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忆端午

拾忆端午

桃儿红,杏儿黄。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这儿划舟,那儿划舟,龙舟下水喜洋洋。

宋亦有诗: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与曹娥等说法。 一个人可能有不止一个名字,端午节亦是如此,关于端午节有着不少鲜为人知的别称。

关于端午节起源说法也很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历史的长河漫漫,也衍生了不少节日习俗。

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

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大戴礼》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到秦代之后,由于国家统一,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端午节就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但是,就现文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端午风俗还主要是避恶。

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是,从性质上讲,原来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风俗活动,到此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恶日”已不恶,逢凶化吉,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

唐代端午龙舟竞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在节日娱乐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风气,另一方面对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竞渡之风尤为鼎盛。

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汉魏时以朱索、桃印施于门户,止恶气驱瘟避邪,而宋代却讲究贴天师符。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还有合泥作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上。

宋代,汉族端午节俗也被辽、金两国吸收。如《辽史·礼志》就记载辽国重午朝仪,皇帝要系长寿彩缕才升坐。对南北臣僚也要各赐寿缕。而金国除吸收一些汉族风俗外,在端午节还有拜天之礼、射柳之俗及击鞠娱乐活动。《金史·世宗本纪》就记载:大定三年(公元1264年)重午,金世宗“幸广乐园射柳,胜者赐物有差,复御常武殿,赐宴击鞠,自是岁以为常。”《金史·礼志》对此俗有详细叙述。金俗重午、中元(七月十五日)、重九日行拜天之礼,筑台拜天。重五拜天之后,插柳球场,射者要以尊卑为序。射柳完毕要打马球。

近现代端午节同样受到重视,以此不忘历史。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于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于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Hello,伙伴们
(0)

相关推荐

  • 端午背后的文化

    刘圣禄   重庆市潼南区非遗保护中心 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每逢过节,男女老少皆大欢喜,天南地北一片祥和,但热闹一番就过去了,人们很少关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我们既然路过这一座以时间为外壳的博物館 ...

  • 端午节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纪念屈原外,还附会了哪些纪念之说?

    作者:李大奎 迄今为止,端午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自春秋战国时期就约定成俗,时至今天业已成为法定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且是唯一以节日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 散文||端午令人浮想联翩

    端午令人浮想联翩 农艺人||安徽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曰.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我国四大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它起源于 ...

  • 聆听 || 彭英杰 || 龙舟以外的传说

    龙舟以外的传说 作者:绮阁书生 主播:风扬微波 五月,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风是热情的,雨是恣意的,露是滋润的,庄稼是疯长着的,蝉和蛙以及各种鸟儿把整个世界都闹翻了.在炽热的太阳下,石榴笑红 ...

  • 洪城拾忆‖南昌旧时端午童趣

    南昌旧时的端午节是从"藏蛋"开始的,"藏蛋"是南昌老一辈市民对民间腌制咸鸭蛋的叫法."藏蛋"一词,现在就是在老街旧巷的底层市民中间也几乎听不 ...

  • 【图说武胜】端午赛诗会拾忆

    不知不觉在武胜呆了三十多年,慢慢与这个小城纠结共生.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旅行,其实也就是在人生里的旅行,情绪无法言喻,只好随手按下快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恢复的县政府应百姓要求又开始搞&q ...

  • 【乡愁大理】端午拾忆

    浣溪沙·端午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又到了端午节了,因疫情原因,今年的端午节是在大理过的. ...

  • 谜徒拾忆1503-14

    76.牛先生午前来包头(8笔字) 77.一点从包头去鲁南(12笔字) 78.午前要用鬼头刀(9笔字) 79.马上去找工头(少笔字) 80.三人一直在组合(8笔繁体字)

  • 谜徒拾忆1503-15

    81.回到南京已三点(13笔字) 82.先生进了山谷中(4笔字) 83.两人去村头(9笔字) 84.下午去南市买馒头(8笔字) 85.从十点开始复习(14笔字)

  • 谜徒拾忆1503-16

    86.到后来前景光明(6笔字) 87.献血之后去江西(13笔字) 88.直接到后方去了(少笔字) 89.桥上开来观光车(圣斗士星矢人物) 90.马上联合就重组(7笔字)

  • 谜徒拾忆1503-17

    91.用钱铺就脚下路(10笔字) 92.包工头为厂出力(7笔字) 93.日照远山云飘散(10笔异体字) 94.南京首富在其中(百家姓一) 95.卖出后留了一点(7笔字)

  • 谜徒拾忆1503-18

    96.在版主面前表衷心(14笔生僻字) 97.早晨先到六里桥(14笔字) 98.今后要用点心(11笔字) 99.今后要用点力(9笔字) 100.今后要用点心力(12笔非常用字)

  • 谜徒拾忆1503-13

    71.喝了一点口子醇(7笔字) 72.自己撤了酒水(1O笔字) 73.人到后马上开始(6笔字) 74.一定有内火(9笔字) 75.请王爷上前头来(10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