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你就一个什么样的人

全文1089字,阅读约需2分钟;

这两天看了两节《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B站可看),讲师泰勒老师讲得太好了,信息量有点大,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做笔记,一节一个半小时的课,我得花两个多小时才能看完。

在第二节课的时候,也是本节课最后一部分,老师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问题创造现实。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我们所提出的问题通常决定了我们所追求的东西、我们所选择的道路和我们所过的生活,这个结论,不管是从个人、人际关系还是组织层面上来说,都是成立的。

根据跨文化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人,无论哪个地方、哪个国家,人们问得最多的,就是关于自身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形式往往是:

我的弱点是什么

我要改善什么

我存在哪些问题

但是,只有很少的人会问:

我的优势是什么

我的美德是什么

我的特长是什么

我前几天讲《心灵的重建》时,提到它里面的一个观点:你的注意力放在哪里,哪里就会成长。

在这个课程里,泰勒也提出同样的观点:你将注意力放在哪里,哪里就会增值。

问问题是一种学问,当你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实背后的逻辑是,你只能在这个问题下回答,这个时候,你就被限制住了,你的思维无法发散,也就只能看到全貌下的一小部分,所以,小心你提出的问题。

如果你经常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找出自己缺点,怎么改善这种单一的形式时,那么你看到的,就只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语言就有这么强的力量,轻而易举地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当你问出这样的问题时,那些好的东西,我们身上的优势、热情、美德,就不存在了,不是它们消失了,而是你看不到了。

泰勒在讲到这一点的时候,举出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他提到了两种人,一种是被动型受害人,一种是积极主动者。当这两种人都遇到与女朋友分手的情况时,前者往往会自怜、消沉,开始抱怨,甚至感到愤怒,总是会一个人待着,陷入沉思;而后者不一样,积极主动者也会感到痛苦、难过,但是他们会主动承担责任,他们会去读书、跑步,四处走走散心,可能会去图书馆,到一家披萨店尝尝美食。

积极主动者,不是说不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感受疾苦、走出疾苦,而是去采取行动、承担责任、去做事情。

行动会增加我们的自信水平,结果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乐观和自信。

回到前面说的,提出封闭式、负面的问题,这样无法带给我们希望,我们也无法获得高度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快乐。

提出有建设性的、积极的问题,那么你的注意力也会放在积极的一面

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有几个问题可供你参考:

你如何让你的大学时光变得有意义?你能做什么?你能带来些什么?

相对于抱怨,你要为这段时光承担责任。

我没有说提出“我的缺点是什么”这种问题是不对的,而是尝试提出有建设性的、积极问题,与你提出的封闭式、负面问题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0)

相关推荐