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端午粽》教学
在教《端午粽》之前,我们齐读了课文两次,我又布置学生们回家后读课文,在课堂上又反复朗读,所以在教学时,课文里的一些长句子对于大家来说读起来也比较顺溜,没有出现磕磕巴巴的现象。
上这堂课的时候,学生感到非常兴奋,因为“端午节”、“粽子”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而且提起“粽子”,大家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在课堂上我也出示了许多粽子的图片,小朋友们感到很新奇,也很嘴馋,今天的课上得非常起劲。
本节课我参考了吉春亚老师的教学:
1.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的长句子比较多,学生在刚开始读的时候有些难度,班里部分小朋友也知道碰到太长的句子要用到停顿符号。
比如长句子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有的小朋友会这样停顿:“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还有的会这样停顿:“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这时候要告诉大家读好长句子要注意:读准字音,连贯读词,适当停顿。
长句子2:“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这句话里要注意“一”的变调,这个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难,在朗读的时候大家会不由自主地变音。句子中的“又黏又甜”也有一点难读,反复朗读之后还可以拓展“( )的( )”。
长句子3:“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最近上课时候,朗读的次数增加了,小朋友们的朗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背诵速度也快了。现在的课文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关键要读熟练,把生字写熟练,写正确,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课堂上心不在焉,生字掌握不牢,认读词语时不熟练。
2.理解运用。
这篇课文脉络清晰,先写了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接着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以及花样,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第二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这三句话中,分别介绍了粽子的样子、香味和味道。但是在课后写练习的时候,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懂得概括,选一选的时候不清楚这是介绍粽子的哪些方面。
在第二段中,作者写粽子的样子也是从“外表、里面、中间”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介绍其他食物,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介绍食物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出类似于“小葱饼的里面裹着白白的面粉”、“粽子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蛋黄和肉”这些比较简单的句子。
在学习了第三自然段后,我让学生用“除了……还……”进行造句,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我除了一个姐姐,还有一个结婚了的大姐姐。”其余同学听了之后都开始用家里的兄弟姐妹进行造句,后来出示了其他的范例,小朋友们这才不再拿自己家人举例了。
在课文的结尾,我还问大家:“外婆为什么要把粽子分给邻居?”小朋友的回答很有趣,也很到位,有的说邻居不会包粽子,外婆有多就送给邻居,有的直接说外婆很善良,她乐于助人。“乐于助人”这个词语是在《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课中学习到的,一些小朋友就学会运用了。
3.拓展介绍屈原和端午节。
除了播放视频介绍,我们还读了《1+X联读》,里面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和传说,还读了几遍《沧浪歌》(节选)。
4.写字指导。
这节课上要书写的几个生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并不是很大,从班里学生的《抄写本》反馈来看,没有出现错别字现象,每一次在课堂上指导生字书写时,总会有很多小朋友求速度,偷偷把语文书上的生字全部描一遍,因此部分小朋友会写错生字的笔画。在书写“真、豆、节”时要注意这三个字都有“长横”,三个长横都要写平。
生字儿歌: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