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后湖赏荷花》诗有谶言 验证南唐二主人生命运
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诗词佳作颇多,让人目不暇接,以至于有的连宋代人都分不清。比如,《游后湖赏莲花》这首七言诗,作者是李璟还是李煜,莫衷一是。虽然各说各话,但该诗中有谶言却是共识。
老鹤忆崆峒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北宋阮阅认定《游后湖赏莲花》是李璟所作。他在《增修诗话总龟·诗谶门上》中写道:“李璟游后湖(今玄武湖)赏莲花作诗曰: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识者谓虽佳句,然宫中有佳人头,非吉言也。”
该诗的前两句用敏锐的观察、通俗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南唐江宁府(今南京市)后湖夏荷图。诗为佳作,画属上品。不过,如画的美景反而勾起李璟内心的酸楚,激起残存的雄心,诗人发出了深沉的呐喊。也许“嗓音”过于嘶哑,以至于声音跑调,致使最后一句文字突兀画面违和,在格格不入中显露出不祥之兆。
这与时代背景有关。受北方后周威胁,李璟委曲求全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国难思良将,他此刻想到了孙武。要是能得到孙武这样的大将,像辅佐吴王阖闾一样帮助自己王者归来,哪怕被斩杀宫女的头颅,多如这满湖的荷花,也值得啊!
南唐公元937年立国,开国皇帝李昪仁厚恭俭,务在养民,兵不妄动,“有古贤主之风焉”(陆游)。与其父不同,李璟即位后便开启战端,国力耗空,委政于奸佞,政治腐败,导致“割江”,被后周夺取淮南江北之地,从此首都江宁府城长江对岸即是敌境。《游后湖赏莲花》应该就是在这一时期所作,国家危情才会让他痛定思痛,最后不择吉言。
远贤臣近小人,这从李璟喜欢逢迎拍马的李家明就能略知一二。李家明在中主李璟时是伶官,“为乐部头”,擅长俳戏(滑稽戏),经常侍宴,深得李璟欢心。《增修诗话总龟·俳优门》详细记载了李家明4件拍马屁的故事,其中以《元宗钓鱼无获进诗》一事最为经典。一次,李璟在皇宫后苑与诸位臣僚一起钓鱼,诸位大臣竿起竿落,不一会儿就钓到“数十巨鳞”,而李璟“无所获”。眼见李璟心中不爽,面露愠色,善于察言观色的李家明见机献诗一首:“新甃垂钩兴正浓,御池春暖水溶溶。凡鳞不敢吞香饵,知道君王合钓龙。”
故事并没有结束。到了明代,还是在金陵,相同的一幕又发生了。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在紫禁城(今南京明故宫)金水河与大臣一起钓鱼,解缙等收获颇丰而朱元璋一无所获,甚是尴尬。机智的解缙立马解围道:“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与李璟一样,听了十分受用,龙颜大悦。解缙的活学活用证明了李家明“拍马屁”的高超之处。李家明的高明之所以有用武之地、能大放异彩,归根结底在于“上有所好”。
种瓜得瓜。与后周隔江相望,即使有长江天堑守护,李璟也未能心安。960年,“陈桥兵变”发生,赵匡胤建北宋取代后周。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洪州(今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灵槎思浩荡,老鹤忆崆峒。”《御制全唐诗》注解道:“璟割江之后迁都豫章,每北望忽忽不乐,作诗有此句。”他自比“老鹤”,把“崆峒”比作他难舍的金陵。当年六月,李璟病逝,诗谶成真,随后李煜在金陵登基。
樱桃落尽春归去
南宋委心子沿用《翰府名谈》的说法,认为《游后湖赏莲花》的作者是李煜。他在《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后主古诗》中写道:“江南李后主常一日幸后湖,开宴赏荷花,忽作古诗云:蓼花蘸水火不灭……”几乎与北宋阮阅一样,委心子将此诗纳入《谶兆门》。虽然他们同样将“吴宫中而有佳人头”视为非吉兆,但委心子的解读更加传奇。他写道:“是年王师吊伐,城将破。或梦?(guàn)角女子行空中,以巨筛筛物散落如豆,著地比人头,问其故,曰:'此当死于难也。’最后一人冠服坠地,云:'此徐舍人也。’既寤,徐锴已死围城中。”
随后,他进一步用李煜在围城之时所作的长短句,反映后主面临城将破国将亡时的心态:“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曲栏金箔,惆怅卷金泥。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章未就而城破。”这是一首没有完成的词,是《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的“草稿”。后来李煜进行了润色,把“曲栏金箔,惆怅卷金泥”改成了“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经过推敲、打磨,虽然诗意更强艺术水平更高,但掩盖了本真。“金箔”反映的是对富贵的难舍,金泥由水银和金粉制作,是玉玺的印泥,代表着对权力的眷恋。“无可奈何花落去,天上人间。”在大厦将倾之时他才醍醐灌顶,对未来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可惜为时已晚。
好一个翰林学士
“艺祖云: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艺祖是宋朝人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美称。风流才子,误作君王。由于有亡国被辱之恨加持,因此李煜所作之词,字字珠玑,非他人所能及,就连赵匡胤也相当欣赏。《御制全唐诗》转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宋太祖在宫中举行宴会,叫李煜吟诵他的得意之作助兴。李煜即兴作《咏扇》诗:“揖让月在手,动揺风满怀。”太祖赞叹道:“好一个翰林学士!”情何以堪,用“翰林学士”来点评曾经的帝王,既是赞赏,更是嘲讽,听闻此言,李煜应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李煜在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度过了三年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受尽屈辱,经常借酒消愁。一天,他大醉之后在窗户上挥毫涂鸦:“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酒醒之后看见此句,不禁“大悔”。绝代才子,薄命君王。不久之后他就被赐死,葬于洛阳北面的邙山,果真有“高原”。
清康熙四十六年《御定全唐诗》奉敕编成,《游后湖赏莲花》 作者被认定是李璟。其实无论作者是谁,《游后湖赏莲花》都因最后一句“非吉言”,被宋朝人归之为诗谶。诗成之后,李璟迁都洪州当年即薨。14年后宋军攻占金陵,李煜被俘,甚至传说他曾一度被囚禁于玄武湖樱洲,真可谓一诗成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