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中)第十七课《大林寺桃花》
阿雷吟诵讲堂(中)第十七课《大林寺桃花》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倾听与陪伴!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日积月累”中的《大林寺桃花》。
一首四月桃花的咏春诗
我们都习惯了三月桃花开。可是诗魔之称的白居易难道给桃树施了魔法,让它晚开了一个月吗?怎么回事儿呢?我们还是一起来吟诵一下吧,说不定你就能读明白: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怒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据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四月。四十六岁的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白居易在《游大林寺序》中说,他和一群好友在庐山游玩,美景如画,兴致甚浓。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哎呀,这大林寺是个好地方呀!“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一位理科偏弱的文状元
呵呵,起了有意思的题目,这白居易可是诗魔,怎么说人家理科弱呢?开个玩笑,大家想想,一千多年前,别说白居易理科不行,就是当时的数学家,说不定学的知识还没有现在中学生学的难呢!
话说白居易写这首诗,他不明白里面的科学道理呀!其实现在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地理的小学生都可以解答的,对不?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的缘故。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 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
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外。
起了这样一个标题,有点儿让白居易蒙冤的感觉,阿雷老师也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一点吟诵方面的小知识
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当然阿雷老师也经常说,这是一首仄起五言绝句,那是一首平起七言绝句。
有同学好奇:阿雷老师,您是怎么来判定这首诗是平起或者仄起的呢?
今天阿雷老师就教你一个秒判定的方法,记住了真的一秒钟就可辨别出来!眼力尖,脑子灵的,半秒钟就能说出来。
敲黑板:看这首诗的第一句第二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平声的就是平起,仄声的就是仄起。明白了吗?考考你,今天学的这首《大林寺桃花》是?请抢答!
人间的“间”是第一声,平声字,那这首诗是平起七言绝句啦!恭喜你答对了!
一曲四月赏花的惊叹调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当在四月里,白居看到大林寺里桃花绽放,他无比欣喜与惊叹。所以整个诗的基调也就此奠定。
我们通过诗中的节奏和韵律也能体会出来。你看,这首诗压的是什么韵?是开口音,大张着口表示惊叹啊!
我们在吟唱的时候,要把握好这首平起七绝的节奏和韵律,让我们一起来吟唱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乐乐诵《道德经》系列:
阿雷带你吟古诗系列:
小小朗读者系列:
阿雷读小说系列
阿雷听课间:阿雷带你读《草房子》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