君主厌恶谁就可以让他贫贱至死。顺从君主得喜欢,违逆君主得厌恶,因此大家都争先恐后顺着君主,除了那些有理想、有情怀的人,基本上无人敢顶撞君主。
随后,卫觊看了眼桌台,左边是余襄子泡的茶,右边是白庄主泡的茶,他正在犹豫该喝哪个呢,此时一位红衣女子从天而降,手里捧着一罐饮料,说:卫将军,看你说这么多,容易上火,怕上火,喝这个……
“吧”字还没说出口,女子便被卫觊一脚踢飞:整天给我洗脑,烦不烦!
卫觊接着说道:还请陛下能够悉心观察,那么我说的这种情况,想必陛下就不难察觉了。如今大家都喜欢说悦耳的话,一说起陛下,就视为尧舜,一说起孙刘,就视为智障。我认为这样没什么好处。想当初汉文帝的时候,诸侯强大,贾谊尚且恐惧得气喘吁吁,认为大汉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何况如今天下只是三分,群臣尽力,各事其主。那些前来归降的,都认为是迫于急困。这种状况和当初的六国分治,实在是没多少区别呀!
卫觊低头看了眼草稿,气喘吁吁地摆了摆手,将白庄主的茶喝得一干二净,说道:容我歇歇,休息会继续说。
卫觊上了个厕所,回来后继续说道:还有那么多没说完,我说了大家也未必爱听,都是一些陈词滥调,总而言之一句话,还望陛下能够擦亮眼睛,能够约束自己,将眼光不要只放在眼前。
卫觊的一生,历仕汉、魏两朝,曾受命主管国史资料及撰述工作,完成了《魏官仪》等几十篇文章。
不知何年何月,卫觊去世,谥号敬侯,其子卫瓘继爵。
卫瓘也是一代名将,参与了伐蜀的战役,后含冤而死。
晋朝美男子卫玠也是其后人。
卫觊对法律十分敏感,在文学上也造诣颇深,另外还擅长书法,被康有为认为可以与钟繇并驾齐驱,留下了“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的言辞论调。
END
欢迎在底部留言,精彩的留言也是文章的一部分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